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专家谈功甫帖:刘益谦请我撰文批上博

2014年05月29日 11:48   南京日报  收藏本文     

《功甫帖》 《功甫帖》

  一幅《功甫帖》的真伪争论,引来了书画鉴定界的一桩官司。5月26日,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诉故宫博物院专家杨丹霞侵犯名誉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官司的焦点并非《功甫帖》的真伪结论,而是传统书画鉴定派与书画市场从业者之间关于鉴定话语权的一场角力。

  杨丹霞发声明揭内幕——

  “刘益谦请我写文章批上博”

  2013年9月,著名收藏家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37万元)从纽约苏富比拍下《功甫帖》。此后,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和凌利中经鉴定考证,认为此帖是“双钩廓填”的清代伪本。在接下来的真伪论战中,季涛在博客上发布了多篇文章力挺《功甫帖》为真迹,新浪微博用户“Mr让阿让”(杨丹霞匿名注册)在微博上与其产生争执,季涛认为杨丹霞发布的微博内容使其名誉受到损害而提起诉讼。

  法庭上,杨丹霞通过律师发表声明称,她早在刘益谦拍卖《功甫帖》前,就见到过《功甫帖》的高清图片,并判断该帖是伪本,她的意见也通过他人转告给了刘益谦。她表示:“凡是见过苏轼真迹的人、对宋代书法有研究的人、练过几年毛笔字的人,只要他的眼睛没毛病,平心静气、不带私心杂念来看这件《功甫帖》,其结论与我没什么不同。”

  杨丹霞在声明中称:“今年元旦,刘益谦当天中午12点多打我手机,问我现在上博的文章出来了,‘你说我怎么办呢?’我建议他退货,他说:‘不能退呀!我这个《功甫帖》回来,区里领导向市里打了报告,政府替我交了进关的钱,我现在退,怎么退呀?’随即他又提出,1月2日让人把《功甫帖》送到我家来,让我研究几天,然后看能不能写篇文章质疑上博专家在《中国文物报》上的论文。我拒绝了,因为《功甫帖》是开门假的东西。但考虑到古玩行业的行规和他收藏家的面子,我向他郑重表态:虽然不替他写文章,但也不会在公开场合以‘故宫杨丹霞’的身份对《功甫帖》说不好。”

  至于为何通过匿名微博发声,杨丹霞称有两个原因:一是“曾答应刘益谦不公开以故宫专家的身份表态”,二是“希望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把那些恶意的谣言揭露出来”。

  博物馆专家该不该发声——

  “身为鉴定者不能知假不说”

  《功甫帖》的真伪纷争,至今依然未有定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官司其实是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与艺术品市场从业者之间的一次交锋:对于社会上的“私藏鉴定”,文博专家到底该不该发声?

  博物馆里的文物专家一直是国内鉴定领域的权威,长期以来,他们主要负责“公藏鉴定”,即为公立博物馆征集入藏的文物进行鉴定把关,一般不参与民间藏品鉴定。进入21世纪,随着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社会上的藏品鉴定需求越来越多,博物馆专家逐渐成了各类鉴宝活动中的常客。

  近几年,“汉代玉凳”、“金缕玉衣”等藏品鉴定造假事件中,屡屡有博物馆专家被拖下水。专家栽了跟头,不仅自己丢了“面子”,还连带损害了博物馆的形象。季涛在其博客文章中也以此为例,对博物馆专家能不能参与市场鉴定提出了质疑。而杨丹霞则在声明中反驳称,季涛的目的是“让所有博物馆专家对市场中的假货、对艺术品收藏的各种丑恶现象闭嘴”。

  一位不愿具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告诉记者,这场官司和《功甫帖》的真伪纷争一样,其实是鉴定领域的“市场派”和“学术派”之间的交锋。“前者是艺术品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找鉴定一般是定向邀请,即‘谁来鉴定我说了算’,其他专家如果未获邀请擅自发声,就会被视作犯了忌讳。而学术派往往会有一说一,公开说假很可能会损害对方的私利,出现这样的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该专家表示,文物鉴定是个技术活,就目前来看,“学术派”依然是这一领域的核心力量,其鉴定结果的公正性、权威性也最高。虽然民间藏品不属于博物馆的鉴定范围,但专家还是可以以个人名义为公众服务,“如果明知是假的却因为怕惹麻烦、犯忌讳而不发声,那就失去了作为鉴定者所应有的担当。”

  业内人士称,鉴于当前藏品鉴定存在“公私之别”,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成立第三方鉴定机构,“遇到有争议的藏品,可以由该机构出具有公信力的鉴定结果,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