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收买王道士 盗走敦煌文物

2016年12月27日07:53   齐鲁晚报   微博收藏本文     

  伯希和(Paull Pelliot)在国际汉学界几乎是一个神话式的人物,也因带走敦煌藏经洞的大量写卷、幡画受到众多批评。他是享誉世界的学者,还是臭名昭著的强盗?

  千佛洞石窟数量众多,内容极其丰富,考察工作容不得半点拖沓。另外,并非所有洞窟都值得研究,例如伯希和对17号洞窟只写了寥寥几笔:“洞很小,没什么 意思。”还有16号石窟:“洞很小,常见的风格,没什么。”以及160号洞窟:“洞很小,古代风格。”而163号洞窟却激起了伯希和的兴趣,可惜藏经洞上 了锁。一名僧人诚惶诚恐地向伯希和解释说,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受甘肃兰州官府委托担当看守人,但他现在不在。这样的话,自然也就进不去了。王道士去哪了? 也许在敦煌。

  伯希和只好返回敦煌,在那里找到了王道士。他是一个身材矮小的汉人,穿着道袍,头上戴着一顶道冠,下巴上留着小胡子,笑容可掬,模样谦恭。他对伯希和说,是神灵托梦给他,他才发现了藏经洞。实际上,藏经洞在1900年被发现纯属偶然。

  当初,王道士主动承担起修缮通向佛造像和施主画像的廊道的任务。他在一座封在墙里的石碑后面发现藏经洞,还发现里面的写本、彩绘、素描、幡旗和一批小型 铜造像。很多卷子被当做礼物送给甘肃官员。一些朝圣的蒙古人前来查阅大部头藏文写本。后来兰州官府得知这一消息,但发现洞窟中既没有黄金也没有白银时,很 快便对藏经洞失去了兴趣。

  就这样,王道士一个人守护着藏经洞。他告诉伯希和,斯坦因在洞中考察过三天,买走一批写本。

  王道士还说,英国同行付给他一笔钱,数量可观。伯希和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暗自思忖用什么手段对付他。“手段”,这个词用得很好。伯希和只有付完钱才有权进入藏经洞进行挑选,但也只能拿出有限的几个卷子,以免吓到看守藏经洞的王道士。

  藏经洞的钥匙不在敦煌,而在千佛洞。于是伯希和陪着王道士返回千佛洞:

  我们最终拿到了钥匙。3月3日“忏悔礼拜二”这天,我进入神圣之所。我惊呆了!八年前,藏经洞的书卷开始外流,我以为藏书数量已大大减少。您能想象吗, 当我进入二点五米见方的洞中,发现里面三面墙上都堆满一人多高的书卷,每面墙都有两三层卷子。大量藏文写本夹在两块木板之间,用绳子捆着,堆放在一个角落 里。其他书捆里也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汉文和藏文文字。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

  要逐个展开藏经洞中一万五千至两万册藏卷,我没有时间进行过多思考,否则六个月也看不完。但我至少要把所有卷轴都打开一遍,辨认 每个卷子的性质,看看是否有新发现。第二步要把卷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精华部分,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拿到手;另一类也要努力争取,但必要时可以舍弃。尽管我很 努力,这项工作还是花了我三个多星期时间。头十天里,我每天翻看将近一千册卷子,这肯定创下了纪录,因为平均每小时要在洞里翻阅一百册卷子,那是文献学家 在用开车的速度翻看写卷。后来,我放慢了速度。开始时我有点疲劳,书捆里的灰尘让我喉咙很难受。接下来,我开始和王道士讨价还价,我想尽快谈妥,避免耽误 更多时间……不仅对一册卷子是如此,对一页破纸也应如此,因为只有上帝才知道这堆破纸片有什么价值。只要未经过我的手,就不能排除里面有我需要的东西的可 能性。

  (节选自《伯希和传》,[法]菲利普·弗朗德兰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藏经洞王道士敦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