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收藏已到了细分时代

2016年09月14日08:0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张大千《空行母像》 张大千《空行母像》

  近些年,艺术品古玩市场、珠宝玉器市场纷纷出现了调整。在调整中,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投资者和收藏者在调整中的表现更加趋于理性,市场逐渐在走向进一步的区分和细化。首先可以见到的是,拍卖场上精品与普品的价格差距变大。买家对于拍品的要求更高,希望拍卖品多一些流传有序和来源可靠,多一些精品、“生货”,少一些“普品”、“大路货”。

  以往,买家买书画都习惯上按平方尺价格来计算。如今,由于人们对于艺术品品质的深入理解和鉴别,对于真精新的艺术品,已经常常不再简单用平方尺来衡量。买家考虑的是,如果这次买不到,以后还能不能再有机会?!因此,大名家、高价位、精品“生货”多的夜场上,买家多,举牌的人也多,常常会出现天价拍品;而拍卖日场的拍品相对普通、“大路”,看的人少、场上坐的人少,竞争也不激烈。夜场与日场之间人气、买气的两极分化也是当今拍卖市场更加成熟的一大特征。

  拍卖品保真不保真的价格差别也越来越大。按照文物古玩的交易特点,拍卖行一般都不会为拍卖品保真。但拍卖场中还是能经常出现“开门真”、流传有序,或者被国家文物部门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拍品,这些普遍被看真的拍品往往会拍出高价,甚至比一般模棱两可的“普品”价格提升一倍到几倍。当文物管理部门认定是一级文物建议国有文博机构优先购买时,实际上就相当于文物部门为拍品保了真,定了品质,因此,场上出现买家当仁不让、志在必得的竞买气氛也不足奇怪了!

  拍卖品种市场走势上的分化。由今年春拍可观察到,古代书画、古籍善本、古代佛像以及瓷器精品,都受到买家追捧。这主要因为古代文物的稀缺性十分明显。而当代书画、当代艺术品种受关注的程度就没有如此火爆,因此,市场出现一些品种调整下滑,一些品种继续创新高的分化走势。

  强者恒强——拍卖企业间差异也在逐渐拉大。近两年,大型拍卖行的成交额稳中有升或略有下降,而中小拍卖行成交额下滑较多,体现出强者恒强,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市场集中度明显增加的市场态势。当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各种资源上的竞争异常激烈时,客户会更加看中拍卖企业的品牌、诚信、规模和专业水准,往往会摒弃那些新、小、差的中小拍卖行。

  收藏者对于古玩艺术品鉴定上的需求也更加细化。以往,古玩艺术品的爱好者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古董专家应该什么都懂。在过去的收藏市场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人的收藏品种无所不包,成了收藏“万宝囊”,古玩专家跨界鉴定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到处都是“万事通”。随着市场的更加成熟,随着假货、高仿的更加逼真,要求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的知识层次要更加深厚,鉴定经验要更加丰富,更需要深入执著于研究某个单一品种。

  国外的艺术品鉴定专家往往毕生就研究一位画家或一个画派,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著作、论文,有为各大博物馆购藏艺术品的经验。在国内,什么都懂一点的“万金油”鉴定专家如今也越来越不受重视。为什么有些博物馆人员在为民间藏品“鉴宝”和开具鉴定证书中被人们所批评?也是因为,他们在民间遇到的藏品常常超出了他们原来研究的知识领域,不说几句会显得自己没本事,只好硬着头皮给自己本来不太懂的藏品做鉴定。鉴定瓷器的常常鉴定不了书画,研究古代书画鉴定的人,一般也看不懂现当代书画,这本来十分正常。

  所以,收藏者在观察鉴定专家的鉴定结论时,要看他有没有判断依据,条理是否清楚。如果仅仅真或者伪这样海阔天空的随便讲,说明该专家对所鉴定的文物未必了解。文物门类分工比较细,没有专家是全能的,有一些专家可能在某一领域无人能及,但在其他方面就未必能够深入了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收藏爱好者在选择鉴定专家时,一定要清楚所擅长的门类。(季涛)

  来源:收藏快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当代艺术艺术品古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