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从“云中花园”说起

2019年11月04日 16:5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隋建国隋建国

  科学技术在经历着怎样的进步?文化正在面对怎样的变革?多年来,在诸多艺术体系当中已经做了非常丰富的艺术实践的隋建国,深入挖掘新技术在当代艺术领域和社会学领域带来的变革,以艺术的视角探讨结构性的变化,首次将全部焦点集中于长期探索的3D打印雕塑方向,携全新雕塑个展“生灭与真如”在壹美美术馆再一次带大家进入了他的思考语境当中,这一次,要从“云中花园”说起。

“生灭与真如”隋建国雕塑个展现场“生灭与真如”隋建国雕塑个展现场
云中花园-岛屿 不锈钢3D打印 H55x25x25cm 2014-2019云中花园-岛屿 不锈钢3D打印 H55x25x25cm 2014-2019
云中花园-流星系列 光敏树脂3D打印,尺寸可变 2012-2017云中花园-流星系列 光敏树脂3D打印,尺寸可变 2012-2017

  极度的放大  让触觉变成视觉 

  新浪收藏:很多人在谈及第一次看到《云中花园》系列作品的第一直觉是很神秘的,从而想他是怎么出现的,造型是如何发生的,他不并像往常的一个静物或人像,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您来给我们揭晓了。

  隋建国:这个说来有意思,为了告别过去的现代主义、观念艺术和早期现实主义的传统,起初我做了一些尝试。闭着眼睛“瞎捏”也是为了寻找一个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知识、训练,包括个人意识的对制作雕塑的干扰。但到后来,你不能总闭着眼睛工作,做了好多试验,寻找各种方法。最后,让身体去工作,信任自己的身体,用手一握、打开手,作品就完成了,而剩下的让技术系统来帮我完成作品。

  新浪收藏:把自己放在新的体系里,是否已经脱离了传统雕塑的身份?

  隋建国:身份上,我还是个雕塑家,但的确不是传统雕塑家了。我把三维的事儿都当作雕塑来看,我把雕塑概念扩大,只要可以动手做的都看作雕塑。过去做人像、物体是雕塑,现在做影像媒介都可以是雕塑。有时候二维加投影,也算。

《盲人肖像》《盲人肖像》

  隋建国长期以来通过雕塑实践来对雕塑的观念和形态进行思考和拓展,也同时运用录象、装置、行为等其他的媒介对社会生活形态的变迁和塑造社会生活形态的力量和机制进行反思和讨论。私人的手迹在被放大后,他发现,即使进入了完全非个人化、由他人掌控和执行的、理性的生产、传播和流通的流程,结果也只是放大和强化这种个体性的需求和存在。2008年从《盲人肖像》开始,他告别了现代意义雕塑和观念艺术的传统。

云中花园-折枝18 光敏树脂3D打印 2019云中花园-折枝18 光敏树脂3D打印 2019

  新浪收藏:看了您的作品,有人的观点是“生产力的变迁,美学的变迁。”您如何看待?

  隋建国:观念艺术以来,原则上,没有美学的变迁,只是你变到什么地方而已。我现在要做的也不是想创新,而是在想,做什么是对我有意义的。《盲人肖像》最早的出现,是观念艺术的一个想法,没有什么宏大目标,乱捏一团。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做展,要充满展览空间,放大的标准是10米,叫《公共化的私人痕迹》。“公共化”就要放大到每一个人能看见,“私人”就是要微小到完全私人化的东西。瞎捏本身是毫无道理,没有价值的,我就是要做一件不讲理的事。当然捏来捏去还是一团泥,不过后来偶然发现里面那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当时周围很多的艺术家都说好,都不知道为什么好。但如果按照观念艺术来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我在想,为什么好?

  新浪收藏:那么哪个时刻感觉到是合理的?

