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业的思考:你到底是买藏品还是买故事

2017年02月24日 11:26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者:香港商报记者胡薇

  前言

  近年来,“内行看门路,外行看热闹”的古玩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不再像以前般神秘。 层出不穷的事件被挖掘曝光,各类型的藏馆也纷纷被爆赝品如云。而因为去年捐赠了被质疑赝品的6000件古陶瓷给北京师范大学而闹得满城风雨的邱季端,近日向台湾四所高校——台湾东华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淡江大学(校友总会)代表及台湾史记文化公司代表签订了向上述单位捐赠其个人收藏的古董艺术品的意向协议,称旨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台湾高等学校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此次捐赠的藏品依然以瓷器为主,定名上从“汉代“以前的青瓷,一直到“清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各个朝代都有涉及。图片流出后又引发了不少业内专家的专业质疑。

  随着古玩界各类事件的不断曝光,引发了大众对古玩行业的广泛关注。一系列收藏事件包括去年遭到行业内强烈质疑的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的海外文物回归博物馆;一些逐渐浮出水面的“伪专家”;重回搜索热点的“冀宝斋事件”等等。将早期被定义为对艺术、对历史有一定的追求,有钱、又有闲的人士投身的古玩藏界,变成了现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人都能来敲门的“艺术品行业”。网络的发达使得不少吃瓜群众纷至沓来,一探究竟。迷一样的收藏界面纱正被一层层扒开,越发显得透明且惊叹。

  而专家是否就一定具备鉴赏能力?到底孰是孰非?古玩鉴赏是推理还是讲故事?为此,我深入采访了包括知名收藏家包括邱季端本人、古董商、新生代玩家。看不同时代和不同层级的藏家,如何定义如今的古玩行业?

  蔡铭超:古董行业不是水太深,而是腿不够长。

  收藏家蔡铭超先生是第一位将天价艺术品收入囊中的内地买家,06年7月,在香港苏富比(微博)“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拍卖会上,以1.166亿港币拍下明永乐鎏金大威德金刚像;09年2月参与圆明园兔首和鼠首的竞拍事件,为大众所知。


	藏家蔡铭超
藏家蔡铭超

  初次与蔡铭超先生相识时,心里会想这么大的一个收藏家,应该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然而几次接触下来,记者发现蔡铭超先生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他是个风趣、敢言的收藏家。记者来到蔡铭超先生投资建设于厦门达2万多平方米的心和美术园参观其藏品的同时也聊了许多关于他收藏的所见所闻。蔡铭超先生说:“古玩值钱的地方在于艺术和工艺,时代的工艺和艺术达到了世界的顶峰,被世界认可。我们追求的是那个时代的工艺而不是那个时代的旧货。就比如说赝品,它再怎么造假也无法达到真品的工艺水平。为何很多人对古董的真假分不清?其实这是我们之前接触的少,早几年,中国政府对文物采取的是保护措施,大家根本没法看见,现在呢!市场很多,资讯也很丰富,所以明白人越来越多。以前买到假货很多原因是大家把古董神秘化了,偷偷摸摸好像哪里坟墓挖来的一样。”

  确实如此,在资讯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试水古玩行业,对此蔡铭超先生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抱着买彩票的心态想‘万一是真的呢?’那你的主观意识就错了,本来就是假的,你太相信自己非要去证明是真的,太执着就容易犯错。另一点要明白,‘并不是有钱有身份的人收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要知道卖假货的人卖的当然是有钱的人。很多人相信专家,然而很多专家只是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见解,未必有实践经验。要知道以前那个时代接触实物非常少,以当时的体系来说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拿到实物,所以拿到实物上手基本很困难。”

  他继续说“古董行业容易买到假货的误区第一是我们总觉得别人傻,其实自己才是傻。因为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好比一个打扮像农村来的人,天天拿东西卖给我们,说刚挖出来的东西你要不要看一下?你就觉得他们很傻不知道东西的价值,然而你好好想想你觉得他们会傻吗?想象一下,挖一个墓下去把东西拿上来工钱都不够,还要大老远跑来卖给你几千块几万块,这可能吗?第二,爱听故事,譬如说台湾的圈子,人家告诉你当时国民党带出去很多啊!当时他是国民党里面的军官的后代啊!等等……你听信了故事,买到假货也是自然。”说罢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藏品,一边展示一边讲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次试验“一件古玩它的艺术价值和它的工艺是对等的,所以才会有人追捧,然而却很多人不明白这点。又一次,我摆了几事件东西,有新的、好的、老的、坏的。朋友进来我就问他们觉得哪个漂亮,50个人中有49个人把那个真的挑出来说漂亮。但反过来我问你们觉得哪个是真的,就犯嘀咕了,他们会自我发挥想象觉得古董一定是稀奇古怪的,导致评判错误。古董行业不是水太深,而是腿不够长。”

