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万岁”威尼斯双年展看点早知道

2017年05月16日 14:1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策展人Christine Macel将自己策划的“2017威尼斯双年展命名为“艺术万岁”,旨在将艺术呈现在生活的语境当中。那么她都做了些什么呢?当你穿行于展览中时,就会明白她的真正用意。Macel并不是在说生老病死的大写人生,而是借由展览更多地指向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去发现就在身边却被忽视的美好事物。多花一些时间在值得的事情上吧,比如下班后的小放肆,或是睡前做点轻松的家务。

Rachel Rose,《Lake Valley》,2016年, 2017威尼斯双年展。图片:Andrew GoldsteinRachel Rose,《Lake Valley》,2016年, 2017威尼斯双年展。图片:Andrew Goldstein

  虽然Macel并没有延续上一届策展人Okwui Enwezor态度鲜明公开的风格,但是她手中的双年展从精心观察的细节到一幕幕巧妙安排的篇章无不散发着力量——换言之,本届双年展并不是一部史诗巨著,而像是一部短篇故事集。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引人入胜、具有冲击感的场景令人过目不忘。以下是artnet精选的来自本次双年展主题馆和国家馆的各6大看点,并邀请你在最后搭上这趟贡多拉于海量的一手现场图集中共同为艺术喝彩。

  主题馆6大看点

  DAWN KASPER

  在进入“艺术万岁“的“绿园城堡”展区之后,你马上就会看见一些让艺术家睡觉或者放松、并构思灵感的艺术品—Macel将这个悠闲的阶段称为“具有生产力的闲赋状态与脑力劳动的空间“。位于正中间的是受Macel邀请进行作品重现的美国艺术家Dawn Kasper的行为作品《This Could Be Something If I Let It》,这件作品曾在2012年惠特尼双年展中亮相,当时她l连续3个月把自己的工作室搭建在博物馆的展厅,在里面创作艺术的同时还与好奇驻足的观众们交谈。然而,经过了5年的时间,这件作品在本次双年展中规模变得更大:Kasper自己也由短发变成了披肩长发,而作品的持续时间也延长至6个月。它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艺术家需要申请在意大利的工作签证,她说这段需要填写各种表格的经历是一个“让人沮丧的过程”,所以她决定将此作为一个研究性项目纳入自己的表演中,呈现移民们在办理签证时需要经历的烦恼。双年展开幕当天,Kasper用自己的录音机播放了Bessie Smith的《Empty Bed Blues》,“这就是我开启一天的方式,“她如是说。对于项目的未来,Kasper充满了紧张与期待。她在惠特尼双年展期间学会了不少窍门,所以这回她带来了更多椅子、一个更舒服的沙发、以及一个由躺椅改成的床。在她使用的展厅里,录音设备被放置在桌子上,她希望在展览期间能够与自己曾经在惠特尼合作的队友Kelly Coates和Kathleen Kim(以及其中一人的男友,他担任音乐制作人)一起录制一张新专辑。在开幕前一天的VIP日,他们进行了现场演出,“声音效果还不错,”她说。

  此外,她还带来了一些画材和照片冲印设备,并计划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有时候我会盯着墙看,然后被自己做的这些东西吓坏。“她说音乐会帮助自己放松,并且“放松到足以让作品自由发展”的程度。同时,就住在双年展附近的公寓中的Kasper也正在逐步熟悉自己周边的居住环境。“我和这个房间就像一对新情人,我们正在尝试了解对方,我也试着从这段体验中获得乐趣。“

  OLAFUR ELIASSON

  《Green Light: An ArtisticWorkshop》(2017)

  Kasper舒适的空间隔壁是由Olafur Eliasson工作室设立的另一个活动空间,让这位冰岛艺术家再次回到了他所熟知的地方。这个房间里摆满了桌子,成为一个个用于制作多面体灯笼的工作台,而这些装着绿色小灯的灯笼有些从天花板悬挂下来,有些则被堆放在地上,显得简单又体面。其中一个工作台的任务是将小棍子搭出多边形,另一个台上则是通过3D打印制作出多边形的连接点使之最终形成多面体。你可以坐下来和其他人一起参与制作,他们可能来自艺术家工作室,也可能是来意大利避难的难民。