  隋建国:每次捏完,我会拿放大镜看,哪里有意思?我之前做了很多向内向外的尝试,包括在展览现场也有试验。在家吃饭的时候捏,看着电视捏,越捏越小,直到捏到手心里的时候,完全是肌肉的动作。它就像我的呼吸、我的胃、我的心跳,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心跳,一直到这个时候,我觉得这个(作品)成了。泥是自然的一个物质,身体也是一个自然的一个物质,这就实现了两个纯粹性。如果没有3D放大技术,这些精彩将不会呈现出来。极度的放大,让触觉变成了视觉。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越捏越小,无意识之中,身体给予泥,泥赋予身体,让我发现越小越完整。

隋建国作品《盲人肖像》隋建国作品《盲人肖像》

  2019年1月,《3D的面孔》的首次亮相再一次彰显出隋建国对于三维物的理想,借助3D技术完整展示“泥”的形象、印在泥塑上的手的纹路充分强调出人的参与,隋建国的表达方法发生了巨变,但探讨的问题却是简单而纯粹的。他常怀疑,自己做的是什么?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当1400多件手稿伫立在眼前时,他才感觉到自己在这10年当中做了什么,并且确信这些都是作品。

  同年,在《体系》展览中,3D打印雕塑与北京观众见面。这既是隋建国十年的句号,又作为一个开始。崔灿灿如是说。

3D的面容3D的面容
3D的面容 2 光敏树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3D的面容 2 光敏树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

  生灭与真如  科学与艺术

  在还原泥土和人的关系的过程当中,隋建国仿佛打开了一条通道,这条通道通往哪里?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他也在窥探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很多细枝末节背后藏满了精彩,他要让所有人看见。他形容那些之前没有被放大的泥土、手稿,就像时刻准备着的少先队员,仿佛等着一个方法、一条通道,推开新世界的门。

  然而以传统雕塑手工模拟放大的方法,无法呈现原始泥稿表面的众多细节,不能完整表达作者的想法。在经历各种尝试之后,隋建国开始和多位国内外重要科学家及图像学家合作,运用高清晰度3D扫描和打印技术,制作出清晰地还原原始泥稿表面掌纹和泥土颗粒的《云中花园》大型雕塑系列。

盲人-手迹矩阵 系列盲人-手迹矩阵 系列

  正如策展人苏磊提及到的,“我们经常说科技和艺术结合,并不是说科学家变成艺术家,也不是说艺术家变成科学家,而是科学跟艺术相互结合,在两个各自领域产生的影响,科学扩展了一个部分,艺术也因为科学有了什么样的发展。”他表示,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艺术家和泥土不必再拘泥传统的社会规则——通过变成花瓶或者动物等装饰性形象进入人类社会。泥土和个体自身可以通过彰显自身的魅力,直接成为雕塑本身。艺术家以此隐喻个体和创造者时代的来临。

盲人-手迹矩阵 电镀光敏树脂3D打印 50x30x20cm(each) 2006-2018盲人-手迹矩阵 电镀光敏树脂3D打印 50x30x20cm(each) 2006-2018

  新浪收藏:神秘感的背后也面临着挑战,科学和艺术的交融会指向哪里,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如何去看待?

  隋建国:其实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或技术,任何艺术都要通过材料、媒介来实现,这就需要技术处理手段。哪怕我们说画水墨画,造纸本身是很重要的。如今水墨画的现代性,正是由于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效果和画面的出现,丰富了水墨语言和其本身。然而雕塑一直是跟工程结合,铸铜、铸铁都是工业技术,石雕、木雕小的(体积)是手工,到了一定尺度,手工根本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哪门艺术需要发展甚至是突破指望的就是新的技术。

  精确的复制性和放大,确实给雕塑带来挑战。但这种挑战也会让雕塑升级,本来是2.0的作品借助技术可以提升到3.0,就算在其他一切都不变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很多雕塑家完成小稿后,不用再放大到队伍集团,直接把小稿送到铸造厂进行扫描,打印后在上面做模具、铸铜,这期间节省了整个劳动力,并且准确度比人工好很多。当然,我所喜欢的3D打印技术,它不指放大、精确复制本身。它的精确、它的无限性是只要你想要做多大,只要材料可以做到,都可以做大。我是想看3D打印整个技术系统,包括扫描、软件,打印系统中的材料、修整组合等等,这里面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能成为创新的支点,这就需要艺术家亲自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去。当需要保留支撑的时候,你知道这个支撑可以利用,它才能运用其中,不然打印厂会自动清掉。

