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砚台古董 而是钱


一般人看到铜砚,可能不会有太大触动:不是金的,又不好研墨,还动不动生锈,什么人会用这种东西?
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时候缺铜,在很多朝代,铜就是钱,就是人的底气、人的颜面,拥有一方铜砚,就能好好地摆一摆阔气:你瞧我,既有文化又有钱,找个好媳妇应该不难。
洛阳文房文化博物馆的这两方铜砚是南北朝时期的,式样大方、纹饰雅致。
汉代以前,铜器是帝王、诸侯专用物。汉代往后,铁器流行,铜的货币价值凸显,铜灯、铜壶、铜杯、铜镜、铜炉等日用铜器开始流行,但即便在东汉都城洛阳,铜铸的砚台也不多见,铜砚没有石砚实用,文人墨客并不爱用它。
贵族阶层倒不介意,只要它好看就行。据说东汉有些铜砚镶着宝石,极美。
为了追上这股奢华风,南北朝至清代,民间多有毁铜钱造铜器以牟取暴利者。政府很头疼,为免“铜荒”,各朝多有禁铜令,禁止私造铜器。
铜砚就更少见了。
少就少吧。唐代人说:“铜之为兵不如铁,为器不如漆。”既然是花架子,要那么多干吗?(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来源: 洛阳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