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收藏百封书信 难忘父母藏信里一丈布票

2017年02月26日 09:08 新浪江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杨鹤高翻阅自己收藏的信件杨鹤高翻阅自己收藏的信件

  宿迁网讯(记者 武蕾)“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首木心的《从前慢》,道出了人们对过往鸿雁传书真情在的留恋。2月24日,在宿迁市知名文学艺术家杨鹤高的家中,带着浓厚岁月印记的百余封书信,得以在阳光下重现。翻看其间,不仅有和吴印咸、叶蠖生、吴石坚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交流信件,还有和好友、文艺战线同仁的往来通信及亲人的家书,泛黄的纸张,各异的字体,不禁让人有见字如面的亲切感受。

  “我有收藏的爱好,无论是信件、手稿,还是书,我都分门别类保存着。”今年75岁的杨鹤高,已在文艺战线上奋斗了57年,他不仅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故土的变迁,也珍藏了许多难得一见的“宝贝”。“原本收藏的信件很多,有些遗憾的是,因几次搬家,丢失了一部分。”在展示信件时,杨老表示虽然有些信件遗失,但信件里的一些感人往事,却一直珍藏在他心间。

  “我在家排行第六,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因二哥和三哥在外地生活工作,过去多与家里书信联系。”杨老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会,书信是连接亲情的惟一纽带。“有一封信,我是记忆犹新。那是1967年,在徐州师范学院留校任教的三哥,写信告知父母,说自己要准备结婚了,和家人分享喜悦。得知消息的父母,是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儿子即将有自己的小家;不安的是,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送给他。父母思索再三,在给我三哥的回信中,藏了一丈布票。”杨老说,接到信的三哥很是感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农村的父母不做衣服省下来的布票,化作一份沉甸甸的爱,送给了他。

杨鹤高收藏的部分信件杨鹤高收藏的部分信件

  时光翩然前行,来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信仍在杨老的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1984年,母亲生病卧床,我大哥写信把这消息告诉给在淮安工作的二哥。没多久,二嫂回了一封信,告知当二哥接到信,知道母亲生病时,常在夜里哭泣,因工作忙而不能回来看望,而自责伤心。”杨老回忆说,过去二哥及三哥总会隔几月就在信中给父母寄钱———五六十年代的5块钱,六七十年代的10块钱……以尽自己的一份心孝顺父母。

  “天气很冷,老父的身体怎样?你的身体怎样?望多多保重……敬祝冬安。”翻开一封封信笺,如同打开尘封的往事,有幸福也有忧愁,杨老默念着1991年二哥寄给大哥的一封信。“那年,大哥有个女婿,因车祸不幸去世,一家人万分悲痛。听闻消息,二哥一家便写了封信,询问情况,送上安慰。”杨老感慨道。

  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查令十字街84号》里曾说:“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虽然现在已是信息传递快速的互联网时代,但正如书中所言,杨老认为,任时光流转,书信里的情感总是弥足珍贵,这些信件,自己将一直保存着。

  来源:宿迁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