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公园八骏马群雕最初只有7匹马

2014年03月05日 14:18   汉网-长江日报  微博

解放公园“八骏马”群雕  记者彭年 摄 解放公园“八骏马”群雕 记者彭年 摄

  解放公园“八骏马”群雕

  记者彭年 摄

  见习记者郑汝可实习生宋菀

  位于解放公园荷塘边的“八骏马”雕塑,是许多武汉家庭相册中都会出现的画面。从1984年开始,8匹骏马或奔腾或嬉戏的自由场景,成为几代武汉人的共同记忆。

  今年,恰逢“八骏马”面世整整30年。昨日,记者来到“八骏马”创作者,雕塑家谢从诗在汉口的家中,听他讲述“八骏马”雕塑的创作始末。

  “群马”与跑马场无关

  1983年初,武汉市园林局计划在解放公园的中心花坛处设立一组工农兵雕塑,但后因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一想法,改做群马雕塑。

  谢从诗当时是东湖风景区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解放公园的一位负责人,曾与谢从诗共事,知道他爱画马,便提议让他做一个方案。

  谢从诗很快做出了草图。设计方案中,谢从诗设计了7匹马,为方便游人亲近,他将马匹在草坪上做出了奔跑的效果。一稿交上去后,当年7月,园林局组织美院专家、园林专家进行商议,方案获得通过。但也有专家提出,解放公园一带,曾是英国商人的跑马场,设计骏马雕塑是否合适。

  谢从诗说,自己当时“年少轻狂”,据理力争,并根据构图需要,又增加了一匹,成为现在的“八骏马”。雕塑原名《奔腾》,人们习惯叫“群马”或“八骏马”,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了。

  4个月完成当时武汉最大雕塑

  方案通过后,谢从诗开始在工作室里制作模型。“画坐标纸,打格子,工作做得非常细”。

  模型完成后,园林局调集了全市系统的7位雕塑家,加上谢从诗,一人负责一匹马,共同完成。“有东湖的、武昌的、青山的。”谢从诗说,当时市园林系统,“能来的都来了”。

  1983年10月前后,施工组在解放公园搭起了临时大棚,开始动工。谢从诗提到,制作雕塑夏天怕下雨,冬天怕发冻,为了赶在寒潮之前完工,“动用了群体力量”。

  “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就在解放公园里待着。”谢从诗回忆,他在解放公园一间屋里支上行军床,晚上就到工棚里转。“日日担心,怕雕塑歪了、垮了”。

  1984年2月29日,长17米,宽3米,高4.5米的“八骏马”雕塑落成。当日的《长江日报》报道中,称之为“目前我市最大的雕塑”。在谢从诗家中,记者看到了雕塑1:10的模型,接近2米长,要3个人才能抬动。

  “雕塑落成第二天,武汉市就迎来寒潮。”谢从诗记忆犹新,“当时各方面都很支持,一路绿灯,我们才能赶在这之前完工”。

  雕塑30年无损毁

  1984年,雕塑完成后,市园林局领导建议在雕塑旁,依次标明雕塑的制作者,谢从诗婉拒了。“后期参与制作的雕塑家,好几个都比我有资历,按规定,名字却要排在我后面,这不合适”。

  谢从诗说,自己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可后来,“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我的作品。”2010年,谢从诗写了一份报告,向解放公园申请在“八骏图”前加上创作者姓名。现在,雕塑旁的牌子上写着:作者谢从诗。

  “我小时候就骑过这匹马。”谢从诗说,这是他在雕塑旁,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每次看到有孩子爬上雕塑玩耍,谢从诗都会拿起手机,与自己的作品来张自拍。

  “公园里的雕塑,就是要能与市民亲近。”谢从诗提到,最初落成时,解放公园曾建议设置护栏保护雕塑,他拒绝了。30年来,除了颜色的刷新,“八骏马”从未损毁和修复。

  谢从诗提到,当时把8匹骏马每个悬空的部位都巧妙地进行了加固处理,比如最后一匹马,创作时,他故意让第七匹马的后腿把第八匹马“弹”了一下,第八匹马受到惊扰的瞬间,尾巴本能地下垂,贴在身体上。“不影响效果,也不易损坏”。

  还有哪些承载了武汉人记忆的文化标志,欢迎读者提供线索。(互动方式:18071709671,631499954@qq.com)

  档案

  解放公园“八骏马”雕塑

  作者:谢从诗

  创作时间:1983年初

  落成时间:1984年2月29日

  (原标题:解放公园“八骏马”最初只有7匹马)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