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2017年09月28日 14:10 新浪广东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9世纪的广州,一些中国民间画师根据海外订单, 结合西画技法绘制了一批反映茶叶、陶瓷、丝绸等商贸产品的外销画,由于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被外国人当做手信带回国,有的画漂洋过海,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商品,这便是外销画的由来。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中,有数幅外销画反映了石湾陶艺人塑神像、背着两筐缸瓦的场景,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佛山陶瓷行业的状态。近日,石湾陶文博专家刘孟涵告诉记者,除外销画记载外,考古界近年来发现的石湾窑实物遗存,以龙鸡缸为例,足以证明石湾陶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馆藏龙鸡缸(由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提供)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馆藏龙鸡缸(由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提供)

  外销画中的塑神像、卖瓦缸

  《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出版于2011年,共分为8卷,收入748幅外销画,100多万字。其中1至6卷是反映广东题材的画作,7至8卷是反映北京题材画作。

  在第二卷广州街市组画之《塑神像》章节里,外销画描绘一个穿青衣长袍的艺人在案桌上,用泥塑造一尊唐人装束的文人像,由于“文人”造型呈坐姿状,略比艺人高些,猜想工作时间较久,这位艺人将左腿翘在木凳上,稍作放松,手上拿着特质工具为“文人”的衣袖做深入刻画。

  这幅画作为纸本水粉画,高36.8厘米,宽27厘米,创作于19世纪中期。画的英文原标题为“一位中国雕塑家”。书中还写到,石湾艺人除制作佛道神像外,还有关帝、财神、行业祖师等传统神像以及制作石湾陶塑的简要流程。

  第二卷还有一章节《卖瓦缸》,与画作《塑神像》尺寸相同,同为纸本水粉画,反映了一个工人准备拿一根扁担挑两箩筐的石湾瓦缸。编书者写到:这些石湾粗陶产品在明清时期,种类繁多,质地优良,驰名南方各地。该书引用了《佛山忠义乡志》以及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

  生产这些瓦缸的行当称为缸瓦行,制品颇有名,当时行销内地及西北江等处。屈大均写道:石湾多陶业。陶亦必候其工而求之。其尊奉之,一如冶。故石湾二广,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外销画《卖瓦缸》外销画《卖瓦缸》

  从这些外销画中,可以读出石湾陶当时不仅盛产日用瓦缸,还运用本地的陶土和釉料,以历史人物和神仙道佛形象为题材制作陶塑,当地人又称它为“石湾公仔”。

  在海外享受尊宠的石湾龙鸡缸

  宋代,石湾陶盛产碗碟类陶瓷;明代,碗碟走向式微,并以盛具、炊具、食具为主;清末民初,花盆行、横耳行、茶煲行、钵仔是最兴旺的行业。

  对此,石湾陶文博专家刘孟涵认为,碗碟与埕瓮炊具的此消彼长是由本地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决定,“石湾不产瓷土,陶碗粗糙简陋,比不了省内的潮州、大埔、清远的瓷碗轻巧美观。而埕瓮类陶器坚固耐用,物美价廉,除大量供应珠三角制糖酿酒等手工业,还满足了东南亚陶瓷不发达地区土著居民的需要,因而漂洋过海,销路畅销。”

  近年来, 刘孟涵、陈玲玲等专家对出口东南亚地区、清代石湾所产的龙鸡缸,进行深入研究。

  记者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看到其中一件龙鸡缸。其缸身以捺塑技法塑有飞鸟、花草、公鸡等浅浮雕,施酱黄釉,缸的口沿印有古代东南亚文字。这是石湾陶对外贸易的见证物。

  《佛山文物志》有记载,大花塔,俗称龙鸡缸,属大型缸、塔类产品。通常高73厘米,口径43厘米,腹径64厘米,内外施酱釉万字图案纹,肩部有“泰记”店号楷书阴文印款,可容液体数百斤,专为出口生产之大型盛具。也有略小的龙鸡缸,均属石湾花盆行,此外还有“广祯祥”、“裕祯祥”等店号生产,明确说明了大花塔是供外贸的出口产品。

  刘孟涵谈到,佛山文物单位曾通过古窑址调查,证实了这类产品的生产年代,为石湾清中期古窑址,属清代伍地街十大灶(窑)之一,清末原为花盆行“裕祯祥”店专用窑。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对龙鸡缸进行考证。据介绍,加里曼丹和菲律宾的一些土著居民至今还存在“瓮崇拜”。土著居民日常生活中,将瓮是一种高贵的贮具,可用来收藏珍贵衣服、金银财宝。当时的菲律宾居民相信用龙鸡缸酿造的托巴酒,味道特别香醇。同时瓮被视为神物,拥有瓮的数量往往被当做财产和名望的重要标准。瓮可以作为借贷的抵押品,可以作主缴纳法庭罚金的货币,还可以作为娶妻的聘金。因此,当地居民不惜重金,有钱购买龙鸡瓮以及仿制品。

外销画《塑神像》外销画《塑神像》

  漂洋过海的石湾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文博专业人士一直寻迹石湾陶在海外的踪迹。上世纪7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组织专人两度前往西沙群岛考古调查,发现西沙海底有30多个地点堆积有大量中国古代外销瓷,来自广东各窑口的2000多件陶瓷标本中,就有相当部分是宋代石湾窑日用陶器。

  在伊朗的希拉福遗址、非洲的东海岸、美国西海岸当年华人聚居的村落,特别在东南亚诸国,都可以看到石湾窑陶器的存在。石湾陶研究学者邹华告诉记者,从石湾窑大量生产的瓮、埕、罐之类大型陶器,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发现得出,石湾窑是瓮埕罐大型陶器出口的主要窑场之一,以此说明石湾陶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佛山文博专家黄卫红谈到,石湾陶最早、最大的买主是荷兰人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七、十八世纪经东印度公司从广州输出的陶瓷中有不少是石湾艺术陶,这些陶器工艺品运抵欧洲后,散落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如英国伦敦维多利阿鲁拔博物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艺术和工艺博物馆等。

  事实上,石湾陶大量外销海外,离不开其优越地理环境和繁荣的商业背景。石湾处于广州海湾边缘,水陆交通便利。 石湾陶器经东平水道及内河栅下码头等地,出珠江、经香港、绕海南、抵越南、泰国、马来半岛以至印度、阿拉伯及非洲。

  南宋和元代,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港口从广州转移到泉州,加之社会不安定等因素,石湾窑的出口量大幅减少。文博专家刘孟涵谈到,当时的石湾陶商,看到有些外国人“喜用中国陶瓷器,却因经济条件所限,难以购买高档陶瓷”的消费心理,发挥做陶优势,仿造各名窑产品投放国际市场,深受海外欢迎。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图丨记者束维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