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文化认知的意外——金锋的金属书写

2016年09月14日13:0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文/朱嘉鸿

  观看金锋的《望天门山·李白印象》、《竹石·郑燮印象》等作品,可能很多人觉得是立体的书法雕塑,其实,即使观者认真看,也很难辨识出作品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从草书的角度去理解,也难以读出“文字”的内容。虽然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金锋的作品,但假如以书法的角度去观看的话,很难进入艺术家的世界,读懂作品的理念。作品上是什么文字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意思的是艺术家将“文字”的元素重新组合,通过“金属书写”的方式,对文化阅读经验重新审视和对阅读方式延展,带来了一场文化认知的意外。

  “金属书写”并不是我们所联想到的书法书写的概念,“金属书写”是金锋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他使用金属锤炼的方式,对文化理解、情感表达、理念呈现塑型。用“书写”一词,重在考察艺术作品的时间性,包括创作的时间性和阅读的时间性。金锋的作品几乎是手工创作完成的,其中每个部分的弯曲,走向,凹凸都蕴含了艺术家的思考,所以在视觉美感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巧妙的细节。

  在作品中还可以看到,艺术家注重光影和空间的表达。作品的元素置于三维空间,影子在作品展示时很自然地出现,观者可能觉得,影子会弱化金属本身差次不齐的变化和金属特有的味道。影子和物理世界中不同的材质、肌理等特性没有反映的关系,但拓展了物理本身的想象空间。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影子并没有弱化实物作品的韵味,反而提供一个想象的认知途径,强化了作品所带来的思考广度和深度。作品的形体是艺术家心像世界的投影,文字在文化和历史的长河中说得通俗一点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说得有思考性一些就是书写的工具,因此问艺术家的心像世界为何如此书写,也是在问为何有两个现实世界,而这两个世界为什么不同。

  从作品的标题,到使用的门板、竹简等具有年代感的元素,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作品植根于传统文化,从书写的方式和“文字”的构造来看,又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创造),或者对文化阅读经验的审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假如说诗词的意象是通过字、词、句的搭配组合想象产生的,那么金锋的作品也有着类似的效果,不管是“字体”“字形”的塑造还是空间布局都具一番意味,与诗词不同的是艺术家通过塑形来表述,其作品像是一套个人的编码,但观者不需要多少“学识”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解码和进入思考。 在作品里,艺术家无形之中给观者提了问题,譬如,一方面作品的内容取自于诗词,另一方面当观者问这些“文字”的时候又被反问,为什么会觉得是文字,这看似很矛盾。笔者想起了金庸小说《侠客行》里的片段,侠客岛石壁上刻着李白的五言诗《侠客行》,其中隐藏着一门绝世武学,有意味的是,很多饱学之士和武林高手都未能参透奥秘,反而是不认识字的石破天看懂了石壁上的内容。观看金锋的作品,也是逐渐抛开一些执迷的过程,这或许也是作品所提示的那样——放开看,换种方式阅读生活和文化。阅读习惯是看事物、问题的方式,有时候文化阅读习惯和文化经验可能会成为某种束缚和误导。

  金锋对金属书写的方式乐此不疲,精力旺盛的他似乎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惊喜。观者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估计艺术家会很高兴,但需要自己慢慢地找答案。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金锋金属意外观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