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克里姆特拿什么与毕加索竞争艺术界头把交椅

2017年02月17日 11:5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几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克里姆特甚火。9日凌晨,刚被彭博社爆出其作品《阿黛尔2号》在2016年时被中国匿名买家以1.5亿美金私洽购得;随后的13日,伦敦苏富比(微博)则对外公宣布,将在3月1日“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板块中推出其巅峰时期的作品——《花草农园》,估价为4500万美金。时隔近一年爆出此私洽消息,两件消息在时间上又如此的接近,不免让人产生“该事件的背后推手该不会是伦敦苏富比吗”的疑问。

《阿黛尔2号》, 克里姆特,191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阿黛尔2号》, 克里姆特,191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草农园》, 克里姆特,190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花草农园》, 克里姆特,190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不管怎样,也不可否认克里姆特在近几年的艺术市场中火爆,藏家对其的追求,尤其对于中国藏家来说。因为,除了这次所爆出的《阿黛尔2号》被中国藏家获得以外,据外媒报道,在2015年11月,中国藏家也以1.7亿美元从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手里私洽获得其的代表作之一的《水蛇II》。

《水蛇II》,克里姆特,190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水蛇II》,克里姆特,190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外媒报道,该作品的买家也来自中国藏家

  两年,两次过亿美金成交,不仅让世界艺术市场看到了中国藏家的实力和野心,也让人感叹市场对于克里姆特的认可和追捧。某位中国藏家便在朋友圈感叹道:“曾几何时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矫饰唯美的画风是被某些自以为是的前卫派所不屑的。随着近几年数次过亿美金天价交易的发生似乎情况有了极大改变,大有盖过毕加索之势,可谓一时风光无二”。

  其实,这种“盖过之势”从2004年便有所萌芽。2004年6月,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拍下克里姆特的《阿黛尔1号》,并力压当时世界艺术拍品最高拍卖纪录的保持者毕加索1.04亿美金的《拿烟斗的男孩》,成为当时最高价位艺术拍品。

《阿黛尔1号》, 克里姆特,190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阿黛尔1号》, 克里姆特,190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190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190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相对于毕加索来说,克里姆特在普通大众中并没有那么高的认知力,那他又凭什么和世界艺术界中无论是在市场中还是学术中的老大哥毕加索相提并论。

  克里姆特PK毕加索:

  首先,学贯各派、扎实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

  毕加索:我14岁就能画得跟拉斐尔一样好

  敢放出此狂言的,必定只有毕老爷子。毕加索在求学期间,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柔和。他对绘画技巧的驾轻就熟是他将来创作的坚实基础。毕加索16岁所做的《第一次圣餐》,是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在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毕加索的《第一次圣餐》陈列于第一展览室,标价1500比塞塔,并获得外界的一致好评。而正是毕加索深厚的写实功底,中国画大师张大千评论毕加索“学有本源,非率而命笔也”。

《第一次圣餐》, 毕加索,189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次圣餐》, 毕加索,189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风格方面,毕加索几经变化。学院派、表现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科学与博爱》,毕加索早年学院派时期作品,189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科学与博爱》,毕加索早年学院派时期作品,189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弹吉他的失明老人》,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190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弹吉他的失明老人》,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190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戏演员之家》,毕加索粉色时期作品,190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马戏演员之家》,毕加索粉色时期作品,190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个裸妇》,毕加索新古典时期作品,190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两个裸妇》,毕加索新古典时期作品,190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梦》,毕加索立体派时期作品,193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梦》,毕加索立体派时期作品,193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里姆特:我是一个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地画着的画家

  克里姆特则同样接受传统的学院派教育,曾受训成为一名建筑学画家。当时,他崇敬一流的历史画家汉斯·马卡特,并欣然接受了保守主义的训练。他早期的作品同样从写实的对象和传统的主题开始,而今后作品中平面性和装饰性也正是建立在娴熟、优秀的写实技巧之上。

《莎士比亞戲劇》,克里姆特,188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莎士比亞戲劇》,克里姆特,188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寓言》,克里姆特,188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寓言》,克里姆特,188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克里姆特依靠他的水平,他完全可以画一辈子新古典主义的画,像布格罗一样把新古典推向极致,名利不愁。然而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光有学院功底是不够的,必须打开自己的创作思路。随后,他对各前辈大师的艺术风格进行探索学习,也逐渐延展出自己的道路。

