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刘家华的作品脉络

2013年12月18日 09:37   新浪收藏  微博

  鲁超

  艺术中恰恰最有意思和最为打动人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艺术家能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和通过传统文化的符号素材进行新的创作,这种新的创作不仅需要打破传统,建立新的“反传统”体系,同时还要在新的语境中立住脚跟,让观者感受到创作观念并如水到渠成般自然和谐、不矫揉造作,实属难能可贵。

  刘家华是个很努力的艺术家。我不想用过多的“造势”之词来形容他,“努力”是个很普通的词,我觉得非常适合他。刘家华的艺术创作历程,虽不是名声显赫,但却脉络清晰,能看到他在冷静地观察、分析这个世界。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他的第一批作品《重寻桃花源记》别有新意。用西方的绘画材料描绘中国传统山水,可以说油画这一创作方式是西方在描绘和记录艺术史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西方的经典,而中国传统山水画无论在形式上或是文化象征意义上就一直未曾被超越,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更是毋庸置疑,两种堪称经典语言的碰撞及共鸣,是他在这个系列创作中的探索和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系列作品中除了常会出现北宋时期的青山绿水及亭台楼榭外,还常穿插着各种现代符号;例如在现代化的都市中才能看到的“水上快艇”、“电线杆”、“施工现场”、“挖掘机”、“招商广告”、“洗车”、“禁止转弯”、“公共汽车”等,看似是一种小清新式的展现,却在内心深处无疑潜伏着一种对过度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反思、批判、戏谑。画面常采用五代及北宋时期盛行的大山水全景式构图,天人合一。在这个系列创作过程中,古代建筑文化的出现也为未来的创作《红城记》埋下了伏笔。

  如何将画面视觉的张力和意识的力度发挥到极致,促使着刘家华进行新的创作。从解构到重构,他的作品形式发展脉络犹如从五代、北宋时期的全景式构图到南宋时期的“马一角夏半边”特写式构图,将观者从远景拉到局部世界。这种演变方式的借用的确是艺术家的高明之处。在这个阶段里,一方面刘家华着重对古代建筑元素进行解构与剖析,对古代楼阁的结构及形式变化做更深入的美感描绘,另一方面也将图示和寓意更鲜明地表达出来。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当代艺术呈现方式多样化,但仍需要有足够深刻的内涵、品格和具有一定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才能突出它存在的价值。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艺术家只有不断提升和拓展自身的修养与眼界,刘家华在自己的艺术发展脉络中不断建立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将艺术创作中的感悟抓住提炼出精髓,归纳出自我独有艺术语言体系。这种不断追逐,进行深度表态和反思的精神,对观者而言已经足以动人心。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