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峰:凝钧创物 壶以载道

2017年08月02日 15:5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李建峰

 

  (新浪·艺术中原  文/王硕)他的聪明,甚至带着些许狡黠的,眼神的不经意一瞥间可能脑子里已经有了目标。和许多个钧瓷艺人一样出生于瓷区,在机缘巧合下与钧瓷结缘。面对命运的磕绊他不服输,频频较劲,瞄准一个目标再也不会回头,总是希望能在偌大的钧瓷天地里有自己的一个位置。

  源于对《寒鸦归林》的情结,十年痴心于传奇钧瓷盘,致力于钧釉意境美的探索;后将目光投向钧瓷壶,探源于钧瓷壶,十六次深入紫砂壶产地请教制壶秘诀。一壶一世界,如今,他一步一个脚印。他既是弹指间把话收藏雅闻、温雅和气的儒者,又是眉头紧蹙、凝神秉息的制瓷人,他就是被藏家誉为“钧瓷壶王”的李建峰。

  ——采访手札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李建峰的东升钧窑位于大龙山的山腰,视野极好。既可以俯瞰整个神垕古镇,遥望山边初春的枝丫掩映下的古建筑一角,颇有“深山藏古寺”的味道。就在我欣赏美景的时候,一位朴实的老乡问,你是不是要去白果树,甚至还给我指了指路。

  如同神垕的其他窑口一样,高而林立的烟囱,植有若干植物的庭院,几方窑口,摆放作品的展厅,这就是神垕的钧窑艺人和他们的家。

  遍观在东升钧艺展厅,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与其他窑口相较,倒也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差异。让人眼前一亮的,一是钧瓷盘,二是钧瓷壶。

  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难以割舍的钧瓷情结,摇曳在河底五光十色、瑰丽异常的瓷片深深在心底留下了烙印。使得长大的李建峰一直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此后,无论是身在钧瓷一厂的炊事员岗位,还是在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他都努力朝着钧瓷烧制的岗位去努力。当你想去做一件事情时,全世界都会调动所有的力量帮你达成这个愿望。

  钧窑在计划经济结束之后,迎来了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    李建峰成立了自己的东升钧窑。大施拳脚的机会到了,一开始,他便为自己规划了一个“百盘竞秀”的宏伟计划和目标。这个计划的初衷便是来自于对钧瓷界挂盘传奇《寒鸦归林》的情结。早在1974年,钧瓷二厂烧出一件挂盘,因其釉色幻化出‘百鸟归林’的景象,而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著名作家姚雪垠观赏后,欣然赋诗一首:‘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由此,这件挂盘被定名为《寒鸦归林》,成就了现代钧瓷史上的一曲绝唱。”李建峰有一个梦,那就是烧出自己的“寒鸦归林”。挂盘作为钧瓷的一个器型之一,似乎更容易承载和最大程度的展现钧釉的幻化之美。然而,制作和烧制的难度以及成功率,也是低于其他器型。

  参观东升钧窑的展厅,100个钧瓷挂盘整齐地摆放在展柜上,釉色莹润,窑变自然,或高山飞瀑,或夕照晚晴,或春意盎然,浑然天成,意境深远,散发着难以用语言诉说的魅力。

  专注于钧瓷盘,做精这个器物,使得李建峰在钧瓷界稳稳的站好了脚跟。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不断的去发现新思路。这一次,他选择的是钧瓷壶。

  钧瓷壶的前世今生

  提起壶,大家第一印象会想到的便是紫砂壶,这也是如今在茶舍和坊间流传比较多,很多人无论是功能性还是收藏比较喜欢用紫砂壶。关于紫砂壶的历史,它起源于宋,发于明,行于清。

  早年在禹州市苌庄乡苌庄村窑出土的黄釉加白斑唐钧执壶,可以看做是钧瓷壶最早的造型。其后虽还出土有八棱壶、倒流壶、抱月方壶等,但仍为稀世品种。

  为何对钧瓷情有独钟?2007年,清华大学的张守智教授谈到钧瓷壶时说:“从唐到宋,执壶一直是北方诸窑,包括钧窑的主打产品。钧窑的壶,为什么不能做得精细点?为什么不能走向实用,接受市场的考验?”

  喝茶成为一种风尚,进入了更多百姓家。作为北方窑系的代表,钧瓷界在十年前,制壶者几乎没有,在于工艺难关的难以克服,很有有人耐得住性子去仔细琢磨。实际上,李建峰已经悄悄的用了心。多次到紫砂的产地宜兴请教艺人制壶技巧。

  早期李建峰的作品还处于一种对技艺的探索的懵懂期,因而,那个时期的作品不免可以看到紫砂壶的影子,似是而非。    

  李建峰制壶,一直秉承着“欣赏与实用功能兼具”的原则。此后,在重视借鉴宜兴紫砂的造型艺术的基础上给以完善。实用功能方面,极为显著并且难以克服的是钧瓷泥胎的收缩率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壶盖与壶身的缝合度,由于泥胎在高温下的收缩率一般为15%—18%之间,稍有不慎,要么壶盖与壶身粘在一起,要么壶盖与壶身间隙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则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多次进行试验。

