收藏的自发自觉和自信

2018年12月12日 21:2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北泉轩

  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见之于感知,收录、复印、贮存于大脑,是为记忆的收藏。收藏记忆,分析成因,表达感知,丰富和提高了对外界事物的理性认识,或可触摸到某一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达成认识的相对科学化,乃形成相对真理或意识的趋同。人们憧憬桃花源,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记忆往往是深刻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革命与奋斗,当然也会记忆犹新。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说,回忆实在是对历史的收藏。收藏历史,温故知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事着收藏。收藏影像,增加记忆,既是大众的,又是普遍的;既是客观的,也是现实的。见之于意识及其物化载体的收藏盖莫如此。

  凡重要、珍贵物件的收藏,是源于对人类重大史实、事件回忆的浏览、抚摸与追索,是对历史研究的冲动,是对自身、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负责。所以,应该承认,收藏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科学探索性劳动。正是因为人们在发展生产(经营)、丰富生活(工作)中的客观需要,才自发地产生了收藏活动,进而形成了收藏自觉和 收藏自信。

  因保存遗物,而萌发收藏纪念之心,这是原始的、自发的收藏。追索来龙去脉,形成理性认识,而激发收藏自觉。达成物证推理,产生逻辑分析而促进了收藏自信。自发、自觉、自信,构成了收藏的个性化初始阶段,它必然影响和推动着国家的、社会的综合的高级阶段的到来。

  社会愈发展,生活愈安康,文明愈发达,收藏愈丰富。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社会民间收藏活动,已经开始步入规模宏大、涵盖周延,品类丰富、珍藏纪念,储备研究的全新历史阶段。

  可以设想: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逐步现实化,全国各省、地、市、县博物馆普遍建立了,馆藏文物相对类别齐全丰富了,伴随而生的各类专题历史研究机构普遍运作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汇合如星光大道,科研成果充分涌流了,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历史文化风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坐标确立了。到那时,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文化载体和文物大成建设将跨入历史性的新阶段。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钱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