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弘扬经典紫砂艺术·传承国宝制壶技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孔小明紫砂艺术师徒展”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举办。
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党委书记谷长江,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张之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承志,移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刚,北京宏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山论鉴》节目专家组成员张传文,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香港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孔家壶”紫砂艺术创始人孔小明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
展览荟萃了孔小明大师从艺30余年来不同阶段的匠心佳作以及孔门多位弟子的紫砂精品百余件。
孔小明,正高级工艺美术师。196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制陶世家,毕业于江苏省轻工学校陶瓷工艺专业,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创作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潘持平老师指点和吕尧臣老师作品风格影响,作品在传统基础上,恰当地加上有规则绞泥纹样装饰,整体美观大方,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
孔氏紫砂的突出特点就是对绞泥的运用。央视《匠人•匠心》栏目曾专题介绍孔小明大师的绞泥紫砂艺术。
所谓绞泥,即将几种不同的泥分别打成泥片,然后叠在一起一绞,再横向切绞过的泥,重新拍泥片,使其呈现多种色泽相交融的纹理,以达到饱和自然的地步,形成自然花纹,似木理纹、小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可使壶体让呈现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
一把精美的绞泥壶,除了拥有传统紫砂壶对器型、泥料特性把玩的乐趣,更多了一种“绘画、写意”之美。绞泥壶表面那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肌理纹路,如同流云飞旋、层山叠嶂、老树盘根、彩霞竞舞,带给人一种梦幻般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极具审美情趣。
据孔小明大师介绍,绞泥工艺难度非常大。
“第一,绞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紫砂泥绞和而成,但不同的紫砂泥的吃火度和收缩率不尽相同,因而在烧制过程中若稍有一点把握不当,就会导致紫砂壶产生裂痕,前功尽弃。第二,对绞泥来说,色彩尤为重要,其颜色变化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到成壶的审美效果,只有分毫不差,绞泥壶经窑火之后才会呈现出绚丽般的色彩。”
孔氏绞泥紫砂壶,做工精细挺拔,线条流畅自然,每件作品都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2012年《云柱》、《钻狮》、《金钱豹韵》三件作品入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展”;《玉磨壶》被无锡博物院永久收藏。
展览持续一周,喜爱紫砂壶的朋友们可以前往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