  如今,看到李建峰的壶,可精巧入微,可盈尺,他都能游刃有余。

  而在探索钧瓷壶的过程中,对工艺的不断挑战,为钧瓷工艺的精细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也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

  李氏钧瓷壶风格

  李建峰早期的作品,创作还属于艺术成长期,多次到宜兴考察,造型方面未能脱离紫砂壶造型的桎梏,可以看到有经典紫砂壶造型提梁壶、花壶、半月等的影子,至于釉色也是钧瓷常见的釉色鸡血红、葡萄紫、天蓝釉等,在这一时期作者多是对于型的借鉴和基础工艺的把握。

  在探索期,强调壶的实用性与欣赏性合而为一,讲究“巧而得体,精而合宜”,既要充分诠释钧瓷壶的特色,释放釉色特点,实现造型与釉色的完美结合,在实用方面,力求满足容量适当、高矮得当、盖严紧、出水流畅等基本特点,设计人性化,充分考虑到手握的舒适度。作者在这一时期尽管器型还不甚完美,但是已经看出了有自己的思考,如借鉴了传统钧瓷壶的造型特点,并开始在壶的局部尝试创新。

  在成熟期,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大胆进行突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钧瓷壶风格,借鉴传统吉祥图案,挖掘当代流行元素,寻求适合钧瓷的个性语言,成功烧制了《代代福》《太湖石》等集“材美”与“工巧”天人合一的系列作品。

  《代代福》在民间,葫芦是福禄寿的象征,他创作的“代代福”,以葫芦为创作原形,壶身采用葫芦造型,壶纽是小葫芦,壶嘴则选用葫芦的一节,使人在观赏的同时,获得美好的祝福。

  《清风竹韵》,壶的造型在壶嘴、壶把、壶盖部分融入了竹节自然形体的元素,以造化为师,匠心独具。名字来自“清竹手自载 高节志凌云”。壶身体圆,骨节清幽,浑然一体。如何既具有欣赏性又不失实用性。

  竹韵壶

 

  竹韵壶

 

  竹韵壶

 

  《太湖石》将钧瓷壶的艺术审美推向另一个高度。壶盖饰以手工仿太湖石,壶身釉色经过改良,厚重。

  太湖石壶

 

  太湖石壶

 

  《唐风钧韵》既古朴,又灵动高雅。壶体呈现出铁壶一样的金属质感,采用了独特的陶瓷制作手法加以装饰。

  唐风钧韵

 

  当下的茶壶制作中,宜兴紫砂是代表,当代中国人是从紫砂壶开始了解茶道,紫砂壶奠定了中国的陶瓷茶具市场,在茶道推广方面功不可没。但瓷器作为比陶器更高等级的烧造技术产物,解决了技术难题之后,因为产品物理特性和色彩的优势,应该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够取得大的发展,以至超越紫砂壶。目前,在韩国、日本的茶艺市场,钧瓷茶壶有着与紫砂壶相当的价格。

  仅仅就李建峰的作品而言,一把壶的价格,从几百到几万?价值区间因何形成?

  就在采访的过程中,艺术总监走进告诉李建峰,年前手拉坯的十二把壶,仅仅烧成了两把。刚刚进窑的七把,一把都没有成功。李建峰闻毕,眼睛迅速下垂,眼角划过一丝遗憾。钧瓷壶烧成的成功率之低,是行外人难以想象的。

  正如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手工艺术大师李建峰所著的《钧瓷百品》中的话:“钧瓷是火的艺术,也是我的心灵。钧瓷艺术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如何使钧瓷传统艺术走向世界,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李建峰制钧瓷壶的背后,是一场修艺修德修心的漫漫长路,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他一直在路上。

  作品欣赏

  归真壶

 

  禅道

 

  福圆

 

  将军瓶

 

  泰来瓶

 

   李建峰:脱胎传统,当代钧瓷原创作品设计者

  李建峰,1963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中共党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中国手工艺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李建峰分配到禹县钧瓷一厂工作,1984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职业大学,1987年回到禹县钧瓷一厂,曾担任技术厂长。2002年10月与合作伙伴创建东升钧窑,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经理。李建峰从艺30年来,先后师从晋佩章、王广振、张广木等钧瓷大师。

  李建峰从事陶瓷艺术设计近四十年,先后参与“锦砖彩釉”、“钧瓷天蓝泛红斑釉”等二十余种钧釉的研制,原创钧瓷作品数百种。

  2006年,李建峰创作的“来福石”在2006中原陶瓷名家精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中原陶瓷文化艺术最佳珍藏品;2007年参与设计的“奥运壶艺”荣获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陶瓷艺术设计类银奖;008年设计的钧瓷“貔貅”荣获“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陶瓷类金奖;009设计制作的钧瓷“久和尊”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华艺术珍品奖;010年作品“圆满意”荣获“河南之星”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金奖;012年作品“竹韵套壶”(50套)在河南省钧瓷壶设计大赛评比中获金奖;2013年10月28日第七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竹韵壶》荣获潮州杯“金奖”。

  014年作品“龙耳尊”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015年4月,作品“禅意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三羊尊”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铜奖。9月,钧瓷壶作品“代代福”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收藏,为该馆历史上收藏的第一把钧瓷壶。016年6月作品“金猴献寿”获第六届大地奖金奖。

  (编辑:文婕)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