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日报记者 刘永福 文/图)
2月24日,本报刊发《常太镇一村民挖掘到一批古代陶器和石矛》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昨日上午,国家一级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研究员、自然博物馆馆长、考古领队范雪春一行4人,专程从福州赶到城厢区常太镇东青村后胆村民小组仑仔山,考察该村民挖掘出土文物所在地。经过近3个小时的现场缜密考察,考古人员对记者表示,初步认定这是一处商周时期古窑址,这是在莆田首次发现青铜时代窑址,莆田造陶瓷历史或将因此改写。
24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挖掘出文物的东青村村民许某家中采访。今年66岁的他,是名退伍军人。去年12月底,许某准备在自家后山种植花草,整地时挖出3件瓶瓶罐罐。当时,他没在意,随手扔在屋后。今年春节期间,许某在外地务工的儿子回家过年,发现这些瓶瓶罐罐很像古代陶瓷,于是向镇文化站反映。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逐级向上报告,2月22日,市、区两级文物专家联合到现场考察,初步判断为商周时期文物,并将文物带走,第一时间请省文物专家来莆开展考古工作。
昨日上午9点,范雪春一行抵达后,与莆田市、城厢区文物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记者一道,登上许某屋后的仑仔山,在许某的指引下,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起初,根据土质情况,考古队推测此处可能是墓葬。但随着发掘的深入,一个古窑的雏形渐现端倪。
上午11点50分,一件裹着泥土的陶器被发掘出土。范雪春现场表示,许某挖掘到的古物,可以确认是距今2000-3000年商周时期的文物。而从现场发掘情况看,这是在莆田首次发现的青铜时代古窑址。这些文物看似无商业价值,却有较高考古价值。此前,莆田境内曾零散发现一些商周乃至更早新石器时期的陶具,但规模化烧制陶瓷的青铜时代古窑址,此次为首度发现,或将改写莆田造陶瓷历史。
根据山势、植被等地理条件分析,考古人员判断,仑仔山或有一个古窑群,后期大规模科考工作即将展开,本报将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