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发烧友收集600余部电影胶片

2017年08月12日 11:0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黄坚新在展示他收藏的胶片电影 黄坚新在展示他收藏的胶片电影

  原标题:”老电影“发烧友”收集600余部电影胶片 希望建老电影博物馆传承胶片文化

  (记者 易芬 通讯员 李昌战) “我这房子就归它们住了。”今年52岁的黄坚新笑说。他口里的“它们”,指的是600余部电影胶片和23台电影放映机。走进黄坚新的家中,从卧室到客厅的铁架、地面都堆满了具有时代印记的老胶片电影,从《雷锋》到《猴子捞月》,从上世纪50年代的“乌克兰”型16毫米胶片放映机到70年代的“南京”牌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这一个个“铁盒子”和“铁家伙们”甚至在这三房一厅的房子里住不下,有的电影放映机已经转移到另一套房子里去了。

  童年记忆让他走上收藏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的娱乐生活很贫乏,那时电视尚未普及,看电影成了倍受追捧的娱乐活动。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在那个年代长大的人,都对胶片电影保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65年出生的黄坚新也是如此。生产队每个月一场的露天电影,成了他儿时难忘的回忆。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伴随着均匀的嗒嗒声,看着白色幕布上投映出一幅幅黑白画面和冲锋号声,他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激动和满足。

  电影公司刚改制的那几年里,有很多电影厂倒闭了,大量库存的影片和旧放映机都被当做废品处理掉,这简直成了黄坚新的“狂欢”,“我记得当时淘了很多废胶卷,买回来才发现因为胶片质量不好,根本放不出。”于是黄坚新就恶补各类关于胶片电影的知识。随着对购买胶片电影越来越有经验,2005到2006年间,他就收集了200多部胶片电影。“只要看到就买,买回家就拆洗,从35毫米到16毫米,各种类型来者不拒。”有好多装胶片的盒子因为保存不当生锈了,黄坚新就把它们一个个用砂纸打磨去锈,然后喷漆,有些实在锈得无法翻新就给胶片们换个盒子,重新放置保存。“你知道什么盒子最好装吗?丹麦曲奇的大铁盒,刚刚好装一盘,又不容易锈。”黄坚新像个儿童看待自己心爱玩具一样,下了班就琢磨胶片电影,如果得到了一批好片,还会通宵研究。家里的居住空间也被一批批老式胶片逐渐压缩。几年后,黄坚新索性将这套房腾出来,专门留给心爱的胶片电影。

  和同好者一起去各地放映

  这个胶片电影发烧友前后投入了30万元收藏这些“古董”,如今已收藏了600多部老胶片电影,大致可分为“二战”、农村、科教、喜剧等题材,胶片宽度从16毫米到35毫米不等。在新中国面世的10多部胶片动画电影中,黄坚新就收集了5部,分别为《猴子捞月亮》、《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半夜鸡叫》、《阿凡提》。此外,他还收藏有《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成昆铁路》、《南京长江大桥》等众多纪录片,以及《阮玲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刘三姐》等大量国产老影片。

  如今,黄坚新已成为业内专家,他和30多个同好者组成了“老电影公社”,常常一起到各地放映,让人们一起重回露天电影时代。

  近年来,他们在安徽、广州等地参加过很多主题接近的活动。最近,他们还被邀请到光明新区的社区里,露天广场上放映胶片电影,“每场都黑压压的,一两百人来看,甚至三四百人来看。”他很是骄傲。

  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日益成熟,如今胶片电影逐渐淡出了银幕。“电影胶片每拷贝一次便磨损一次,如果不加以保护,总有一天这些珍贵的影像就会消失。”黄坚新认为胶片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应该被良好地传承保护起来:“这就好比我们的历史,只有加以传承才能有未来。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老电影博物馆,供后人了解。”

  近期,黄坚新被邀请到大芬美术馆筹办一个老电影展,这离他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来源:深圳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电影胶片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