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治雾霾总共分三步
文/云姣
去年年底,北京持续5天的雾霾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我们的空气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本周,刚刚迈入秋天的北京又遭遇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雾霾。虽然种种艺术似乎对漫天的粉尘没什么实际作用,但对于向来热心的艺术家们来说,“雾霾”还是一个值得他们为之创作呐喊的主题。
确立主题:向雾霾正式宣战
按照最常规的思路,艺术家们一定会振臂高呼,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引起公众的注意——不过在雾霾充斥的空气中生活,普通程度的关注显然已经没必要用艺术家来指出了。大概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们在针对“雾霾”主题来进行创作时,其作品往往非常出位奇特,脑洞清奇。
2015年3月16日,女艺术家孔宁的行为艺术作品《嫁给蓝天》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亮了个相,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同年12月1日,北京再发雾霾橙色预警,在“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日子里,孔宁也曾身穿口罩婚纱出现在北京街头,展示行为艺术《嫁给蓝天》,以此呼吁大家关注雾霾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据悉,该“婚纱”由999个防雾霾口罩组成,而穿上此婚纱的艺术家则是“雾霾新娘”。雾霾新娘要如何嫁给蓝天?这个问题被抛出,在让人倍感荒诞的同时也会引发更多的苦笑和思考。
相比孔宁穿着橡胶口罩的新娘造型,下面这个艺术家则显得更加“温吞”。坚果兄弟不是兄弟,而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与他的名字一样,他的脑洞也十分跳脱且有趣——他对民众拿出了一块“板砖”。这块板砖并不普通,因为它是一块“雾霾砖”。坚果兄弟带着一台工业吸尘器,在北京晃荡了100天,用吸尘器搜集了大量的雾霾。之后,他将这些雾霾带到了唐山一个制砖厂,将其做成了一块貌似普通的“雾霾砖”。艺术家表示,他将把这块砖作为北京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材料使用,以此来表达北京雾霾的严重性并引起各界的注意。在说明中,坚果兄弟写道:“我们的城市,成了汽车堵城,成了化工围城,成了大地工。我们追求得越多,对资源索求得越多,我们制造的尘埃也就越多。等地球所有资源有一天耗尽时,我们也都会成为真正的尘埃。”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使用的工业吸尘器流量高达每小时234立方米,充电一次可使用4天,据说大致相当于62个人一天的呼吸量。62个人三个半月能吸进一块板砖,想想也的确是可怕……
坚持理念:以乐观心态面对雾霾
在工业革命最早的爆发地英国,也曾经遭遇过雾霾的大肆攻击。19世纪上半叶,作为工业重地的伦敦的人口超过两百万,这些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煤。而工业革命带来的大量工厂,也在肆无忌惮的向空气中排放着烟尘毒雾。据悉,1921年的时候,伦敦每立方英寸样本的空气中含有34万煤烟颗粒。但是彼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雾霾的可怕,只是沉醉在工业发展的亢奋中。在种种悲剧发生之前,雾都伦敦曾经是英国文艺者们心中的浪漫,很多人都曾花费笔墨和颜料去描述弥漫在英国上空的雾霾。在这些人中,除了耳熟能详的狄更斯写出了《雾都孤儿》之外,可能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印象派领导者克劳德•莫奈。据说莫奈曾经四进伦敦,吸引他的除了泰晤士河、教堂之外,还有弥漫于伦敦上空散不尽的雾霾。虽然莫奈晚年的睡莲作品让人如痴如醉,但其实他也曾描绘过城市的繁华盛景——当然,带着雾霾。
莫奈对雾霾的乐观描绘源于对结局的未知,但面对雾霾的轻松态度却是值得学习的。如同《哈利•波特》中对付让魔法世界变得潮湿阴冷的摄魂怪一样,对雾霾能够发生大笑的乐观态度可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毕竟在 “举国抗霾”的大环境下,影响人们生活最大的不是尘埃,而是横压心头的恐惧。
下面几张照片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完全是艺术家在自然条件下拍摄完成的。当然,这个“自然”指的是“自然条件下的特殊天气”,也就是雾霾天。在摄影师的镜头里,雾霾变成了协助摄影的道具,帮助艺术家拍出了直击心底的震撼留白。留白一向是艺术中的经典元素,在这些照片中,雾霾形成的天然留白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了诡异且动人的独特气氛。由于雾霾成分是细小的粉尘颗粒,因此当光线透过雾霾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射,虽说扰乱了人们的视线,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也的确是呈现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觉效果。看着这迷雾蒙蒙中透出的小小静物和建筑,好像与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相比,雾霾也不逞多让。
雾霾是一个全世界范围的发展问题,任何地方都可能遭遇其袭击。在意大利艺术之都佛罗伦萨,艺术家Ricci用他独特的方式利用了雾霾。他用沾了水的湿棉花在大理石等光滑的物体表面擦取获得雾霾,并将其作为颜料在画布上作画,画完后用树脂将画面密封使其稳固保存。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Ricci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令人惊奇的事了。当时他为佛罗伦萨大学环境生物系采集污染物样本,在采集过程中他忽然萌发了用这些污染物当做颜料的念头。很快他就将此想法付诸实际,最初只是在被雾霾粉尘覆盖的建筑物表面进行涂鸦,而后他开始尝试用将雾霾搜集起来在画布上作画。
其实,这些作品的外形并没有多么惊世骇俗,无非是用笔规整的黑白灰涂鸦。但毕竟他们是用雾霾绘制而成,是用我们的“敌人”制成的。这种想法似乎多少能给人一些安慰,除了对雾霾危险的警示之外,还多了一些坦然的态度。
虽说雾霾是毋庸置疑的有害污染物,但是毕竟治霾工作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将不得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面对它。在此种状况下,“放轻松”似乎就是一个不错的决定。接受现实,乐观的把雾霾踩在脚下,甚至让其为己所用,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作为。艺术家们用作品告诉你,别怕雾霾,它还得给我们搬砖呢!
采取行动:给雾霾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近日,北京798迎来了一个足有七米高的“大家伙”。这是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雾霾净化塔。据悉,这个七米高的雾霾净化塔由顶端吸进带有雾霾烟尘的空气,通过使用少量的绿色能源和专利无臭氧离子技术,捕捉并收集空气中至75%的PM2.5和PM10雾霾颗粒,将其净化后由塔身四面排出,形成空气清新的环形空间。如果运转顺利,则此净化塔每小时可以净化3万立方米的空气。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有意思的。由于有超过40%的空气污染物成分都是碳,因此罗斯加德同时设想了一个新颖的方案:利用高压将这些过滤出来的残渣压缩成一个黑色方体,制作成戒指并对外出售。据按照北京现在的空气状态,预计1000立方米空气就可以制成一枚“霾戒”。若是此举真的成为现实,那好像也不失为另一种浪漫:“我爱你,如你周围的空气,如空气中挥之不去的雾霾颗粒。”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