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件上《国家宝藏》的文物是怎么选出来的

2017年12月25日 07:15 华商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揭秘

  昨晚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看得最激动的一定是陕西人,因为这三件宝物都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珍藏。还有很多人纳闷,陕历博那么多国宝,怎么选了这三个名气一般的?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自称陕西历史博物馆看门人的博物馆馆长强跃,揭秘为什么是这三件文物最终走进了《国家宝藏》。

  从历史性、文化性、故事性和科学性确定了这三件文物

  华商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那么多,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上《国家宝藏》?它们并不在文博部门认定的18件国宝级文物中。

  强跃: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收藏了171万多件文物,汇聚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国历史,这种优势在全国没有几个博物馆具备。选择这三件文物,是我们和央视的双向选择。首先是我们推荐。央视要统筹各个博物馆提供的文物,保证节目中出现的文物种类不要太过重复,为了避开其他博物馆,才敲定了这三件文物来代表陕历博。

  选这三件文物,是从历史性、文化性、故事性和科学性这四个方面去甄选。首先看重的是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杜虎符是先秦军事制度的化身,代表了君王的权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则反应了唐代仕女生活和中外文明交流,背后还有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当时唐玄宗派人寻找杨玉环的尸体,回报称“尸体已腐,唯香囊犹在”。一开始大家都纳闷为什么丝质的香囊可以不腐朽,直到何家村遗宝被发现,考古学家才推断杨玉环当时也是用的这种香囊。香囊上的葡萄花鸟纹,葡萄来自西域,代表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唐代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吸纳。内部陀螺仪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艺的先进。而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则让唐代高等级建筑的模样从史料中的文字记载,变成实物力证,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华商报:《国家宝藏》这样一档文博综艺收获如此大的关注度和好评,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强跃:我认为《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是电视节目最集中、最热烈的涉足文博领域的一次。以前有过,《鉴宝》《走进博物馆》之类的,但都是一种单向展示。这次《国家宝藏》是从一个面去看,它讲述的这27件文物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是一次引领,是对博物馆知识点、方法、思路的引爆点,让大家对怎么逛博物馆都会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2018年,我们要让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

  华商报:你怎么理解很多观众看节目因为文化自豪感而看哭的心情?

  强跃:我觉得博古热一个方面源自于国家领导人对博物馆的重视,另外一方面,由于现在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在提高,我们也进入了文化的新时代,大家对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一旦文化需求成为生活必需品,走进博物馆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是汲取文化历史滋养必须去的场所,因为通过这些保存了这么久的文物,会让你有直接和古人对话的感觉,这种冲击感是很强烈的。

  华商报:博物馆凝聚着历史的光辉,气氛厚重,而《国家宝藏》作为综艺节目,用了很多时下流行的新鲜手段去展示,你觉得这种结合是未来博物馆推广的一个趋势吗?

  强跃:博物馆很重要的任务是把文物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习总书记说过:“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8年,我们也要让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来和广大观众见面。现在让所有的文物走出来不现实,所以我们有文创,要建立网上博物馆,要通过VR、微信,让那些不能走进博物馆的人也可以直接和文物对接,用高科技手段去保护、管理、展示文物。

  华商报:文创产品是近年来的一个大热趋势,陕历博有什么重点文创产品吗?

  强跃:我们推出的“陕博日历”,选择了365件文物印在日历上,拥有了这个日历,就可能读懂中国历史上的365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都有文创产品,我们也和众多在文创方面有兴趣的企业合作,一定要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好。

  应该让文物活在所有人心中

  华商报:节目火了,争议也来了,有很多专家说节目里有错误,不严谨,你觉得应该怎么看待和处理历史文化严谨性和娱乐性的平衡?

  强跃:文物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文物对外宣传的讲故事应该是结合起来的。首先要有严谨态度去对待历史文物,鼓励专家去研究和发现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事实。但这些历史事实是枯燥的。如何把专家研究的成果,以综艺娱乐的讲述方式让更多人认知认同,我想这个度要把握好。这种争议,专家是从文物的严肃性和史料的真实性和对历史负责的角度去提出意见,我认为没错,但文物如果仅仅活在库房和专家的研究层面,这样的价值没有让文物活在所有人心中的价值大。

  让文物走进所有人心中,就要寻求把枯燥的历史的数字的东西能够转化成故事性的娱乐性的讲述性的表达方式。文物是死的,历史是定格的,如何让它们活起来,亲近广大群众,感觉到文物有温度,有跳动的脉搏,一定要有一种方式去走近,这两个不矛盾。讲述的过程尽量忠实史料和事实,还文物本来面目。

  华商报:所以争议也有一种正向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去了解了、学习了。

  强跃:我觉得专家的观点要让所有人听懂,理解了、认同了才行,得让小孩、青年、老人都能听懂才行。专家的语境和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语境,中间应该有一个置换器,就是央视这样的平台,用更加通俗的、娱乐化的方式来讲述,把专家的说法翻译出来,其实并不是说它失真了。

  希望大家对陕历博保持理性关注

  华商报:听说《国家宝藏》播出之后博物馆游大热,这一期节目播出之后,你预计会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览带来什么样的刺激吗?

  强跃:我们当然希望更多人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去了解这些文物和它背后的故事。但我也希望大家保持理性的关注,因为客观地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接待量已经饱和。我们也在展开多样的、多元化的展示形式,也希望参观者错峰参观。比如西安市民在淡季来,旺季的时候就让外地群众多来参观,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安全底线问题。

  华商报:《国家宝藏》最后要从每个博物馆的三件文物中让大家投票选择一件做一个展览,陕历博这三件,您自己有没有更倾向哪件?

  强跃:从意义和分量上说,这三件文物都可以。但我内心更倾向于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因为它更平民化。比如杜虎符,它所代表的信息密码意义很大,但好像直接和当代人产生关联性少,也不会有人用到各种密码就想起杜虎符。壁画彰显了唐代建筑工艺之美,但人们的生活里也不会时刻都能见到唐代建筑,感知这种美。倒是香囊,它小小的,很精致,与当代人的生活也有关联,它可以戴在身上、放在车上,可以当作礼物送给朋友,与人们的生活有贴近性。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文 张杰/图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