《Serena Lederer像》, 克林姆特,1899年;《玫瑰红和绿色:Kinsella小姐》, 惠斯勒,1894年;《白色交响曲一号》, 惠斯勒,1862年(从左到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Serena Lederer像》, 克林姆特,1899年;《玫瑰红和绿色:Kinsella小姐》, 惠斯勒,1894年;《白色交响曲一号》, 惠斯勒,1862年(从左到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Marie Breunig夫人像》, 克林姆特,1894年;《X夫人像》, 萨金特,1884年;《Elizabeth Winthrop Chanler夫人像》, 萨金特,1893年(从左到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Marie Breunig夫人像》, 克林姆特,1894年;《X夫人像》, 萨金特,1884年;《Elizabeth Winthrop Chanler夫人像》, 萨金特,1893年(从左到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特湖中的小岛》,克里姆特,1902年; 《从总督府看圣乔治教堂》,莫奈,190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特湖中的小岛》,克里姆特,1902年; 《从总督府看圣乔治教堂》,莫奈,190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Kammer宫大道》, 克里姆特,1912年; 《在阿尔勒盛开的果树园》,梵高,188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Kammer宫大道》, 克里姆特,1912年; 《在阿尔勒盛开的果树园》,梵高,188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鱼》局部, 克林姆特;1901-1902年;《沐浴后》局部, 雷诺阿,188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金鱼》局部, 克林姆特;1901-1902年;《沐浴后》局部, 雷诺阿,188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并追随者无数

  毕加索:立体派

  追随者:二十世纪的艺术界

  毕加索所开创的立体派的重要性亦不言多语。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不受到毕加索的影响。

毕加索。图片来源于网络毕加索。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里姆特:分离派

  追随者:席勒、奥布里奇、瓦格纳等

  克里姆特则早早宣布退出他所在城市的艺术权利代表: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并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风格的运动,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他本人成为“分离派”的代表。

克里姆特。图片来源于网络克里姆特。图片来源于网络

  1894年,克里姆特受托创作三幅壁画来装饰维也纳大学大厅的天花板,完成于世纪之交。这三幅画分别是:《哲学》、《医学》与《法学》,其激进的表现形式与取材遭到评论界排山倒海般的批判,被评为“色情”。克里姆特舍弃了传统的寓言与象征手法,而使用了更加直接地表达的方式,因而招来了整个艺术界的讨伐。公众的抗议也从四面八方而来,包括政治、美学与宗教的。因此,克里姆特的三幅画并没有被放上大厅的天花板。1945年5月,克里姆特的这三幅画最终被党卫队销毁,罪名是有伤风化。

《哲学》,1899—1907年,壁画;《医学》,1900—1907年, 壁画;《法学》,1903—1907年, 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哲学》,1899—1907年,壁画;《医学》,1900—1907年, 壁画;《法学》,1903—1907年, 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另一作品《真相》,一个毫无掩饰的裸体红发女人手握真理之镜,上方引用了席勒风格的字体,写着:“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就与艺术满足所有人,那么满足少数人吧。满足全部便坏。”这些文字表现了他不食人间烟火的固执,非要摈弃传统的战斗精神。

《真相》, 克利姆特,189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真相》, 克利姆特,189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我们挚爱的席勒也是克里姆特的学生。1906年,席勒曾进入维也纳艺术学校,并投入了维也纳艺坛教父克里姆特的门下。克里姆特非常喜欢这个门生,不仅购买席勒的画,拿自己的画和他交换,也为席勒引荐金主并介绍女人。

  再次,作品都因女人而发光、放热

  女人与艺术可谓主宰西班牙天才画家毕加索一生的两个最重要元素。从毕加索的初恋情人到他的第一任妻子,从芭蕾舞演员到年轻女画家,再到他的第二任妻子,无论是妻子、情人还是女友,都一一展示在毕加索的画布上。人们甚至能从他风格迥异的画中,看出毕加索对画中人是激情似火,还是冷若冰霜,是恋情逐渐升温,还是爱意由浓转淡,看得出他的爱情中发生了什么,他的艺术中又发生了什么。女人是毕加索创作的缪斯,她们给了他不同的创作灵感。毕加索一生阅女人无数,仅在其生活中占有过一席之地的就有13位。

毕加索与情人瓦尔特。图片来源于网络毕加索与情人瓦尔特。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里姆特画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题则为“爱”、“性”,但尽管他与其他女人纠缠不清,克里姆特仅有一个终生伴侣。克里姆特曾写道:“……我对把自己当作绘画主题,比画其他人更缺乏兴趣,而女人优先重要……我没什麼特别的。

克里姆特和情人艾米丽·弗罗杰。图片来源于网络克里姆特和情人艾米丽·弗罗杰。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里姆特死于1918年,56岁。他一生风流无数,光是私生子就有十几个,却始终未婚。面对“女性”,他时存在某种执念,像是某种征服欲,或者说,是因为必须要通过某种征服才能填补的恐惧。深不可测,无法自拔。他也总有办法把那些明明很端庄的、甜蜜的、义正词严的东西,和放荡的、绝望的、邪恶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叫看的人忍不住羞赧,颤抖,无地自容。

