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百年大修预计投资19亿 曾被单霁翔叫停

2018年08月30日 10:1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成飞

  近日,故宫聘请19位资深工匠,欲试水养心殿古建修缮,伴随着这条新闻,故宫修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故宫自2002年启动大修计划,预计投资19.52亿元,现任故宫院长单霁翔曾说,每年10月,钱款拨下去后,次年8月就开始催,钱有没有花到60%?10月问有没有花到80%?到年底如果没有花掉就收回。逼着大家赶快花钱。

  故宫50年代修复 运走的垃圾可以修一条从北京到天津的道路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历时14年,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经历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代,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600年的风吹雨打,风云变幻,为它增添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与深沉,还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需要进行不间断地修缮和修复,才能保持状态。但是自清晚以来,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国力衰微,故宫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维护。

1901年的故宫 图片来自网络1901年的故宫 图片来自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开始,国务院虽每年向故宫拨出维修专款,但古建专家们赖以增长经验的大修只进行过两次,第一次在建国初期,另一次在1974年。

  上世纪50年代进行的第一次大修,光是垃圾就运走了25万立方米,用这些垃圾,可以从北京到天津修一条6米宽、路基35厘米高的公路。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故宫破败凄凉的面貌。

  第二修复工程是李先念提出进行的,从1974年开始一共延续了7年,国家第一笔拨款1400万元。 故宫古建施工队招收了457名技术工人,培养了大量古建修复人才。其时为国力所限,如此规模和节奏,远不足以抵消近百年来氧化、霉菌、虫蛀、酸雨、雷电、旅游开发和错误规划造成的侵害。到2002年,不仅古建筑专家忧心忡忡,就连非专业的政府官员们也一眼看得出,故宫已经太老了。

  2002年砖瓦残破的故宫开始百年大修计划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2001年11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来到故宫,在辉煌的表象之下,看到砖瓦残破、漆画凋零、管线暴露,一片凌乱景象。2002年3月下旬,国务院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会议,决定对故宫进行全面维修。故宫整体维修是国之大事,历史重任,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故宫大修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三个部门推动步入正规。经过三年的努力,2005年3月15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批复。《大纲》确定大修工程的目标是完整保护和整体维修故宫建筑群,故宫大修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2003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4年、2015年至2020年。预计投资19.52亿元人民币。在沸沸扬扬中,期待已久的故宫大修已经开始了它的漫长历程。这是自1911年故宫修缮后,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首次整体大修。

  大修工程从2002年底对武英殿进行修缮试点开始。武英殿位于太和殿西南方,落成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60余间,65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在此当过一日皇帝。清同治八年(1869年)被火焚,同年重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修。1914年,在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重修过廊,凿墙开窗,武英殿被改建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陈列所正式对外开放,500年的皇宫禁地第一次向公众打开了厚重的大门。两天之内,5万名市民拥入紫禁城。自辛亥革命至今历经百年风雨,武英殿已显老态。

  武英殿修缮后作为书画馆对公众开放;东部最大的宫殿慈宁宫,曾经也为国家文物局使用,修缮后成为雕塑馆。大修工程还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些遗憾,比如1923年6月,紫禁城曾着了一把大火,内务府称是由于电线进入宫殿引发了火灾,更多人却相信是太监偷东西后,纵火把这个区域烧了。修缮团队将这块荒凉了90年的土地恢复了原状,成为故宫学院教学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单霁翔叫停故宫百年大修

  修复工程似乎在井然有序地进行。2012年,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两年后,他果断叫停了故宫大修。

  2014年5月的一天,在故宫巡查的单霁翔突然发现刚刚修好的太和殿外围又搭起了脚手架。爬上去看了以后才发现,原本的灰浆在干掉以后需要被清理,工人们把瓦缝间的灰浆,装了几十麻袋往下运。单霁翔感到很奇怪,过去的建筑320年都没有出问题,为什么刚修好的屋顶,又要复修?

  工程师很无奈,说今天修复古建筑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很不一样,大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要招投标,中标的单位没有队伍,中标之后才开始找包工头,包工头以最便宜的价格找农民工。所以可能几个月前还是收麦子的农民,立马就上了太和殿了,没有传统的技艺。

  第二就是政府采购,所有的材料都要货比三家,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便宜,而不是优质。传统的建材都要经过多道工序,任何一道都不能遗漏,价格一定是贵一点的,所以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

  第三是执行力,每年10月,钱款拨下去后,次年8月就开始催,钱有没有花到60%?10月问有没有花到80%?到年底如果没有花掉就收回。逼着大家赶快花钱,这种状态下是无法科学地修复的。

  第四个是由于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龄要退休,不能返聘。院里八大作的传承人一个一个都走掉了。而他们培养的年轻人大都是周边地区的,没有北京户口进不来;北京本地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瓦匠、木匠。所以故宫三年一届培养的传承制的师傅进不了北京,又回原籍了。

  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让故宫失去了一代一代的施工队伍,也造成了今天修缮的困惑。“如果用这种方法修,修一栋会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单霁翔说。

  从修复到研究性保护

  故宫修缮工程的转机在2015年11月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单霁翔在会上用八分钟时间几乎“哭诉”着指出了刚才的几个问题。会后,他写报告呈交给全国政协领导,得到其批示,“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自此,故宫的修复开始重新运作,不再视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单霁翔以养心殿为例介绍了此后修缮的变化。修缮前,故宫邀请各个部门的学者先花两年时间进行研究,学者们共上报了36个科研课题,最后确定了其中的33个。在此基础上,找到每一个文物的病害,再开始进行修缮。新方案在修好建筑的同时改善室内环境,将开放90%的面积。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未来可期 故宫古建修缮2020年竣工

  针对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为文物建筑修缮和保护所做的努力,以及今后工作的方向。单霁翔表示,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应在2020年全面竣工,这是一百余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修缮。目前距离竣工期限仅有2年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常怀紧迫感、使命感。养心殿修缮作为故宫博物院首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必须建立起稳定的掌握官式古建筑修缮保护技艺的专业队伍,保证修缮质量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单霁翔这位“故宫看门人”用匠心修复故宫,用爱心守护故宫。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文化的精华,日后必将更加闪耀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