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收藏是我的本能

2015年11月23日17:25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以金牌作词人身份为大众所熟知的姚谦,另有一件专注做了许多年的事,那就是艺术收藏。在简体版新书《一个人的收藏》中,他分享了自己从20世纪亚洲西画,到印象派以及中西方当代艺术的收藏系统和艺术观点,如本能般发端与坚持的这一爱好,带给他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精神世界的无限延伸。

金牌作词人姚谦(摄影 | 祝君)

  大约20年前,在诚品画廊偶得第一件藏品——刘奇伟的《斑马》之后,姚谦第一次有了艺术收藏的意识,开始明白原来把喜欢的艺术作品买回来欣赏是这样有乐趣。“我觉得收藏是一种本能,像小时候看了一本特别好看的书,就想留下来,想有一天会重看它。很爱看电影,看过的戏票也会无意间留存夹在书中,偶尔翻到就会想起那部电影。其实收藏的不是那张戏票,而是电影曾经给我的感想和在脑海的发酵。”

  “艺术品也是这样,对我来讲它最大的价值是曾经给了我什么。收藏是延伸生活触角的方法,对艺术的看法是每个人各自的认定,也会有共同的交集,但你选择的那件作品中绝对要有能打动你这个人的永恒的东西在。”

姚谦的个人收藏

  说到艺术品和其他收藏品的不同,姚谦认为是单价特别高,实际上却是“无用”的,但你却愿意花大代价去获得。在书里开玩笑地联想自己晚年会不会是困守在一堆艺术品老宅里的怪老头,这位对艺术保持长久热情的藏家很反对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的收藏方式,而会考量它能不能融入生活。“我时常看到一件喜欢的艺术品时会思考,要挂的话把它挂在哪里,会考虑安置在我的生活区。这样的意义并不只是每天回家就看着它,而是它在你的生活中,就会延伸你关于艺术的想法,影响和刺激你去思考。”

姚谦收藏刘野油画作品《张爱玲》

  作为亲历者见证艺术市场多年的起伏变迁,姚谦却始终对收藏保有一颗淡然之心,种种诱惑并未使他偏离最初的艺术鉴赏的轨道,对这种把控力他笑称首先是因为自己并没有那么富有,另外从经验中发现,越没有预先计划投资,越能从收获的艺术品中得到惊喜和情感回报。大量的相关阅读,令姚谦的收藏视野开阔,不限于固定的时期和地区自由地收藏,构成自己的人生拼图。

姚谦收藏黄一山作品

  对艺术审美的敏感度,令他很早就收集了如今的重要艺术家如刘小东、蔡国强等人的早期作品,并一直对年轻艺术家关注和支持。“我对80后艺术家的创作充满了乐观,觉得也许会比前一辈更好。他们不那么需要在创作中找寻现实压抑气氛的出口,而更多聚焦在我怎么看这个世界,更多好奇的探索。”关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盛行,姚谦觉得无可厚非,“我不反商,有时商业会促成很好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但是要看主导方向是什么,艺术家需要坚持有自己的思考。”

  这次来为嘉德拍卖展做演讲分享,参加过许多拍卖会的作词人用流行歌词的笔法,形容拍卖会为“因为爱而聚集在一起,后来却发现每个人的爱不一样”。收藏的确如他所言是一个人的事,每个人的目的也都不一样,但他高兴地看到,很多新一代的收藏家是真正喜欢艺术,而不是认为收藏价值高的艺术品是财富的符号。展览爆发,艺术市场兴起,中产阶级开始有能力收藏,艺术品不再只提供给有钱人,这令姚谦感到有些类似于美国1960、1970年代的形势,逐渐健全的体系和机制能够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正在向这样的方向前进。艺术市场的炒作也不再灵验,假的东西大家越来越快地辨识出来了,资讯发达,收藏者专业水平愈发高,有知识需求,美术馆也会提供大量资讯和教育,独立画廊和艺术空间也成为不同的选择。”

摩洛哥的地毯拖鞋

  爱逛美术馆、爱看展览的姚谦,认为美术馆应该面向大众提供角度丰富的展,不要只办满足艺术品销售的展览,还要给予更清晰的艺术观点,反映这个时代。他的私人藏品很乐意借给美术馆展出,但并不考虑开办私人美术馆,“在这本书中我也很小心地暴露我的收藏,不希望变成炫耀,也不希望误导别人收藏就应该这个模样,每个人的收藏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也特意放进去一些并非艺术品的藏品,比如摩洛哥的地毯拖鞋,还比如川久保玲走秀用的鞋,因为形式和概念太有趣了,我把它当做艺术品像一个装置一样放在墙角。”

川久保玲走秀用的鞋

  曾经策划过艺术展的姚谦,在未来并没有继续策展的打算,但目前在做的与艺术相关的另一件事,是拍摄纪录片。曾在台北电影节和金马奖做评审,让他接触到大量优质纪录片,被其中的独立发声和艺术理想打动。结识《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主创团队后,姚谦出资支持他们开拍一部艺术收藏主题的纪录片,通过他的视角,去拜访策展人、拍卖行和画廊的经营者或艺术经纪人、艺术家、美术馆,从六个月的交流拍摄中得到观点和结论。“我发现很多纪录片都偏悲剧性的观察,这和我中年之后的人生观不太一样,如果我现在写小说就想写喜剧风格的。我想拍的纪录片是严肃的,但不是强烈批判性的,而是讲述收藏带给人很多心理上的满足,可能会辛苦,但不一定就悲伤。”

  就这样自然“跨界”纪录片领域的姚谦,讲述了很多曾感动他的收藏故事,这都带给他拍摄的方向和灵感:小公务员夫妇清贫一生却默默收藏几千件艺术珍品最后全数捐出;收藏家在意大利小山村教堂里安放的藏品,和并不懂艺术的当地村民在日常生活里相融;银行从业者让别墅里的艺术品人像远望常举行诗歌节、戏剧节却无暇前往的村庄……姚谦感悟道,“所有的文化创作都是这样,它会超越你的经验和眼光,艺术更是如此,它可以带给人暂时脱离真实世界的喜悦。”

(文章来源:周末画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姚谦当代艺术本能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