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相圆满、月色皎洁之时正是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天涯共此时“一直以来都值得向往与祈福。artnet新闻小编为你梳理了古今中外艺术家创作的6件以“赏月”、“拜月“、“追月”为主题的艺术佳作。其中不乏有描绘“月中仙子“嫦娥的典雅景象,亦有当代时韵的《月亮博物馆》装置作品。
1
卢克·杰拉姆,《月亮博物馆》

月亮作为亘古不变的主题,一直被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和音乐家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英国新锐艺术家卢克·杰拉姆(Luke Jerram)的《月亮博物馆》是一件直径七米,以1:50万的比例缩放了从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带回来的月球图像创作的装置作品。作曲家丹·琼斯还为其谱写了乐曲。


高高悬挂的皎洁月亮在草丛中、街道旁、水面上成为了一道文化“镜“象。《月亮博物馆》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的礼赞,也引导观者去观察并探索世界各地在月亮情缘下的文化异同。
2
《“月中仙子“嫦娥扇面》

扇面画中这位典雅的美丽女子便是嫦娥,凡是她出现的地方,人们往往认为是广寒宫。在这幅扇面画中她身处布满奇石的月亮上。裙带飘拂,神形温婉的她优雅地倚靠在象征长寿的老松树旁。左边云层里缓缓升起的满月,更凸显了她“月中仙子“的身份。扇面无需像卷轴那样在观赏时被反复卷起和展开,因此这类扇面画往往比传统的卷轴画保存得更好。
3
艾伦·毕恩,《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太空行走。这幅画记录了迈出“人类的一大步“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月的场景。阿姆斯特朗头盔中映射出的人影是与他共同完成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继他之后第二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创作这幅画的艺术家艾伦?毕恩(Alan Bean)在1969年执行过“阿波罗12号“任务,并成为在月球表面上行走的第四人。毕恩曾回忆道,“在18年的宇航员生涯中,我有幸目睹了古往今来的艺术家都无法看到的壮丽景色,我希望能把它们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正值他事业巅峰时,他向NASA递交了辞呈,潜心作画。用印象派的画法、精巧细腻的笔法表达对太空的憧憬,记录了月球表面、宇航员登月及从月球上遥看地球的壮美景象。
4
蒋溥,《月中桂兔图》轴

《月中桂兔图》以墨笔绘圆月,月中玉兔形象生动可爱,细腻似玉。桂花以桔黄色点染,为冷月寒宫增添了几许暖意。画作题诗中“冰轮“、“兔轮”、“广寒“、“重轮”等语,皆为月亮与玉兔的隐喻,以诗歌的形式烘托画面主题。巧妙的将诗、书、画三者结合,把月中玉兔、桂树的优美传说刻画的入木三分、惟妙惟肖。除画者的自题诗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刘统勋等大臣的应和诗,不难想象乾隆皇帝与臣僚之间以诗画共赏中秋的典雅场景。
5
Caitlind Brown和Wayne Garrett,《互动光影雕塑:新月》


加拿大艺术家Caitlind r.c。 Brown和音乐家Wayne Garrett共同创作的这件《互动光影雕塑:新月》(New Moon)是由社会各界捐赠的5500只被烧毁的白炽灯泡组合而成。其底座是一个木制的平台,通过操作装置下方的十字转盘来观赏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幻实属难得。在感知自然界原理的同时,也尽享与朋友、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刻。
6
丰子恺,《中秋同乐会》

这幅由丰子恺绘画、弘一法师题词的《中秋同乐会》出自《护生画集》第二册第一节。《护生画集》是丰子恺的代表作,遵弘一法师师嘱,从弘一五十岁起,身为学生的丰子恺将其看成送给导师的寿礼,每十年作一册。在弘一圆寂后,丰子恺又把其看成是对恩师的怀念与追思,也是宣扬“护生就是护心,救护禽兽虫鱼只是手段,倡导仁爱和平是目的“。丰子恺用其简约、洗练的笔触表达了对人间成“乐国”的希冀,弘一法师的题词亦意味深长:
朗月光华,照临万物,
山川草木,清凉纯洁。
蠕动飞沉,团圝和悦,
共浴灵辉,如登乐国。
(即仁补题)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及亲人之情。无论此时此刻你身处何方,都祝福你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来源:ar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