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开幕

2017年04月09日 15:5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4月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展览根据主题分为四个部分:水墨意蕴、道象、融贯中西、记忆,回顾性地展出袁运生先生自1960年代至今创作的水墨、油画、铜版画等141件,以及素描、速写等习作20多件。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在本次展览中,袁运生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三个枪手》《嫁新娘》《海边太极》《驱鬼图》,著名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壁画原稿,以及高3.4米、长达27米的铅笔大稿等,涵盖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共16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袁运生艺术创作中内在的思想空间,进行了深入地阐释,他在前言中谈到:“根植于袁运生先生内在的中国文化经验,与其个人的性情和文化理想,毫无罅隙地完美融合在一起,最终越过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走向自我完善。他自信在生命意识、生存需求、宗教信仰、终极追求,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之下的造型必然有着可以延续的艺术因子,这种文化的自觉也使袁运生先生的作品中洋溢着自在与宏阔。”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序言中,就袁运生的艺术精神诉求,进行了概括性地阐述:“他在作品中寄注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切,更呈现出一位艺术赤子纯粹的心灵;他充满感性的表达和直抒胸臆的倾诉都直指艺术创造的本质,由此构成他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充满灵与魂的交响,生命与人性的交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致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致辞

  袁运生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其1955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受到董希文先生的启发,在创作上并未完全贴近苏派画法的影响,而是更倾向于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画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袁运生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吉林省长春市工人文化宫美术组工作,期间在进行创作任务的同时,还多次外出写生,完成了60余件的木板油画作品。1974年,为了创作《毛主席在陕北》等作品,赴陕北写生,创作了《延安白描写生长卷》等精彩作品。1978年,袁运生受云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请赴西双版纳写生,完成了大量钢笔和墨笔线描作品,并以此为基础,1979年应张仃先生邀请,参与首都国际机场的壁画创作,绘制了《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机场大壁画。由于在画面中部大胆绘入了三个裸体傣家女洗浴的场景,在当时引起中国美术界、文化界乃至思想界的广泛争论,也正是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志性图像之一,也让袁运生及其艺术探索广为人知。

袁运生先生致辞袁运生先生致辞

  1982年,袁运生受到美国新闻总署“国际访问学者项目”的邀请,到美国参观访问,并被安排到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城市的多家美术博物馆参观,拜访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德库宁、波普艺术家劳申伯格等,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绘画思想和语言方式。随后,他又接受北爱荷华大学、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史密斯学院、哈佛大学的邀请,作为驻留艺术家并最终在美国定居,直至1996年归国。此时袁运生接受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在宣纸上用墨、蜡、色粉、油等材料,完成了大量带有强烈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在此过程中,袁运生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绘画思想中石涛的“一画论”,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即兴感受结合起来,感受两者之间内在的关联性。也是在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中,袁运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展览开幕式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展览开幕式

  1996年,袁运生受中央美术学院的邀请,回国主持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同时,其创作思想逐渐转向为建构新的中国当代美术教育造型体系而努力。此时的袁运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考察中国传统雕塑的工作之中,他相信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和观念体系,造型是最为基本的内容,必须能画出中国人的形象,而不是从欧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创作体系中来。他说:“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如果你的心里头有文明自觉的意识,那么创作的时候你就会很明确,你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思考。”就像他在展览的自序中所谈到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有认知才能认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袁运生先生颁发捐赠证书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袁运生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展期内,中国美术馆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就袁运生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展开了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6、7、8、9号展厅,将持续至4月16日。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