  谈起捐赠一事, 蔡铭超先生认为“会捐赠的藏家都是智者,因为藏品太多有时会成为一种负担。然而相比国内,国外的捐赠制度会严格很多,从管理到日常的养护需要投身大量的公共资源去维护,捐赠反而是在浪费社会资源。”

  多年古玩市场经验:宁可贵买真,不可贱买假。

  在古玩圈历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古玩不打假,在买卖过程中,物品都会呈交给买家上手鉴别,买家自认为看准后才交易。老行当里的人要脸面,即使看走眼,事后也认栽。只会认为自己学艺不精,商家并没有强买强卖。而如今,经济形势大环境下,越发透明的古玩行业以及频频被爆的质疑事件,对于开门做生意的古董商而言有何影响?

  一位不愿意提及姓名的资深古董商坦言,“现在的古玩行业太浮夸,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玩是小众的,在90年代喜欢古玩的人大多数是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类人。而现如今,层出不穷的藏家更多是为了古玩所带来经济效益,将古董当成股票来炒。做古玩必须是真心实意喜欢行当,肯下本钱、投注精力,而不是抱着发横财的心。目前的经济形势大家都不好做,古玩行业正处于调整期,但这对我们古董商而言反而是好事情,行业的重新洗牌、重新调整,假货商户逐渐浮出水面,更容易让有真实力的商户得到认可,行业也会更加的规范化。”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古玩行业同样如此,判断东西好坏拿到市场上,市场自会帮你鉴定。长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古董商对古玩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呢?这位古董商表示,“宁可贵买真,不可贱买假。”

  80后新生代玩家看如今的古玩市场

  现如今,越发市场化的古玩行业,逐渐被众人熟识。古玩已经不再只是老一辈玩家关起门来分享的行当,市场化催生出了不少新生代玩家。他们对于古玩的热衷更多的是在于其文化价值而不仅是经济效益,这对被逐渐“经济化”的古玩行业可谓是如沐春风,等待其深远的文化价值被再次唤醒。

  80后古玩玩家张杨由于父亲在古玩圈,他跟着父亲接触各类古玩、玉器,耳濡目染。作为新生代古玩玩家,对古玩的理解和看待有自己的一套。与大多数80后不同的是,他每天出门身上都会配备好几块玉,闲暇时、喝茶间即会拿出来把玩,俨然成为朋友圈中比较个性的“另类80后。”对于古玩他认为“我们并不是拥有者,而是它们的守护者。我们的生命有限,古玩却能流传千古。”

  而作为80后玩家他是怎么看待现如今的古玩市场呢?他表示,“有时候玩的就是一个心态。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把收藏当成买彩票,不去了解藏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辨别方式,一心想着淘宝捡漏,一味的追求古玩的经济价值,同时又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一知半解,容易导致上当受骗。古人说:兼听则明,‘只买不卖‘的方式缺乏与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养在深闺无人知,难免闭门造车,真伪就无从谈起。许多藏家需要依靠专业人士为藏品掌眼(鉴定),而所谓专业人士若不具备真实的专业素养,难免会给藏家错误的引导,付出高昂的代价。”

  台湾80后旧物玩家看古玩市场台湾80后旧物玩家Peter是位在厦门的创业青年,对于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自己创办了以呈现古玩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品牌“艺术鸟”。在他看来整个古玩行业随着目前电商、微商的兴起也慢慢带动了其先进的一面,他经常边旅游边买货,买完继续旅游,快递会送到家。作为新晋玩家,他也表现出了一些担忧“古玩行业真正存在一些问题的是在资讯和市场上,讯息不平等导致了假货丛生,对于做真货的老板来说是不公平的。包括目前古玩行业消费观很糟糕,年轻人可能好一些,但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都想要捡漏,越外行越捡漏。而且古玩市场男性比例高,这其实是个严重的问题。”

  邱季端:捐赠路漫长,但不会停止捐赠

  北师大捐赠一事,一夜之间在收藏圈传得沸沸扬扬。如今捐赠台湾高校又将其推上了藏界新闻中的热门。“捐赠图”、“假货”等等字眼屡屡霸屏。而作为当事人,邱季端是否真的像传闻中的那样争议?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邱季端先生。

  与邱季端先生约在厦门的一家咖啡厅,邱季端先生很守时,提前到达了约定地点,从他的精神、面貌看得出来比上一次见到他时来得消瘦了不少,可见这次事件对他本人带来的影响和压力。