《达娜厄》, 克里姆特,1907-190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达娜厄》, 克里姆特,1907-190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处女》, 克里姆特,1912-191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处女》, 克里姆特,1912-191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皆为市场宠儿,赢得生前身后名。

  在如今世界名画拍卖价格排名前十位中,毕加索和克里姆特各占2与1席位。2015年,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以1.794亿美元(约合11.139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今最贵艺术拍品。其《梦》也在2013年被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史蒂文·科恩以1.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3亿元)买下。而克里姆特的《阿黛尔1号》在2004年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成交,也创下当时最高艺术拍品的纪录。

《阿尔及尔的女人Q》,毕加索,195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阿尔及尔的女人Q》,毕加索,195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在如今的艺术市场中,只要是他的作品,无论材质和类型,甚至不管品质的优劣,都成为了藏家追逐的对象。而他也已经数年稳居年度个人艺术品成交总额的头把交椅。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毕加索,193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毕加索,193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0年5月4日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064亿美元拍出

《多拉·马尔与猫》,毕加索,194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多拉·马尔与猫》,毕加索,194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3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以9520万美元拍出

  相对于毕加索在拍卖市场中的呼风唤雨,克里姆特则相对平淡了一些。除了,那1.35亿美金的《阿黛尔1号》,其余的作品都在5000万美金以下。其更高的交易价格都在私洽中进行。尤其他“金色时期”的作品,让藏家愿意以亿元美金去获得。

《阿特湖畔的利茨尔贝格》,克里姆特,1910-1912。《阿特湖畔的利茨尔贝格》,克里姆特,1910-1912。

  2011年11月2日在纽约佳士得以4042万美元成交

《格璐德·勒弗肖像》,克里姆特。图片来源于网络《格璐德·勒弗肖像》,克里姆特。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6月24日在伦敦苏富比以2480万英镑成交

  克里姆特最巅峰则为其“金色时期”。他早期艺术深受荷兰象征主义画家图罗普、瑞士象征主义画家霍德勒和英国拉斐尔前派的比亚兹莱等人的艺术影响,同时吸收了拜占庭镶嵌画和东欧民族的装饰艺术的营养,致使他的画具有“镶嵌风格”。后来由于他对色彩强烈、线条明快的中国画以及其他东方艺术发生兴趣,致使他的画风发生了新的变化。

《持扇女子》,克里姆特,1917-191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持扇女子》,克里姆特,1917-191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瑪丹普利馬威西》,克里姆特,191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瑪丹普利馬威西》,克里姆特,191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里姆特的“金色时期”为他带来了正面评价与成功,并被认为是他的巅峰时期。他使用工艺的手法采用羽毛、金属、玻璃、宝石等材料,以平面化的装饰图案组成他的艺术品,使作品具有华丽的装饰效果,但非常和谐,具有繁花灿烂的装饰美。人体扭曲、修长、变形,呈现轻微颓废的美感。除面部和裸露的身体,人物服饰以及整个画作的背景都被满满填充进抽象的几何图案。整个画面弥漫出浓烈的抽象、象征和神秘主义气息。可是在绚烂的表相下,又总能窥见画中人的愁闷、悲伤、缄默与绝望。

《水中精靈》,克里姆特,1904-1907年《水中精靈》,克里姆特,1904-1907年
《不贞,贪欲,暴食》,克里姆特,190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贞,贪欲,暴食》,克里姆特,190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色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则是《阿黛尔1号》(1907),和创作于1907 - 1908年的《吻》。两幅作品中沥粉贴金箔的画面,熠熠生辉,金光璀璨。画中美人雍容华贵,还有点绚烂之极的空洞迷离。艺术家克里姆特为我们带来的艺术视觉盛宴,至今仍在受用。

《吻》, 克里姆特,1907-190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吻》, 克里姆特,1907-190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黛尔1号》中沥粉贴金箔的画面,熠熠生辉,金光璀璨。画中美人雍容华贵,还有点绚烂之极的空洞迷离。艺术家克里姆特为我们带来的艺术视觉盛宴,至今仍在受用。

  延伸阅读

  2月10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阿黛尔2号》以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的价格被中国藏家买下,卖家是美国王牌脱口秀节目“欧普拉-温弗瑞秀”的节目主持人欧普拉·温芙瑞。而中间人则是志在取得中国市场的高古轩画廊。2006年11月,欧普拉以8790万美元从纽约佳士得拍下《阿黛尔2号》,在当时也是这位奥地利艺术家作品中的最高拍卖纪录。这则新闻值得细谈的原因,不仅是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的好品味:这件作品在十年内,价值上升约71%,成为2016年最大的个人交易纪录之一。更是自从艺术市场萎缩以来,这是克里姆特代表作的第二次转手,另一次是2015年11月,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以1.7亿美元的价格私下里售卖了克里姆特的《水蛇II》。

  来源:99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