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青瓷的创新发展

2017年11月28日 11:46 人民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除西晋得到短暂统一外,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长期陷于分裂和对峙的局面。

西晋青釉印纹双系壶西晋青釉印纹双系壶

  但在这一时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陶瓷器没有停滞,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西晋越窑系青釉双系罐西晋越窑系青釉双系罐

  在距今3000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烧制出了“原始青瓷器”。而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青瓷器出现在东汉晚期,它的坯体由高岭土或瓷石等复合材料制成,在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胎体要求坚硬、致密、细薄而不吸水,胎体外面罩施一层釉,釉面要光洁、顺滑、不脱落。

西晋越窑系青釉印纹豆西晋越窑系青釉印纹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基本上摆脱了东汉晚期承袭陶器和原始瓷器工艺的传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有所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雕、堆和模制等技法。

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

  由于瓷器性能优于陶器,而且制瓷原料充足,烧制成本相对较低,瓷器逐渐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冥器等等。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三国时,因瓷器刚兴起不久,瓷器造型和装饰基本仍保留着汉代的许多特征,纹饰简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两晋时,金华婺州窑在粗质瓷胎上首先应用了化妆土,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整洁,坯体较深的颜色得以覆盖,釉层外观显得美观、光亮。

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

  西晋的瓷器以印花为主,主要有弦纹、方格纹、菱形纹、网纹等,并组成条带状,装饰在器物的肩部、腹部。到了西晋后期,青釉瓷上出现了褐色点彩或彩绘的新工艺。

北朝青釉莲花尊北朝青釉莲花尊

  东晋瓷器印花装饰减少,多为褐色斑点,主要装饰在器物的腹、口沿部位。

  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教的影响,刻划莲花瓣纹开始流行起来。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南方瓷业中出现了最早的匣钵烧造,匣钵是瓷器焙烧时置放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匣状窑具。它的封闭性好,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它的承重力强,提高了瓷器的产量,使瓷器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这一时期青瓷发展到极高水平,为隋唐瓷器“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青瓷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