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炮儿:藏家宋三爷和他30万件老物件

2017年07月03日 08:3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宋振忠展示自己的藏宝宋振忠展示自己的藏宝
三爷讲述这些年的收藏故事与宝贝背后的故事三爷讲述这些年的收藏故事与宝贝背后的故事

  法制晚报讯 (实习记者 杨雪 记者 武玉姗)在南锣鼓巷,有一个出名的老北京民俗博物馆,里面有诸多关于老北京的物件,这些都是一位北京大爷到处去收集的。这位大爷叫宋振忠,有人叫他阿龙,还有人称他三爷。

  本周四,宋师傅做客《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直播节目“京城老炮儿”,向大家展示他所收藏的部分“宝贝”,并讲解与这些宝贝相关的民俗知识。

  本期节目在线观看人数近60万。

  父亲带路 买的第一件宝贝是老戒指

  阿龙收集的第一件老物件是一枚银戒指。“当时是我父亲带我去买的,花了三十多块钱。”阿龙说,有很多老物件都是父亲留给他的,是“传家宝”。

  刚开始收集老物件时,阿龙只是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这些老物件真正的价值。在别人眼里破破烂烂的东西,到阿龙那里都成了宝贝。“只要碰到自己喜欢的,我就花钱买下来,后来收藏的物件也就越来越多。”阿龙说,自己慢慢也明白了这些老物价的价值,专门走街串巷或者去乡下收集。

  “一开始我姐姐不支持我收集这些物件,她觉得这些都是破烂,堆在家里占地方,家里都进不了人。”阿龙说,姐姐还曾经趁着自己不在家,把老物件一件件地扔出家门,那个时候是母亲又悄悄地给捡回家。“但是现在家里人都很支持,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胡同声音 特殊“响器”代替人工吆喝

  老北京一年四季都有吆喝声,生动风趣,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对此曾有过描述。但也有些买卖不吆喝,而是用“响器”来唤起顾客的注意。阿龙这里,既有“响器”,又有“吆喝”。

  阿龙拿出一个铃铛样式的物件给记者看,“这是银行里用的财铃,全中国也就这一件了,那个时候都是给VIP客户用的,一般客户进到银行里可不会有这种响声。”阿龙说,那时候的VIP客户到银行之后,接待的人要摁一下铃,让大老板知道,这是重要客户来了。

  还有一个像钳子一样的物件,阿龙轻轻敲击之后,立刻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这个老物件是用来剃头的。“老北京剃头发的规矩是“三不剃”,和尚不剃、女人不剃、乞丐不剃。”阿龙说,要是破坏了行规,是会被同行看不起的,会被排挤的。

  除了这些能发出声音的老物件,阿龙本身就是一个会各种声音的“活物件”。老北京胡同里的声音可不是只有实体的物件能发出来,各种手艺人的叫卖声也是最具有“京味儿”的回忆。

  “酸梅汤那个桂花味,喝到您嘴里它冒凉气儿,又解渴,又带凉,不信您就拿碗尝,大碗的酸梅汤嘞,俩子儿一碗了您嘞,小妹妹,来碗尝尝您嘞!玉泉山的水来,骆驼给我驮,南来的蜜蜂儿给我搭窝,买的多来您尝个口。”展示老物件的间隙,阿龙给记者也表演了一段老北京的“吆喝”声。

  孤品很多 盼有更大场地留住民俗精华

  当记者问到,哪一件藏品是镇馆之宝时,阿龙说,自己的博物馆里随便拿出一件就是镇馆之宝。阿龙指着一件绿色系着红绳的投壶告诉记者,这个老物件是自己家里祖传的。“这个是明朝的投壶,《芈月传》《红楼梦》里都有,宫女们投掷玩乐用的,北京市就这一件。”阿龙说。

  阿龙还给记者展示了一张铜镜的照片。“这面铜镜是宋代时候的物件,上面有196个字,有20个字的是国家级文物。”阿龙说,这面铜镜也是全世界独此一面,现在自己收藏起来了,不舍得对外展示。

  阿龙告诉记者,自己收集的老物件有30余万件,但是很可惜空间有限,“有很多藏品都摆放在我的仓库中,没有办法拿出来展出。”阿龙说,自己的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全世界仅此一件,有很多人出高价购买,但是他一件都没有卖。

  阿龙现在共有四家博物馆,这四家博物馆里的老物件都是免费展出的。阿龙说,想把自己收藏的30余万件老物件都展示给大家,也希望政府、社会能给予一些支持。“只要给我场地,我就能把博物馆建立起来,留住民俗文化的根和魂。”

  文/实习记者 杨雪 记者 武玉姗

  来源:法制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