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7501瓷的鉴赏与辨伪
2013年12月17日 14:51 文物鉴定与鉴赏
沙 伟
1975年4月,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组织了40多位我国陶瓷工艺技术最高水准的各方面的高级专家和技工,为年事已高的毛泽东主席特别定制了一批美观、适用的生活专用瓷器。他们用江西抚州临川高岭土这种稀有特种陶土为原材料,满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呕心沥血地进行科研攻关。经过历时三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975年8月31日烧制成功。
由于这是该所1975年的首项工作,故被称之为“7501工程”,其研发产品也被后人称为“7501瓷”。
1975年5月25日至1975年8月31日,陶研所共烧出“7501瓷”22窑,生产瓷器共计14103件,而实际成品仅4200件,成品率不足30%。1975年9月,以92件餐具和文具等为一套的约1000件“7501瓷”被送至北京。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在收到“7501瓷”后,便下达了销毁余下瓷器的命令。但当地有关部门基于“如有损坏还可补充”、“将美丽的物品损坏于心不忍”等理由,没有服从命令。有约1500件瓷器被封存在仓库里,并于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开始流向民间。也正是有基于此,我们今日才有幸一睹“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的“7501瓷”的风采。
关于那4200件“7501瓷”,据陶研所生产记录统计主要去向有三:一是约1000件送至首都,除正常损耗外,国家有关场所还应保存部分,少量流到民间。二是陶研所作为职工福利分配了2000余件,但实际保留下来的最多不超过一半。三是陶研所留存约1000件,但该所曾经于198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后一次性转让。据专业人员推测,7501瓷现今存世量应该不超过2000件。故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7501瓷”是十分稀少的。
一、“7501瓷”有何鉴赏价值
在那个激情岁月的火红年代,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堪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7501瓷”的研制和生产者们满怀虔诚的赤子之心,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以前所未有、空前绝后、不为名利的工作态度投入到“7501瓷”的生产之中,由此奠定了“7501瓷”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那个特殊年代,别具一格的“7501瓷”是源自时代、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陶研所集结了含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的当代著名陶艺家,凝聚大师们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创作灵感。您瞧,那宁静素雅、娇艳欲滴的水点桃花(图1),整个画面充满着诗情画意。而那简洁明快、祥和大气的翠竹红梅(图2),显得是那么地风范卓越。似冲出画面、迎面而来的那些“7501瓷”,不仅象征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象征着毛主席作为伟大诗人的博大胸襟。
“7501瓷”是中国陶瓷历史工艺的标志性创新成就,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具有五大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有相当一部分“7501瓷”采用了釉下五彩的最新工艺。第二,均在1400℃高温下烧制而成,具有极高的釉面玻化程度。第三,釉下双面对花与碗内外芙蓉花重叠一致,丝毫没有一点移位(图3)。第四,餐具能够带盖的均要求带盖保温。第五,餐具、茶具、烟具、文具都要求配套,品种齐全。它集新构思、新创意、新造型、新工艺于一身,不仅是集体人才智慧的结晶,而且更是许多优秀陶艺大师们集体流水创造的传世之作。作为伟人题材的红色革命文物,“7501瓷”将永远流芳百世,永远屹立于中国陶瓷艺术之林!
二、“7501瓷”如何进行鉴赏
依笔者拙见,“7501瓷”的鉴赏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了解“7501瓷”的基本情况入手。毛泽东主席最喜欢的花卉,莫过于艳丽的梅花和粉嫩的桃花,这在他老人家为赞美它们而写过的《卜算子·咏梅》和《七律·登庐山》等等诗词中,都有完美地体现。故“7501瓷”用具上的花色大多为此两类,图案和工艺则选用了当时最新研制的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其中“梅花图”取自毛泽东诗意“梅花欢喜漫天雪”,而“桃花图”则取自毛泽东诗意“桃花源里可耕田”。另外“7501瓷”均为白底,望上去非常的晶莹剔透,能给人美不胜收、叹为观止的观感。与一般百姓家庭使用餐具不同的是,为了保洁和保温的需要,所有“7501瓷”的餐具除调羹外都有盖子(图4),并且要求是半薄胎。另外为了美观、适用,“7501瓷”还要求配套严格统一(图5),在重量、规格、造型等方面整套器具均有严格要求。