  再比如光敏树脂,起初我以为它跟雕塑中的玻璃钢是一样的,打印中尺度受限会出现拼缝。于是我把拼缝修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慢慢发现拼缝是材料和技术本身的一个缺点,但是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是由缺点组成的,它的缺点正是它的特点。后来决定把拼缝全部留下来,它就是脆弱、砾石的、拼凑的,甚至在最新的作品上把内部、空洞都露出来,把薄壳也显示出来,可以和完整的雕塑区别开,这其中的可能性就慢慢显示出来。当我放大到一定程度,从50公分到2米,再到5米的时候,它的结构,三角面就出来了,我就想,三角面是什么东西?在电脑里,它是网络、网格的,跟尼龙丝袜一样的呈现,而打印出来它就是存在的,这让我想很多,一个是三角面本身的美感,像结晶。另外,三角面是不是所有物体真正的外表?它一直在那,不过肉眼看不见而已。就像眼前的一片纸,平整光滑,放大后可能是鳞片状、纤维状……在对3D打印使用、运用当中,我发现了很多可能性。

云中花园-手迹5 不锈钢3D打印 H69x55x30cm 2012-2019云中花园-手迹5 不锈钢3D打印 H69x55x30cm 2012-2019

  新浪收藏:可能性就会产生很多的变化,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隋建国:用中国的语言(方式)解释就是,变化就是变化(生灭)本身,就是这次的主题“生灭与真如”,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我们要面对的是艺术跟科学,科技和人类的关系,人类的肉体是没什么变化的,但是人类自己创作的技术系统越来越快,快控制不住它了。这就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我们要用什么态度面对?我用3D打印技术,我到科技园区来做展览,就是我的态度。

  新浪收藏:拥抱技术。

  隋建国:对,说拥抱也行,但可能抱不住人家。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抱住了吧。

盲人-手迹矩阵 系列盲人-手迹矩阵 系列

  新浪收藏:那这次跟壹美美术馆的合作,也是再往前走一步,跟之前的展有很多大的不同?

  隋建国:对,这次是艺术跟科技的交融,这里是硬核科技园区,实创、壹美帮助我在这里实现我的用金属3D打印的梦想。之前是对我个人的一个梳理,是这个艺术家怎么来的,这次是就3D打印的理念好好展开一下。

  新浪收藏:这次展览布展满意吗,学术梳理和展览逻辑进行有先后吗?

  隋建国:这次展览很满意,契合这里的科技属性,这里就是空中花园,学术梳理和布展逻辑上也是和策展人一边布展一边讨论出来的。就像我跟他商量的,这个空间我把它虚拟为一个银河系统,所有的展览作品就是里边的各种星云,这个展览所有的作品都应该归属到一件就叫做《云中花园》。

  为什么叫《云中花园》?因为所有的数字文件储存在云端,现在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上面了,未来会越来越大,会跟宇宙一样大,现在我的3D打印文件就在云端里边存着的,我就想如果我们能进到云端里边去,我们会看到什么。于是我就虚拟了一个剧场,如果我们今天的人做着梦进入到一个云的空间里边。就会看到这些文件都在这儿飘着,所以我觉得是特别完整的第一次让我有了这样一个尝试。

云中花园-甘瑙德玛 光敏树脂3D打印、防紫外线涂料、钢架结构 H1000x300x300cm 2012-2019云中花园-甘瑙德玛 光敏树脂3D打印、防紫外线涂料、钢架结构 H1000x300x300cm 2012-2019

  新浪收藏:如何评价自己。

  隋建国:认真工作的人吧,希望做的更出色一些。

  新浪收藏:目前大部分时间如何安排?

