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的周女士于1990年在海外朋友家偶然发现王明明这幅1987年得奖作品《盛夏》,后一直收藏在家!周女士更是于2010年参加了南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鉴宝活动,确定为王明明真迹!
王明明,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1952年5月4日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绘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出于对水墨艺术的爱好,从小王明明对于传统的东西就学习得非常多,他最喜欢明四家、石涛、八大,还有任伯年、吴昌硕,他广泛地涉猎和吸取他们的营养,这些画家的技法对他的影响都非常大。他举例说,画《兰亭序》,就要先研究历代画家是怎么画这个题材的,等他去兰亭实地考察了以后,他就想自己怎么把个人的感受和从古代画家那里学到的东西有机融合在一起,
吸收传统不是从风格上、从笔法上硬去结合,它应该是画家理解了以后,变成一种“化境”。风格是画家根据自然给自己的感受、自身的文学功底自然地形成的,而不是某种样式的机械复制。所以王明明强调,画家不要一味地追求“更独特”的风格,如果你追求这种极端独特的风格,它会在你的创作上变成一个壳,最后会成为发展自己真正风格时的一个障碍。他说,我们画界有很多问题,就是出在我们想重视技法、重视传统,可是被很多传统技法所束缚住了。王明明在回顾历史上杰出画家继承前人风格的时候说,这些画家的画面看起来感觉和前人相似,但实际上完全不是前人的风格了,他已经有自己所理解的东西,所以他才能成就另外一个时代的一种新的样式、新的风格:能够创造出新风格的人,必定是对前一种风格理解最为深入的人,他理解了前人的东西,又不被前人所束缚。可是杰出画家为什么能不被前人所束缚呢?为什么又有很多画家却跳不出来呢?王明明认为成功的画家必须具备两个功夫:一个是能深入传统的功夫,第二个就是他对于所处的现实的强烈感受,要通过高超的造型能力体现出来,这两种功夫缺一不可。比如说,画家不具备造型能力,没有个人感受,只有临摹的能力,那他肯定会陷入古人的圈子里;反过来,画家具备了个人感受和造型能力,可是没有吸收中国画的传统,他的笔墨只能陷于某一个层次,很难有发展。一个画家只有具备这样两个能力的时候,才可以在传统里面自由出入。具备了这两个能力的艺术家还要逐年慢慢深入地研究中国画的精髓,不同年龄段对于国画传统的理解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笔墨也就是不一样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来。
因此王明明也从不主张学生学自己的画和风格,甚至很少让学生们看他作画。为发挥每个学生优势,他总是细心观察出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定位进行指导,开发出各自所长的内在潜力,因此他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创作之路。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已跻身名家之列而成为当今画坛的实力中坚:有的多次在全国大展上获奖;有的已在当地美术单位担当重任;还有的又当起培养新人的老师;更有许多人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