二是从“7501瓷”胎质的鉴别上入手。景德镇的变白釉瓷均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尽管它们的化学成分大体相似,但由于矿源不同,生产出来的瓷器品相也会不尽相同。比方说贵溪高岭、大洲高岭、临川高岭、苏州高岭等,它们生产的瓷器就有发闷或偏灰的问题,瓷器质量可谓参差不齐。就算矿源相同的同一地区,以抚州高岭为例,烧制温度有的达到1280°C就行,有的则一定要有1300°C才够,这样就使得瓷器胎质的透明度存在了差距。“7501瓷”的烧制温度必须高达1400°C,这样就使得成品的瓷胎透明度好,并且釉色白里泛青、温润如玉。像“7501瓷”水点梅花釉下彩瓷毛巾碟(图6)、“7501瓷”水点桃花釉上彩盖碗(图7)等,胎体就非常薄,原因都是手工拉坯、修坯产生的效果。我们再看仿品,由于现在一般的“梭子窑”最高只能烧到1300°C,就造成为了胎体里的各种原料融化不均,颜色惨白或寡白,根本无意趣可言。再加上是压坯而不是手工拉坯、修坯制造,因此胎体不可能显得不厚。另外“7501瓷”的彩釉配料由高级技术人员统一配制而成,釉色清净清纯、柔和淡雅。而仿品配料混浊不清、色彩俗气,这都是经验不足的表现。
三是从“7501瓷”装饰风格的观察上入手。“7501瓷”外形装饰上极具简洁、典雅、端庄、稳重的中国特色。它们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艺术性与实用性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其中瓷釉上彩器图案上的水点梅花或水点桃花,绘制均采用流水线作业。
四是从熟悉“7501瓷”的手工制作上入手。首先我们必须清楚“7501瓷”为全手工制作,有着传统、饱满的基本特点。并且由于加工精细、到位,能够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观感,更能给人以陶冶性情的精神熏陶。其次尽管手工制作的“7501瓷”总体造型大体统一,但是造型和厚薄水平一般人仿造不到。再者“7501瓷”的图案都是高手大师绘制而成,线条优美、笔触娴熟,并且清虚灵动、釉色层次分明,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反之观察仿品,用笔笨拙,釉色呆板,与“7501瓷”真品毫无可比性。
三、“7501瓷”怎样搞好鉴定
随着“红色收藏”的升温和“7501瓷”市场价不断创下新高,受高额利益驱使,“7501瓷”的仿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从未中断。真伪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基础,“7501瓷”更是如此。因此,“7501瓷”的鉴定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专门的课题,更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有鉴于此,目前收藏界对于“7501瓷”的鉴定主要有两种方式,提供大家参考。
这第一种方式,是自己通过查阅“7501瓷”的相关书籍、资料等,经过系统学习后,对“7501瓷”流传的历史背景进行全方位的考证。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流通的“7501瓷”,基本上是从陶研所的老职工家中流入到社会的。他(她)们及其子女都十分清楚自己拥有的“7501瓷”的消耗、转让等基本情况,更熟悉其流传的历史背景。
文物部门在文物鉴赏中有个方便的法门,就是“标准器”。因此这第二种方式,就是请专业权威专家通过标准器即“7501瓷”真品的比对,来鉴定其真伪。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文物鉴定最怕的就是一知半解的“二货”。因此笔者认为对“7501瓷”的鉴定,最好、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建议聘请相关权威专家帮助您把把关。毕竟他们对“7501瓷”的了解“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假冒仿制的“7501瓷”赝品有四种类别,笔者通过整理现做如下总结:
第一类是用陶研所生产的其它年份陶瓷产品,来冒充“7501瓷”。如利用“7801瓷”冒充“7501瓷”。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得出“7501瓷”绘画严谨细腻而“7801瓷”绘画粗糙的区别。另外“7501瓷”与“7801瓷”还在绘画技法上也不尽相同。我们用釉下彩茶杯的绘画技法举例,可以十分清楚看到较为明显的不同,即茶杯上的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花枝叉,“7501瓷”的收笔一目了然是向上的(图8),而“7801瓷”收笔却是向下的。
第二类是利用生产“7501瓷”剩余的白瓷胎,来进行后续加工“加彩”,制作成“釉上彩7501瓷”赝品。但是此类假“7501瓷”有一致命缺陷,即白瓷胎上有针孔、铁点、缩釉等质量问题。甚至一些赝品在“加彩”中故意用桃花枝干图案等,以此遮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
第三类是“私窑新仿”,利用现代高科技仿制出“7501瓷”赝品。这是一些不道德的私营陶瓷厂垂涎于“7501瓷”所带来的“赚钱效益”,利欲熏心地研制“7501瓷”仿品,造成“7501瓷”真品与赝品鱼龙混杂。不过没关系,这些新仿“7501瓷”无论是从胎质、造型,还是从色彩、画工等方面来看还不及“7801瓷”,其制作水平与真品比较相差甚远。