  与其说他是收藏家不如说是慈善家,邱季端是福建石狮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原福建省政协常委、原福建省侨联副主席。现为北师大校友总会副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合永远名誉主席、上市公司喜梦宝的董事长,这几年他捐建了7所希望小学、1992年开始赞助福建女排,培养出了10个中国女排的国手,去年3月份郎平带着中国女排到漳州集训,邱季端先生承诺女排若拿奥运冠军就给500万奖金,并于去年9月份兑现了承诺。做了不少公益慈善的他,却因为“捐赠”这个事儿使其成为藏届“网红”甚至还背负了不少骂名。

  邱季端先生聊起北师大捐赠的过程他回忆道:“我的老师黄慧玲来厦大参加活动,就谈及要不要捐些给学校博物馆,我说北师大愿意的话我就捐。7月12号,我刚好到北京,北师大书记知道我在北京就约我吃饭,谈及此事,我说好!什么也没准备,第二天匆匆忙忙就做了个捐赠仪式。然而,网络上却流出了许多关于捐赠藏品的列表图片,我不否认流出来的图片里确实有我收藏的东西,但并非捐赠仪式的图片,更不是这次所要捐赠的藏品。这些年我共收了30万件左右的藏品,这其中不乏会买一些高仿来做比较和研究。这些都在我的库房,早期我有开放库房供人参观,并且没有拍照限制,不少照片被流传出来,并非官方流出,更不是这次要捐赠的藏品。光从图片上判断真伪还硬说是这次的捐赠图录,实在太冤了!”


	藏家邱季端
藏家邱季端

  据了解,所谓不少的名号大的专家,却不一定具备专业水平。近日关于“伪专家”的事件也被频频爆出,不少皆是藏界的知名专家。据业内人士透露,老一辈的专家中,有不少是早期因为退休津贴的原因通过关系拿到“鉴定师”职称,他们确实在文物行业工作过,但并非是接触到古玩的真正意义上的鉴定师。对此,邱先生在捐赠藏品时是如何筛选鉴定师的?邱季端先生坦言:“目前没有真正的100%公正度的陶瓷专家,筛选时,第一看会看其著作,再看研究成果,当然我自己也有个团队在帮忙鉴定,平时我也会到各地的古玩城进去买来研究,这次捐赠,会挑一些没有争议的藏品进行捐赠。”

  邱季端先生告诉记者:“我在漳州建了4万多平的博物馆,配有管理团队,并拨出一笔资金用于博物馆未来几十年的运作经费。我的藏品有字画、玉器、青铜、陶瓷等总共30万件左右。真、新、精。老、破、残。的古陶瓷,有机缘碰到都会收,才会对古陶瓷的历史有全方位的研究。我也买一些赝品,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北师大的捐赠是开始的第一步,我会把大部分捐赠出去,留一部分留给儿子。中国民间存在大量祖先存在的文物,要好好保护起来就不会流出国外,哪怕是有争议的也先保护起来,慢慢研究。”

  他叹了一口气说:“这十几年来凡是有人捐赠古代文物的,基本上没有一个捐赠成功,全被打下去。一个年纪跟我相仿的澳洲老华侨,20几年前他就把祖宗留下的一对元青花想捐给我们国家博物馆,8个大专家集体签名认定,但博物馆却不收。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年动用那么多钱到国外拍卖行拍下东西,民间捐赠的东西,由国内知名的大专家共同来鉴定你却不收,而且在我捐赠北师大以前没有一件捐赠成功。一连串的新闻对我本人生活也造成了影响,整天看到这些评论确实会烦恼,烦恼我本来用心良苦,一片好心受到了不公道的攻击。但另一方面也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几百万的民藏呼声出来了,毫不保留的站在我这边。后援会的几百号人都愿意赞助我将他们的东西捐赠给北师大,吾道不孤。”

  爱好是感性的,收藏是理性的。

  在这个愈发显得群众容易触及的古玩行业中,不少玩家容易被其包装出来的故事感动,通过故事来判定真伪,显然这是不可取的。收藏,看的是藏品,买的也是藏品,而不是买经过包装的故事。古玩行里说东西往往“大开门”,那是藏品自己会说话,如果没有专业的判别知识,就容易被对方的故事打动。这个时候你买的就是故事不是藏品。通过这几年古玩行业发展,反应出了专家不要看头衔看专业。以客观事实为基准,理性的专业辨别,要知道我们爱好古玩是感性的,但要收藏就必须是理性的。如果对藏品没有精准判断和理解范畴,感性的把钱去挥霍在古玩市场,不如依旧默默的当个吃瓜群众围观。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