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其昌学到苏东坡 唐仲冕行书对联好在哪里

2016年12月28日10:52   中国文物网  收藏本文     

  唐仲冕(1753—1827),字云枳,号陶山居士,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后客居山东肥城。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荆溪(今江苏宜兴)、吴江知县,嘉庆七年(1802)任海州(今连云港市)知州,又调任通州(今四川达县)、苏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任职期间,兴利除害,多有惠政,尤喜修治古迹。唐仲冕在海州四年,是深受民间爱戴的一位清官。他上任伊始,即用计谋捣毁盐枭巢穴,使沿海民众得以安居。同年,唐仲冕首捐养廉金,发动海州、赣榆、沭阳士民捐助,建筑石室书院,招一州二邑诸生肄业。率海州士民开挖甲子河,解决了水患和航运,民众称便。嘉庆九年(1804),主持编纂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明清时期的海州,隶属于淮安,是淮安府的下属州县,故和淮安关系密切。今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副行书对联(见图),就是他在海州时的作品,从中可欣赏其书法艺术。

  此副行书对联,纵132厘米,横29厘米,洒金蜡笺。此联对仗工整,取自勉县武侯祠墓,是古代知名楹联之一。其文曰:“众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声中鹤一鸣。”从书法上讲,此联字形丰腴,墨色浓重,用笔爽劲洞达,笔势雄浑,体现了唐氏的书法风格。据载,唐仲冕书法初从二王入手,后又习董其昌、赵松雪,参以颜真卿、苏东坡,形成了凝重流畅酣畅淋漓的风格。

  这副对联,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每字、每笔之间都有顾盼,显得端庄、整肃。如首联中“花”、“盛”、“松”等字,笔画虽不相连,但有连的意向,气势贯通,一脉相承。实笔之中,常常有留,如“千”、“一”、“鸣”等字的横画突出,富有波动。而连续之中又有一种停顿的倾向和有阶段的趋势,老健苍拙,活跃而不板滞。同时,笔画的粗细变化较大,如“众”、“花”、“处”、“尺”等字的收笔粗重,而与之相对应的较细的笔画也不软弱,体现了动与静,严肃与活泼的统一。是唐仲冕书法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联上落款曰:“陶山唐仲冕”,下钤“唐仲冕”白文印、“六农啬夫”朱文印。

  作者:王厚宇 来源:收藏快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董其昌颜真卿苏东坡唐仲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