第四类是“成套”拍卖或出售。一些商家为了销售需要,编造出“7501瓷”“成套”的故事。我们基本上可确定为新仿品(图9)。原因很简单,“7501瓷”实际上成套很难,完整的一套“7501瓷”品种数量的多少,连“7501瓷”的作者们都说不清楚,根本无法考证。
四、“7501瓷”如何辨伪存真
假“7501瓷”的陆续出现,极大损害了“7501瓷”收藏者的利益。如何辨别真伪,根据相关专业人士指点,笔者向您介绍五招防伪“必杀技”。
第一招:看瓷器的款识
“7501瓷”无其它落款形式,全部为端庄、工整的“景德镇制”两行四字篆书题款。不过我们即使观察款识为“景德镇制”篆书体,也不能掉以轻心,只要睁大双眼、认真分辨,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破绽。一般仿品字体往往写得生硬做作、毫无生气,而“7501瓷”真品的题款是由名匠用小笔写成,字里行间能够透露出一种优雅、秀逸。另外市场和收藏界还有种款识为“中南海陶瓷研究所制”的瓷器,相关专家认为也非“7501瓷”。如2006年某拍卖公司拍卖过一件图案为国徽、款识为“中南海怀仁堂陶瓷研究所·七五零一敬制”的“7501主席专用瓷笔筒”(图10),就颇有争议,笔者不可置否。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发现所谓的“7501瓷”款识是楷书体,即可断定为赝品无疑。
第二招:看瓷器的绘画技巧
打开尘封的历史档案,可见1975年5-8月参加“7501瓷”绘画工作的,那可都是声名显赫、名扬四海的绘瓷大师!而且在绘制时为了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他(她)们也只画自己最纯熟的部位,如花卉的枝干由王锡良、戴荣华负责,点花的洋红由刘平、徐亚凤、舒惠娟绘制,余下部分由章鉴、汪桂英等人承担。由此一来,就使得“7501瓷”绘制的整体画面生动自然,精美绝伦,简直到了没有一丝败笔的程度。反之我们再看仿“7501瓷”,颜色暗淡无神,枝干之间毫无配合可言,根本没有丝毫浑然一体的意境。更有甚者的是画面有时还会出现中断、变色的现象,而且不管画的是什么花卉,在真品面前都是显得黯然失色。
第三招:看瓷器胎体的光洁度、白度和透明度
由于“7501瓷”的原料是从江西抚州特选来的珍稀优质高岭土,因此用该原料烧制出的“7501瓷”都会呈半薄胎状,通体有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的美感。如果我们逆光观察,可以看见器壁成半透明状,厚薄非常的均匀。您要是用手指轻轻地弹它,那声音可是一个“脆”字了得!再纵观这些年的仿品,由于没有如此高质量的陶土做原料,胎釉就显得尤为粗糙。同时瓷器表面也极不匀称、深浅不一,甚至有的表面还带有瑕疵。如果逆光去看更是大跌眼镜,器壁竟然是薄厚不匀。用脚想想也会知道,手敲它的声音也根本好不到哪里去了。
第四招:看瓷器的烧制工艺
因为“7501瓷”瓷胎的烧制温度必须达到1400°C,所以在高温下隔火烧制的“7501瓷”瓷胎在彻底瓷化后,其光洁度、洁白度、硬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反过来再看看假“7501瓷”,它们皆由气窑无匣烧制,根本没办法达到1400°C的高温。再加上有机物溢出、升温速度、水气蒸发等多方面环节无法解决,仿品与真品在烧制工艺上必然是相差甚远,无法达到真品的胎质水准,更谈不上绘画、颜色的相得益彰。特别是釉上彩水点梅花瓷器,真品是在胎体烧成后再在瓷胎上绘制花卉,通过二次入窑后才能烧制成功。而仿品的瓷胎因为薄厚不匀或有疵点,所以无法再将其加绘花卉图案后制成成品。故瓷胎有毛病的釉上彩“7501瓷”,均可定为“李鬼”而不是“李逵”。
第五招:看瓷器的用途与种类
有文献和资料显示,生产“7501瓷”的用途是为了解决晚年毛泽东用餐的保洁、保温问题,另外还生产了笔筒、笔洗、痰盂(图11)、烟筒和烟缸(图12)等少量毛泽东的书房用具。由此可以得出,“7501瓷”的种类以盘、碗、勺、茶杯、茶壶为主,能带盖的一般都配上了保温的盖。晚年的毛泽东不喝酒,因此目前市场上流传的酒杯、酒壶和不带盖的大碗,如2009年市场拍卖的“7501瓷水点梅花釉下彩瓷酒盅一对”(图13),我们对此的判断就一定要理性思考、慎之又慎,如无证据确凿的历史背景的特例产品定是赝品。还有一些与餐饮和书房用具八辈子扯不上关系的摆设瓷器如花盆、花瓶等,像2012年市场拍卖未成交的所谓“7501瓷粉彩花鸟瓶”(图14),以及“忽悠”大家智商的“7501瓷青花人物瓶”(图15),也断然不会是“7501瓷”。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晓沪. 中南海用瓷没有留下遗憾[J]。北京:《收藏家》杂志社,1996.
[2]郑年胜。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五彩•新彩•综合装饰[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3]车宗元。文革瓷器[M]。长沙:湖南文化丛书出版社,2004.
[4]张福平。一项政治任务造就出的瓷中精品——谈毛泽东用瓷的制作与鉴赏[J]。北京:《艺术收藏》杂志社,2004.
[5]杨燕。毛主席专用瓷生产始末[J]。山西:《文史月刊》杂志社,2005.
[6]张才军.中国红色官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7]余前竺。国瓷经典 毛瓷再造[M]。北京:龙宝斋瓷文化中心,2008.
[8]曾智泉 孔洋. 7501瓷——中国的“红色官窑” [J]。北京:《文物天地》杂志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