  隋建国:我现在住在工作室,因为我希望睁开眼就工作,累了就读读书。

  新浪收藏:最近在看什么书?

  隋建国:《技术与时间》。

  新浪收藏: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又有什么样的计划?

  隋建国:3D打印雕塑我把支撑放进来了,我会再试试3D和打印本身是什么关系,三角面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可能性,3D打印不模仿雕塑,还能是什么样子。

  新浪收藏:脱离雕塑吗?

  隋建国:因为技术需要考虑空间多高、多宽,需要多大的支撑空间的要求,这些问题是需要我解决的问题,如果我牺牲了完整的雕塑,也挺好。不一样的新东西会出来,其实我让它像雕塑,就是在考虑别人能不能接受。我不应该让步,或者说我还不够大胆。如果你闭上眼睛,这个世界立着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这全部是雕塑。

  新浪收藏:如果有个人问起3D打印从哪说起,您的第一反应是?

  隋建国:从触觉变成了视觉说起,从《云中花园》说起。从精确的把手纹做出来开始,再也不是之前粗糙的实现。没有科学技术,没有《云中花园》。

  当被问及什么时刻让他感到困惑的时候,隋建国回答道, “这十年一直是我困惑的十年。我和雕塑的关系,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解释清楚,我要用身体去证明,我是我自己。”关于这场探索和讨论是漫长的,就像曾经握在手中的那团泥,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周而复始,从未停止。“生灭与真如”是他给予我们的一个答案,但绝不是隋建国的唯一答案。

寻找创世遗迹 双频投影,时长5‘16’‘ 隋建国工作室、李丰工作室 2019寻找创世遗迹 双频投影,时长5‘16’‘ 隋建国工作室、李丰工作室 2019

  按照央美传统教学的标准来看,老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爱琢磨的人。他不断创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和思维方式,对我来说这种启示有太多太多的细节。我觉得他这几十年所研究的,几乎都是与雕塑这个概念相关的元问题。在我的观念里面,老隋是可以真正称之为雕塑家的艺术家。——艺术家向京

3D的面容 1 光敏树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3D的面容 1 光敏树脂3D打印 200x200x200cm 2019

  番外提问:

  新浪收藏:有什么画面或特别的经历影响到现在,甚至是影响创作的吗?

  隋建国:小的时候,大概6、7岁的时候,每年秋天,必须会发一次高烧。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幻觉,躺在床上,就有一种像在山中的超现实感,特别是夜晚的那种灯光下,在崇山峻岭之间,特别恐怖的感觉,就好比(雕塑作品)越捏越小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但是你握着自己手的时候,跟面条一样,互相摸不住。这种相同的、恐怖的画面持续5、6年,3D云中花园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那种感觉。

  新浪收藏:就是崇山峻岭在你面前的感觉吗?

  隋建国:对,就是我陷入(环境中)。

  新浪收藏:你们形成了一个世界?

  隋建国:对,当我用艺术做出来的时候,这个咒解了,也就不可怕了。

  新浪收藏:艺术家,是做梦的人,也是造梦的人。

  隋建国:其实,我在民生(美术馆)做的作品也是我解咒的作品。我就是50岁挖出骷髅,我想怎么办?

  新浪收藏:这种恐惧需要自己来解围。

  隋建国:对,要不我老是恐惧,老是琢磨,到底为什么,作品做出来看得见摸得着。

  新浪收藏:现在,如何看待时间?

  隋建国:时间就是一切。也是从50岁那年,我开始对时间敏感,开始的进一步的思考和尝试。搜集中国人,东方人和西方人如何看待时间,哪些艺术家做过跟时间相关的事儿,我发现时间是最有价值的。于是开始做《时间的形状》。

  新浪收藏:关于未来呢?

  隋建国:目前我们的信息存在云端,未来的云会建设的跟宇宙一样,如果宇宙能数字化的话,就会被放到云里面去了,只要人有足够的能量。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