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战国玉器精品青玉行气铭饰

2016年01月07日14:25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战国青玉“行气铭”文饰 战国青玉“行气铭”文饰

  (原标题:青玉行气铭饰)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发掘,是20世纪70年代轰动国内外的考古发现。其中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44幅图像,每图均绘有一个运动姿态各异的人物图形。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即导引)图谱。历史文物中,时代最早谈到行气者,则是天津博物馆所珍藏的“行气”铭玉杖首。

  “青玉行气铭饰”,高5.4厘米,外径3.4厘米,原为李鸿章的后代李公木所藏,现藏天津博物馆。早在30年代,曾被称之为《玉刀珌》,罗振玉将其命名为《剑珌》,闻一多将其命名为《玉珌铭》。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将其命名为《行气玉佩铭》,而这个名称在后来的气功界较为流行。而陈邦怀将其命名为《行气玉铭》。但毫无疑问的是,《青玉行气铭饰》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养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其拓片20世纪50年代最早刊印在《艺賸》。20年后又收在《三代吉金文存》(误名为“铜珌”)中。该器高5.2厘米,底径3.4厘米。玉苍绿色,有杂斑。器呈12面棱筒状,中空,内顶部留有钻凿痕迹,器身下部有一穿孔与中空部相通。器表磨制光滑,阴刻篆体文字,每面3字,凡36字,另有重文符号8个。按文理分析,在第七行首字下漏刻一重文符号,故总计45字。过去不少学者对这些铭文进行了解释。郭沫若释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篇铭文,从它的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两节,上节十句,下节四句。上节说的是吸气与呼气的过程,是呼吸的一个回合。“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是说吸气后自上而下逐渐运行至下腹。“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是说行至下腹的气,自下而上逐渐返回到头顶,这是呼气。“定则固”,则是吸气与呼气过程中的转折。下节四句两两相对,前两句说的是天与地之本,实际说的是吸气与呼气的要点,吸气至下腹,呼气要行至头顶。这两句也是承上文“伸则下”和“退则天”而说的。后两句说的是行气顺逆不能颠倒,因关乎生死之别。

  那么它的用途应该怎样推测呢。根据器物本身外部光泽晶莹,中空部顶端不透,而且内壁异常粗糙的情况推断,它应当是套在圆柱状物体上的。据帛画《导引图》中两幅以杖行气图推知,这个圆柱状物体当为专用手杖之类,而此器则应是杖首的玉饰。

  “行气”铭玉杖首,是迄今所见战国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它不仅有精湛的制作技巧,而且那俊秀挺健的篆书文字以及优美流畅的文体,也都是历代古玉文中首屈一指的。铭文记述了行气的要领,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气功修炼养生的最早记录,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青玉饰品玉器杖首下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