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迎:音乐与书法 均要传情达意起共鸣

2023年07月26日 20:2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6月19日,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恢弘的大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舞台中央,84岁的中国钢琴家刘诗昆坐在钢琴前,在交响乐团的协作下,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琴声清亮如珍珠洒落冰面,一曲终了,观众席掌声雷动。鞠躬,致谢,刘诗昆再次坐下,独奏一曲《我的祖国》。荡气回肠的钢琴曲令观众屏住呼吸,为之动容。

  当晚,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在莫斯科开幕。刘诗昆受邀担当本届比赛评委,并在开幕式上演奏。

  四年一度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被誉为“古典音乐界的奥林匹克”,刘诗昆说,“第一届比赛的举行轰动了全世界,当时我才刚满19岁,是最年轻的参赛选手。”

  65年前,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时年19岁的青年才俊刘诗昆在那场比赛中勇夺亚军,年少成名,一举天下知。时光荏苒,刘诗昆虽已耄耋之年,但依然保持着长青不衰的艺术活力。如今,他重临故地,身份变为大赛评委。

  刘诗昆不仅见证了中俄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更始终亲力亲为,推动交流。7月1日,刘诗昆还将带领中国音乐家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举办音乐会,把更多优秀中国音乐家介绍给俄罗斯听众。

  他是中国钢琴界的“一代男神”、名副其实的钢琴大师。历经沧海横流的年代,一生波澜起伏、遏浪前行,却始终淡定温厚、初心不改。荣耀加身时,宠辱不惊;遭遇迫害时,行苦志坚;人生安定时,不矜不伐。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刘诗昆钢琴演奏水准经久不减,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长久不衰,被称为“长青的艺术家”。

  对于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蜚声国际,折桂国际钢琴比赛大奖,为中国赢得至尊荣誉的父亲,1964年出生的刘晓迎,更多的往昔回忆不是父亲的荣誉加身,而是对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言传身教、谆谆引导。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的刘晓迎负笈日本、游学北美;由于自幼受舅父叶选宁影响,刘晓迎最终选择了一条探索书法之境的艺术道路;但音乐和书法之间那种千丝万缕般的联系,却像血脉一样汩汩流淌在刘晓迎的心灵间。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直接针对心情。关于书法与音乐传情达意的关联,刘晓迎认为:《礼记·乐记》上说的音乐,与书法也是一致的。《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旎,谓之乐。’书乃心画也,流美者人也,欲书先欲舒怀抱,沉秘神采,从而“书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书。”这种逻辑推理如出一辙。

  刘晓迎的结论是:书法家与音乐家对生活中所唤起的情感,都是通过各自特有艺术语言来抒发的。书法和音乐一样,是通过线条、节奏来表现情感的。舒展的节奏常常表现平和、辽阔、优美的情绪和意境,紧凑急促的节奏常常带来紧张、活泼、兴奋欢乐等不平静的情绪。

  刘晓迎工行草,故而对各种字体有着贯通音律的体会,他认为,楷书也就是正书,相对体制严谨,跟交响乐的正式演奏有异曲同工之处;行书类似于行云流水的轻音乐,自由自在;隶书古拙质朴如同一曲典雅的民乐合奏;狂草自然如摇滚乐般奔放激扬;篆书如同圆和、清寒、古雅的古筝、鼓与笛的完美合奏。

  遗传自父亲的音乐素养,让刘晓迎拥有了更清醒的艺术自觉。他认为,音乐和书法通过不同的介质,无一不展示着人类内在的微妙情感色彩及心理状态,并唤起欣赏者的感情意象,如若亲闻其声,亲见其形,从而获得一种艺术美的享受。王羲之在惠风和畅的暮春写就《兰亭》,读之如清风拂面令人神往;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表达了痛悼侄儿悲愤交加之感,引人伤怀。我们观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如亲临一场摇滚演唱会;文征明的小楷“归去来辞”的情感又在贝多芬恬静的“田园交响曲”中容易找到;凝听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如同梦里神游黄庭坚腾挪跌宕的草书;六一居士流畅婉转的楷书《醉翁亭记》中所蕴含的雅士风流,似乎又能在小提琴世界名曲《G弦上的咏叹调》中得到共鸣;而王昌硕的金石之气又让我们梦回青铜时代,倾听编钟和着战鼓奏出的黄钟大吕之声。当音乐与书法两者相遇,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律动感。

  音乐中有书法,书法中有音乐,相互启发,扩大了各自的外延,丰富了内容和形式。“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刘晓迎说,这是他深刻的艺术体会,也将是他追求的最终目标。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