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特别是远古时代,金属制品匮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一样宝贝,那就是动物的骨头。动物的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因此,人们利用骨头,改造成了方便生产的器具,也用骨头来做生活用品、装饰品,还有神秘莫测的占卜工具,等等。可以说,一些骨制品的传世,对研究古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源。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龙”字卜骨刻辞
商
卜骨刻辞,即刻在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商代后期使用的一种文字。据考证,甲骨文字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武丁时期,祖庚、祖甲时期,廪辛、康丁时期,武乙、文丁时期,帝乙、帝辛时期。
据统计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目前能辨认的约有两千余字,而“龙”字的写法有三十几种,此块卜骨上的“龙”字,有明显的角和曲体,表明这一时期,已确切有了“龙”的名称,并且叫做“龙”的神兽已有了基本的形体特征。
“王为般卜”龟甲刻辞
商
传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这是一块完整卜甲,商代时用龟甲,多数用腹甲,少数也有背甲,还有甲桥刻辞、甲尾刻辞。通过这片卜甲,可以了解甲骨文的选料、制作、记叙等内容,是研究商代甲骨文使用情况的宝贵资料。
虹刻辞牛骨
商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这块牛肩胛骨正、反面刻有卜辞9条,字口涂朱,内容是贞问一旬之内的灾祸,辞中记载庚戌日出现虹。此外,在其他卜辞中还记有日食、月食、星等天象以及云、雷、雨、虹、雹、雪、雾、风等气象情况,反映了当时人们观察自然的频繁、细致。
狩猎纹骨饰
西汉
装饰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出土。此饰件用兽骨制成,呈圆筒形,一端平齐,另一端斜口。 匈奴以射猎禽兽及牧畜为生。外壁用针刻画出飞鸟、奔跑的野猪、搭弓射箭的猎手等图案,技法娴熟,造型生动,是反映汉代匈奴族游牧生活的一件艺术佳作。
鲸骨
商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大块高23厘米、长26厘米、宽19厘米,小块高14厘米、径28厘米。在河南安阳等商代遗址里,发现了产于南海和东海的鲸、贝、海螺,说明商代后期交换的地域已经很广阔,也反映出商业活动比商前期有了发展。
镂雕旋纹象牙梳
新石器
梳妆用具,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这件象牙梳略呈长方形,上端钻3个圆孔,边缘还刻有沟槽,似为镶嵌之用。主体部分镂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旋纹图案,并内填“T”形花纹。象牙梳造型美观,工艺精致,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制成,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密的梳齿,梳身采用镂雕技术,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8”字形图案。与此同时,还发现了象牙筒,可能是装梳子的用具。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
骨哨
新石器时代前期
狩猎工具,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还插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用以调节声调。河姆渡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遗骨,其中鹿科动物居多,仅鹿角即有400多件,可知当时人们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鹿类。河姆渡氏族获鹿丰厚,与骨哨的使用关系甚大。猎人利用骨哨模拟鹿的鸣叫,吸引异性,伺机诱杀。
骨耜
新石器时代前期
翻地农具,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这两件骨耜由牛肩胛骨制成。肩胛骨的臼部锉削平整,骨板正中部凿一道纵向浅凹槽,凹槽下端左右各凿一孔,用来绑缚木柄。
耜是一种铲状工具,一般是木制的,由于木质容易腐朽,木耜的实物资料罕有发现,河姆渡遗址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木耜仅发现了1件,而骨耜却发现了170多件。这些骨耜边缘磨蚀得都很厉害,农业专家认定它们是河姆渡人在水田中使用的农具,主要用于平地、挖沟、引水、排水等。近年来,考古学者还发现,骨耜可能同时被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与干栏式建筑也有密切关系。
大量骨耜的发现表明,河姆渡遗址稻作农业已经十分成熟,完全脱离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虽然骨耜不同于后来的锄,但它具有平整水田、修治沟渠等功用,因此人们又将以耜为主要工具的农业称为“耜耕农业”,它是锄耕农业的一种形式。
河姆渡氏族生活在多水潮湿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土质比较松软,盛行使用材料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的骨耜来翻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很多,仅最下层就出土了170余件,均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使用时在骨耜正中的浅槽处安装长木柄,再用藤条绑紧木柄头。用骨耜翻地,可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地力,延长土地可供种植水稻的年限。
骨珠项链
新石器 仰韶文化
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出土。骨珠项链出土于一座少女的墓中,由8577件骨珠组成。所谓骨珠,实际上是细骨管上锯下的小薄骨片。原始人一般用细石器切锯骨片,这是非常费时费工而又非常细致的工作。姜寨氏族为了一个少女,竟然不惜耗费大量的劳动为其割锯如此多的骨片,确实耐人寻味。
骨梭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织布工具。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此骨梭采用宽扁的动物肢骨磨制而成。中部略粗,两端较细,侧面有凹槽。它是原始织机的组件之一。
骨梭在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有发现。其主要功能是牵引一根纬线从交错的经线之间穿过,使经、纬线快速地完成一次编织过程,从而加快织机的变换速度,提高编织的准确性。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织机部件有定经杆、综杆、绞纱棒、机刀、布轴等,在遗址内还出土了葛布和麻布残片以及底部印有细密布纹的陶器等。
这件骨梭是用宽扁的兽肢骨制成,一端有尖刃,另一端钻有一孔,可用之穿引纬线,是原始织机的组件。
(本版文图来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