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祥
“榜”字有多意,但榜书中的“榜”应解释为匾额。历史上的榜书指的是题在匾额上的大字。如写在山海关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写在寺庙主殿前的“大雄宝殿”,写在各类商业门店门楣上的店名字号等等。匾额书写有特定的规范,从字体上讲一般以楷书、行书为主,以便大众识读。字形大小比较均匀整齐,笔画雄壮厚实,以求庄重大方和良好远视效果。这些特定规范,主要是实用性要求的结果。匾额上的字首先是实用,不能识别,视觉效果不好,写得再有艺术性也没有意义。
然而,研究榜书只强调其实用性的一面当然是不够的。古人把匾额看作门面,虽为实用,断不可草率,且十分讲究。故宫里的匾额多为皇帝书写,民间的匾额也多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加之精心装饰,细心雕琢,很多匾额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亭台楼阁的“景眼”和重要的文化载体。人们游览至此拍一张照片,一定要把匾额拍进去。同样是一座楼阁,照片中有历史名人书写的漂亮的匾额,这叫岳阳楼,使人观后顿生历史感,这张照片的意义也因其具有的文化内涵而立即深厚起来。反之,几年后连画面中的主人都不知道这是哪座无名建筑。
与其他的书法作品相比,榜书最大的特点是“字体大”。书法圈里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书家小字写得非常精美,要笔法有笔法,要字形有字形,但再看他的大字作品却大失水准,笔法也调不顺了,字形也把握不准了。这证明大字和小字在书写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写得好小字不一定能写好大字。
大小字书写的区别主要在用笔上。小字笔画短小,笔豪使运便捷,用笔上容易指到哪里打到哪里。而且,由于行笔短暂,笔法上虽相对简单而不显简单。大字却不行,“放大了的东西更真切”,笔法上的丰富性和厚重性必须加强。而且,线条长了,就必须增加变化,直来直去,平铺直叙就会趋于简单流俗。由于受实用要求和纸墨等条件的限制,古人多写小字,而今人由于高堂大屋悬挂和展览效果的需要,却多写大字。这就是很多人临了很多古人的字帖而不能应用于大幅作品创作的原因。大字讲求的是大美,其笔法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它虽丰富而不靠锱珠必较来构成;它虽细腻,而不斤斤于繁文缛节。它的美应该是简约的美、粗犷的美,壮阔的美。是写意的美,而不是工笔的美。是高山大河的美,而不是小桥流水的美。
从小字笔法到大字笔法的过渡,是当代书法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今对榜书的认识,一般延伸到了大字少字数作品,乃至大篇幅大字多字数作品。同样是大字,写到匾额上和写到书法作品里笔法造型上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匾额上的字更强调单个字的完整性、清晰性。书法作品则更要强调章法的整体性,讲求整体里面的轻重、疏密、干湿对比和节奏变化,因此作品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要服从于整体,字体不一定一样大,字形字势不一定都方正规整,墨色不一定都是浓黑厚重。但求做到整体上的和谐、秩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