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光的画是体验表现而不是表现主义绘画

2016年08月12日02:0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表现主义绘画所强调的是接近极端的主观性,尤其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表现主义绘画为了达到恣意抒发主观与自我的感受,而不受拘束,不遵守任何绘画内在逻辑与规范的将客观形态任意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在表现主义画家看来,主观体验是唯一真实,而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不能独立于主观感受而存在。由于秉持这个极端主观的绘画理念,因此表现主义绘画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这一反对艺术的目的性的起因是由于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混乱以致近乎崩溃所导致的。二十世界初的表现主义绘画是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绝佳先兆。

  比如《万圣节玫瑰》中的色彩完全背离了客观存在,其夸张,非真实,非理性的色彩与其题目和内涵展示了社会规范再也无法制约人们内心的癫狂感受。

《万圣节玫瑰》 阿历克西·冯·瓦伦斯基  101×75cm 布面油画 1909年《万圣节玫瑰》 阿历克西·冯·瓦伦斯基 101×75cm 布面油画 1909年

  但是我们来看郭晓光的作品——他的绘制过程是一个他与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诉说的过程。同时,郭晓光并不使用任何现存的色彩词汇,而是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恣肆发挥,寻找自我感受。无论从他的作品的造型,色彩以及都更接近“似与不似”但更倾向于似的价值体系。不过他的笔下之似,不是肖似客观的物理存在而是忠实于客观存在在他心中的映射。

《废弃的砖场—东北精神》 郭晓光  250×400cm 布面油画 2016年《废弃的砖场—东北精神》 郭晓光 250×40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在形态和形体刻画上,郭晓光绝不拘泥于肖似,而是寻找感受上的似,绘画逻辑上的似,更用非常规的表现手法抒发出他对客观的独一无二的个人感受。这样的作品是存在体验的表现性绘画,因此与表现主义绘画的理念大相径庭。

  郭晓光的画,看起来十分“西洋”但是其内核不属于表现主义绘画领域而更接近传统绘画的表现性特点。

  文:曹星原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表现主义郭晓光绘画客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