  据工作室经理Anna Engberg介绍,这个旨在“讨论被迫移民问题“的工作室实际上是一个庞杂的项目,目的在于帮助这些难民适应意大利的生活。该项目与9个非盈利组织合作,从那些已经走出难民营的难民当中公开征集志愿者参与到工作坊当中。目前为止已经有40人报名,大部分都来自尼日利亚,但也有来自非洲其他地方以及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叙利亚的难民。因为工作室被禁止对这些难民进行直接财务资助,所以他们会为其提供餐饮,这些餐饮均来自工作室著名的厨房,最近Phaidon还为此专门出版了一本书。同时,工作室还提供意大利语课程、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师、以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创意平台。其中就有一位此前是脱口秀艺人的难民,还有的难民曾是音乐家及舞者。这些代表着希望、进步与革新的绿灯笼在完成之后,会以250欧元(或更高)的价格出售,所得款项将捐给当地的两个难民慈善机构。就像这些可以组成不同结构的灯笼一样,这个工作坊本身就是一个可变、并且容易复制的模块化结构。Engberg表示他们有计划在其他城市也推出这个项目。

  RACHEL ROSE

  《Lake Valley》(2016)

  “艺术万岁“当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就是这件美国明星艺术家Rachel Rose的动画电影作品《Lake Valley》,它讲述了一个女人与她的小狗的故事,他们之间似乎能够在睡梦与清醒时都分享同一种同理心。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女人去上班,而小狗就跑到了后院探险,遇到了一只可怕的狐狸、礼貌的刺猬和其他的一些动物。

  然而此后故事的展开却愈发奇特和迷幻。当女人睡觉的时候,她飘出自己的身体;当狗来到后院的时候,她眼中的自然界以如梦如幻的姿态和色彩在她面前开启(这也许会让人想起《凯尔经的秘密》或者宫崎骏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本体论的电影,想象我们作为动物以不同的方式体验世界。这部长度为八分半钟的作品绝对值得所有观众从头到尾地看完。

  李明维

  《不期之美》(2017)

  在“绿园城堡“的小花园里办展对于艺术家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这种充满冥想的氛围若不能提升你的作品的话,就会让它显得很愚蠢。(上一次,Sarah Lucas的生物造型雕塑虽然惊艳,但是布展却让人觉得它更适合某个商业场合。)今年,李明维的行为作品却恰到好处。当你进入花园的时候,会看见空着的椅子上摆着一块石头,一位身穿白衣的女性出现,手腕上的铃铛随着她的移动发出响声。她会引导你入座,并在柔声细语地欢迎了你之后离开。不久,她拿着装着信件的托盘回来,观众拿着信离开,石头再次被放回椅子。

  一位参与了这个行为作品的加拿大女性正好是李明维的藏家,她说穿着制服的人是艺术家聘请来进行表演的,她会按照自己的感觉来选择那些感觉有“特殊关联“的人入座。当她给出那封信的时候,她会告诉他们这是一件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需要在自己觉得“美丽到访”的时候再打开,不管是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之后。这个神秘但具有诗意的行为作品放慢了时间——对于这样的展览尤其合适。

  PAULINE CURNIER JARDIN

  《Grotto Profundo,Approfundita》(2016)

  这部电影是目前为止双年展当中最古怪的作品,让人意外的是,它也是最强烈的作品之一。这部播放于“洞穴“中的影片呈现了一系列似有关联的片段,观众们需要坐在一块像是地下世界的小土墩上观看。首先,我们会看见一些石头生物在一个洞穴里诞生,并进行了一小段斯特拉文斯基式的舞蹈以及疯狂的华尔兹表演。然后影片变为黑白,一位圣洁的女性走上山坡并在一块石头上翻滚,却被肚子上出现的邋遢版的耶稣所引诱。(他诡异地说着:“你爱我,我也爱你。”)我们回到洞里时,一个古怪的女性生物在里面徘徊了一阵,然后一群身穿弹力衣、假装自己是冰激凌的可笑男人跟了进来。一个有着肿胀白脑袋的奇怪人物在边上审视着发生的一切,就好像自己是这个洞里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位身材丰腴的裸女开始跳某种交配的舞蹈;另一个明显象征着死亡的裸女则倒立着在洞穴里以吓人的方式爬行。终于,影片结束。影片从始至终都伴有女性合唱的声音,其中夹杂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对白,谈论着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方。这有点可笑,但是实际上却很有张力。虽然影片借鉴了很多类似Carl Theodor Dreyer、Kenneth Anger等电影人的作品,或者《午夜凶铃》中的邪恶形象,但是充满想象的场景还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也让我们对这位法国出生的艺术家充满期待。

  EDITH DEKYNDT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2016)

