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收藏家身后事令人扼腕

2014年02月13日 16:02   收藏界  我有话说

  藏家之憾

  本刊  董大勇

  我所认识的收藏家中,有几位的身后事颇令人扼腕。

  一位Q先生,山西籍,老银行职员,与先父有交谊,以藏银币著称,所藏近现代银币数量不菲,均为珍稀品种,上世纪80年代,将所藏数百枚珍贵银币悉数捐给人行总行。除荣誉奖状之外,银行每月为其发资100元,直至终身。据我所知,此例为文革浩劫后,首开有偿捐赠之例,时人传为美谈,并以为Q君藏品已捐赠告罄,不知有他物。

  然上世纪90年代末,Q君仙逝,其女处理其生前弃物,其中竟夹有大量晚清及民国珍稀纸币,甚至有发行量极少的陕钞大珍品,已有一些为收废品者拣去,后为识货者发现均以极低价购之,转卖沪穗,身价增数千倍。

  另有一L君,生性豪爽,遇事认真,以收藏古籍称著,因稿件往来,渐渐熟悉,然上世纪90年代末忽因病魂归道山,子女处理遗物时亦将大量珍稀纸币以废纸贱卖,后为识家得知转抢一空。

  人们只知L君藏币,均不知藏钱,家属认识亦同,故币留之,钱毁之,命运也?天数也?不得而知。

  然有其相反者,藏家生前体健时,已向子女交底,将珍藏品之价值告之,或辅以钱币基本常识,不至于身后遗珠散落飘零,以废品弃之,此本好事也。但亦有后代工于心计,当起钱商,借先辈藏家之名收购普品,以先人珍藏之名增其值售于他人。可谓另辟蹊径、生财有道。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均为光阴匆匆过客,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皆有定数,刻意患得患失反而徒劳。古人云:人算不如天算也。

分享到:
分享到:
s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濠电偛妫庨崹鑲╂崲鐎n喖鐭楅柟杈剧祷閳ь剙鍟伴幏鐘诲礋椤曞懎鏅�

闂佸憡鐟﹂崹鐢电博閿燂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