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日举行的香港苏富比(微博)现当代艺术晚拍中,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以9850万港元被一位亚洲藏家夺得,这件创作于1973年的作品成为了全场最高成交拍品,并刷新了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亚洲拍卖纪录。
这场现当代艺术晚拍共实现了5.74亿港元的成交战绩,共有59件作品上拍,实现了90%的金额及件数双成交率,高于去年十月秋季拍卖中5.09亿港元的成绩。
同一天晚上,保利香港传来喜讯,成立五周年的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场上,曾梵志于1996年创作的《面具系列1996 No.6》最终以1.05亿港元成交,成为了曾梵志第三件拍卖价格过亿的作品。
尽管成为香港苏富比春季现当代艺术晚拍中全场最高成交拍品,同时打破了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亚洲拍卖纪录,沃霍尔的《毛泽东》的落槌价8600万港元却仍然低于原先9000万至1.2亿港元的预估区间。而拍场上另一幅Keith Haring的作品则遭遇流拍,不免令人质疑亚洲藏家对于顶级西方当代艺术的兴趣是否发生了变化。
拍卖之前,苏富比就为出售这件极为吸睛的作品而做了不少铺垫工作,也是当晚事前获得“不可撤销报价”担保的3件作品之一,连苏富比的行政总裁Tad Smith也以8400万港元的出价代替一位客户参与竞拍。然而,该作品最终的落槌价仅为8600万港元,加上佣金后成交价为9850万港元。这样的价格对于出售该作品的这位欧洲藏家而言实际并未留出多少利润空间,毕竟该藏家于2014年购入该作品时的成交价就达到了约合港元9500万。若是与香港富豪刘銮雄于2006年以1740万美元购入一件相似作品的价格相比,则落差更为显著。这样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沃霍尔热潮近年来总体降温的一个迹象。据前不久由经济学家Clare Mc Andrew发布的巴塞尔及瑞银环球艺术年报显示,仅2016年沃霍尔作品的拍卖行情就下跌了68%。
同样不同寻常的是,Keith Haring的《1982 Untitled (diptych)》起初走势良好,却在竞价迅速突破1100万港元之后戛然而止,两次遭遇流标。而另一件沃霍尔的作品《TenOne Dollar Bills (1962)》以95万港元的价格拍出,大幅低于180万港元的预估价。
与西方艺术遇挫的情况相反,东南亚及日本艺术品在本场拍卖中大放异彩,在本次晚拍及早先的“笔道II”专场拍卖中,嶋本昭三、田中敦子、元永定正、黎谱、萧勤、以及森田子龙等8位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均打破了个人拍卖纪录。其中,越南艺术家黎谱的《家庭生活》以750万港元的落槌价成交,远高于180万至240万港元的估价。而日本具体派绘画代表人物田中敦子的《作品》也在“笔道II”专场中以1050万港元的竞价强势突破艺术家的拍卖纪录。“笔道II”专拍更是以8960万港元的好成绩收获白手套,25件拍品全数成交。
保利香港的“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场上,曾梵志于1996年创作的《面具系列1996 No.6》以咨询价形式上拍,6500万港币起拍,8900万港币落槌,加上佣金为1.05亿港币。
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修在开拍前就表示:“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在2008年时曾创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不仅标志艺术家创作上的独特成就,十年后重现拍场,让我们十分期待。”4月1日的拍卖预览晚宴上,保利香港为宾客呈上了一份以《面具系列1996 No.6》图案制作的甜品,昭示了保利对拍卖结果的乐观。
保利澳门董事及首席执行官何超盈为这件作品录制了一段视频,她在为作品专门制作的图录中介绍:“《面具系列1996 No。 6》是“面具”系列极为少有的群像大尺幅巨作。被巨变撞昏头脑,在新社会环境下孤独的个体,为了适应新的生存规则,带上伪装的面具,掩盖真实与欲望,变为生活的一枚棋子。此件作品的震撼,是因为作品像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清身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
根据artnet价格数据库,曾梵志拍卖最高纪录为2013年同样在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最后的晚餐》,成交价格为1.8亿港元;位居第二的是2013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协和医院系列之三》,以1.13亿港元成交;而最新拍出的《面具系列 No.6》曾于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上拍,以7536万港元创下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仍居纪录中的第三位。
与上个月举行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情况类似,本次竞拍的主要需求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香港独立艺术顾问Beryl Chan表示:“鉴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及资本管控,越来越少的热钱流出中国。东南亚及日本的买家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或许藏家们还在等待着其他机会吧。”
来源:ar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