  在双年展参观结束前,Christine Macel准备了一份告别小礼物:当你走出展览的时候会有一个简单的提示,让你记住这段美妙的经历。(实际上,你只需要闭眼走过Alicja Kwade紧随其后的老掉牙装置作品即可。)一位黑衣男子拿着扫帚将灰尘完美地归拢到矩形的聚光灯影里,一些扬起在空气中的灰尘,形成了小型的云朵。嗯,就是这样。

  国家馆6大看点

  中国馆

  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

  邬建安,《九重天》,皮影装置。图片:致谢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邬建安,《九重天》,皮影装置。图片:致谢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以“不息“回应“艺术永生”,中国馆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当今中国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参展作品主要以当代和民间艺术积极融汇的方式,阐释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永生的奥秘。一场名为《不息-移山填海》的多媒体皮影表演结合了传统的碗碗腔皮影、实时录像和动画VJ、自动机械表演等新技术,将两千年历史的皮影带入了崭新的境界。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在介绍策展理念时提到:“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并不在意不朽,而是追求不息。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不朽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生生不息的愚公家族面前让路,”他还说道,“与太阳赛跑干渴而死的夸父,用小石头试图填平大海的精卫鸟,用十三年时间整治大洪水的大禹……这些不息者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不息’,正是我们关于‘永生‘的回答。“此外,苏绣大师姚惠芬不仅将以精湛绝伦的上百种针法再现《骷髅幻戏图》,还参与了汤南南《遗忘之海》的创作。邬建安与皮影大师汪天稳已经多年合作,在此展中针对马远的《水图》和山海意象进行了新的创作。如同一部古典艺术雅集一般,展示出了中国智慧的深刻内涵与中华民族对不朽的解读。

  艺术家们在合作的游戏中,激发各自的潜能,把合作艺术家的创作作为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灵感与机缘。不同于浪漫主义时代的个人创造神话,在无穷尽的更古老的传奇中,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既是一个应答,又是一种开启,总是在期待、在唱和,总是可以加以批注和题跋。中国艺术是一个不息的方案,它迄今尚未完成。中国艺术史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卷长卷的一段,其后延绵不尽的题跋,既是评论,也是崭新的创造。这卷长卷会无限铺开,永无穷尽。

  瑞士馆

  Carol Bove及Teresa Hubbard/Alexander Birchler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瑞士馆中,Carol Bove的雕塑作品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Maccarone NewYork/Los Angeles

  精致而优雅的瑞士国家馆位于主展区的入口附近,也是个很好的出发点。展览名“Women of Venice“是以伟大的瑞士雕塑家阿尔伯托·贾科梅蒂著名的同名雕塑系列为灵感,而展览本身也是通过3位当代瑞士裔美籍艺术家的作品向这位大师致敬。

  场馆庭院中优雅地放置着艺术家Bove精心编排的雕塑作品,这一灵感也是出自贾科梅蒂一系列的人像雕塑作品。Hubbard和Birchler两人创作的影像装置《Flora》则在瑞士馆的室内展出,为观众呈现了贾科梅蒂的巴黎情人、美国艺术家Flora Mayo的悲剧故事。

  Philipp Kaiser的策展理念十分高明,又富有层次。这次的展览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贾科梅蒂本人其实从未代表过瑞士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即便他弟弟Bruno Giacometti于1952年设计了瑞士国家馆。不过,贾科梅蒂仍然笑到了最后——真正的“Women of Venice“系列雕塑现在正作为艺术家重要作品回顾展的一部分,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进行展出。

  英国馆

  Phyllida Barlow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Phyllida Barlow在英国国家馆的“folly“展览现场。图片:来自Ruth Clark ?British Council,致谢艺术家及Hauser& Wirth画廊

  更能代表双年展的大规模且花俏的作品是Phyllida Barlow在英国馆展出的“folly“。尽管这位英国艺术家备受期待的作品已经引起了不少传闻,但任何的报道都无法让观众真正对眼前的一切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些惊人的“动物”面前,人完全变成了小矮人。艺术家创作的这些生物看上去完全像是活的,这些如肿瘤般的生长物从馆内向整个展区蔓延开来。

  对于73岁的Barlow而言,这可以算是集其艺术生涯之大成的重要作品。7年前,没有任何一家画廊代理的Barlow几乎低调的无人知晓,但从2010年加入Hauser & Wirth画廊之后,她便迅速蹿升成为艺术界明星。

