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何收藏红军的两株有毒野菜标本

2017年04月22日 09: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两株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野菜标本。这两株野菜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74团干事刘毅第三次过草地时在葛曲河畔采集并保存下来的,名叫黄花草,它是红军过草地时吃的野菜中主要的一种。它虽有毒性,但食后无生命危险,也能解决草地野菜不多的问题。

  红军长征经过的川西北草地,又称松潘草地,绵延数百公里。茫茫草地,没有道路,草甸之下是淤黑的沼泽,浅处齐膝,深处没顶,人只能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稍有不慎就陷入泥潭牺牲了。草地气候恶劣多变,平均气温在0℃以下。但过草地最难解决的还是粮食问题,川西北地广人稀,粮食缺乏。过草地时红军严重缺粮,只能以野菜充饥,因冻、饿、病死的不在少数。

  1936年7月初,北上的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附近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合,随即奉中共中央令与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主力分三路陆续北上。

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吃的野菜标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吃的野菜标本

  刘毅所在的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属徐向前指挥的中央纵队,7月2日从甘孜附近的炉霍出发。由于北上的目标明确,指战员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根据以前的经验,他们在甘孜地区做了一些准备。但荒无人烟、气候恶劣、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仍是一段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征途。

  尤其是第三次过草地时粮食异常缺乏,进入草地之初,每人每天还有二三两青稞面,拌上点野菜充饥,但不久就断了粮。前面的部队还能挖些野菜、草根充饥,后面的部队就困难了,可吃的灰条菜等野菜早就采光了,许多战士因误食毒磨、毒草中毒而死。

  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宣传队采集了许多野菜的样品,到处向战士们宣传,哪些有毒哪些无毒。草地上这种开黄花的小草,被战士们称之为“黄花草”,虽然也有毒性,但食用后,没有生命危险。所以红军这次过草地时,主要用它充饥。战士们先将它放在水中煮沸,将水倒掉,再放清水煮,拌点炒面,吃起来有点苦味,吃后肚子有些胀,腿有些肿。

  红军指战员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每天行军60至80华里,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走出草地,到达甘肃南部。

  7月的一天,部队来到葛曲河(白河)畔草原,开了一次大会,几位领导同志讲了话,大家深受鼓舞。会后,274团干事刘毅和战友们去采黄花草时,特意留下一些放在随身携带的小铁盒中保存,带出了草地。

  西安事变后,刘毅到陕西三原县做宣传工作。一次,在三原县中学进行宣传时,刘毅手捧这盒黄花草讲述了红军长征走过的艰难历程,并请师生们观看,使大家深受感动。后来,他特意留下两株黄花草夹在日记本中珍藏。

  为了缅怀红军曾经走过的这一段不平凡的艰难历程,刘毅一直把这两株黄花草带在自己身边,1975年10月为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他把这两株珍藏的黄花草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