  虽然Barlow的巨型雕塑中毋庸置疑地有一些玩笑的成分,比如倒在地上的那些,但“folly“真正想要达到的是一种反乌托邦式而非戏谑幽默的情感。folly一词指的是18世纪英国一种典型的大而无用、纯装饰性的建筑类型,从风格上来看往往是哥特式或罗马式的造型。所以从根本而言,“folly”即是一种打肿脸充胖子、外强中干的虚伪做派。

  鉴于英国目前的政治气氛正笼罩在脱欧进程的紧张谈判中,Barlow的作品是否暗示着这个昔日庞大帝国正在走向衰弱?这些摇摇欲坠的庞然大物是否也象征着英国一系列正在变革中的社会价值观,比如社会福利、国界、教育等这些英国曾引以为傲的东西都在飘摇欲坠?

  加拿大馆

  Geoffrey Farmer

  于2017年召开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Geoffrey Farmer的《A way out of the mirror》在加拿大馆的展览现场图。图片:? GeoffreyFarmer,致谢艺术家,来自Francesco Barasciutti

  对精细装置艺术的期盼正处于蔓延之势,就像Geoffrey Farmer在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上惊人的装置作品就令其在艺术界声名鹊起。爽快告别了所谓标志性风格之后,这位加拿大艺术家用他在威尼斯的新作再次引起轰动。他将喷泉、漏水、水滴等来自不同水源地的水注入馆内。而事实上,要修复这座看起来几乎被他毁掉的场馆需要300万美元的费用,但Farmer决定直面挑战并拒绝修改他的作品。

  毫无戒备的观众们在看到馆内突然涌出的一大汪水时往往会失口大笑。但是《A Way Out of the Mirror》实际上是艺术家根据自身家庭历史和国家历史的双重悲剧为灵感写就的。所以,不要被古怪的表象所迷惑,死亡、浩劫和事过境迁才是Farmer的主题。

  芬兰馆

  Nathaniel Mellors和Erkka Nissinen

Nathaniel Mellors和Erkka Nissinen的“The Aalto Natives,2017“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展览现场。图片:致谢Frame Contemporary Art FinlandNathaniel Mellors和Erkka Nissinen的“The Aalto Natives,2017“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展览现场。图片:致谢Frame Contemporary Art Finland

  不在国家馆里强调国别身份这种陈词滥调其实也挺好的。艺术家Nathaniel Mellors和Erkka Nissinen已经用他们的作品在Alvar Aalto设计的芬兰馆里实践了这一想法。

  “The Aalto Natives“项目是这两位艺术家的首次合作,他们俩有共同的幽默感,喜欢讽刺人,还喜欢夸张的模仿。并且,这两位艺术家都关注和欣赏彼此的艺术。

  这件包含了一段影片和2个电子动画雕塑的影像装置作品就是这段艺术基情的产物。影片里有Geb和Atum两个人物,他们四处游荡,互相交谈,并且通过位于他们头部的投影仪将影片投影出来。他们这次来到芬兰故地重游,看看上帝在远古时期创造的芬兰和今日之芬兰有什么变化。

  影片中对于政治、社交媒体和伦理道德的逗趣讨论必不可少。如果这对你来说有点疯狂,那是因为这确实是一件疯狂的作品,但却是最好的疯狂。千万不要错过!

  罗马尼亚馆

  Geta Bra?tescu

Geta Bra?tescu的“Apparition“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现场。图片:Photo ? Jens ZieheGeta Bra?tescu的“Apparition“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现场。图片:Photo ? Jens Ziehe

  虽然是最后介绍,但其重要性却毫不逊色,这便是罗马尼亚馆展出的Geta Bra?tescu的“Appariation“。这场展览感觉就像在博物馆看一场罗马尼亚观念艺术先驱的迷你回顾展,集合了她漫长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期的重要作品。

  展览囊括了《Sleep》等创作于1970年代的工作室行为艺术作品:一件行为艺术风格的雕塑《No to Violence!》(1974)、一系列作于1960年代的“Mother Courage“系列平板印刷作品、以及绘于1997年的素描《Mother》。

  如同Barlow的项目一样,这场展示也像在呈现Bra?tescu最棒的作品。虽然她在罗马尼亚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艺术家,但是Bra?tescu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在她广受好评的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展览之后,Bra?tescu上个月加入了Hauser & Wirth画廊。似乎不光是艺术界,整个威尼斯都想看不够这位91岁高龄的艺术家的作品。

  更多来自威尼斯双年展的现场图集

  来源:artnet

  责任编辑:周周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