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宫廷描金大龙柜的工艺与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 13:32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图1 北京楠书房藏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 图1 北京楠书房藏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 图2 五指龙爪的描金在漆地断纹上的印迹。 图2 五指龙爪的描金在漆地断纹上的印迹。 图3-描金大柜龙头的特写。 图3-描金大柜龙头的特写。

  在北京后海湖畔某会所里,珍藏着一件硕大的黑漆描金龙柜(图1),高220厘米,宽187厘米,深82厘米,造型为方角平面竖式,又称“一封书式”;双门对开,中设闩柱,柜体下带浅仓,腿间有拱形牙条;在双门正中的偏上方有菱花形面叶的铜饰件,门边的铜铰链各为三个,柜足有铜包脚,铜饰件上有錾花鎏金的鱼子地缠枝莲龙纹。这些铜饰件为早年补配,门边中间的铰链是添加的,原来各为两个。

图4-龙头特写的摹本。图4-龙头特写的摹本。
图5 康熙釉里红龙纹大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5 康熙釉里红龙纹大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6 太和殿内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图6 太和殿内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

  此柜的龙纹脚爪为四指,属于蟒龙,低皇用器物一等,据说原为清朝时期某王府之物,辗转流落到了民间。笔者经过实地观察,发现其龙纹的脚爪四指比例不协调,有抹去一指的痕迹(图2),从而得知它最初也是五指真龙的纹饰。其龙纹的特征为:头顶有多个凸起,垂眉虾目,双须细长,鼻头短平,下颌长出(图3、图4),与官窑瓷器(图5)等康熙朝的龙纹器物标本进行参照对比,其康熙朝制作的风格特征十分明显。此柜的造型比例与北京故宫(微博)太和殿(金銮殿)两壁陈设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图6)的底柜相近,它原来应该也是有顶柜的,因年久辗转而佚失了。此柜又名“朝服柜”,其宽大可以使朝服不加叠皱地贮藏其内。根据比例推算,它加上顶柜后,高度约320厘米左右,仅次于太和殿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高370厘米)。笔者推测此柜在康熙年间曾经成对地陈设于紫禁城内某座主殿(不排除太和殿)的两壁,以壮威严之势;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清高宗对紫檀木的嗜好,这批描金大龙漆柜被紫檀雕龙大柜替换下来,抹去龙爪的一指,降格赏赐给了贵族王爷,作为王府的正殿——银安殿陈设使用。

  清代早期,宫廷、皇室贵族以及高官阶层的家具大多为漆饰家具,而缠枝莲龙纹也是沿袭明代宫廷描金漆饰家具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等级甚高。清朝康熙中期以后,随着海南岛的平定和海禁、迁界的解除,适合雕刻的高档硬木开始大批进入内地,硬木家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家具的主流,其艺术风格也对漆饰家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缠枝莲龙纹用于硬木雕刻比较吃力,不如云龙纹易于运刀操作,因此,这种纹饰手法逐渐在宫廷家具的制作中退出了流行。

图7 描金大龙柜的里漆。图7 描金大龙柜的里漆。

  在工艺制作上,此柜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底胎,通体糊蔴布,桐油料灰底,外髹黑色大漆,里漆为橙红色(图7),漆地断纹密布。其正面和两侧均描绘有纹饰:一对柜门和柜体的两侧饰有缠枝莲地五龙纹,图案的格局中间为一条团形坐龙,四角为对称的游龙,两升两降(图8A、图8B、图8C);柜体的前脸饰有锦地、缠枝莲和行龙纹。纹饰以赭黄色的金脚漆(注)打底,贴浓淡双色金箔,黑漆钩理,学名称“黑理钩描金”,行话又称“平金开黑”。虽然历经多年的拂拭和侵蚀,纹饰的金色大部分已经消褪,但金脚漆上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显得十分精美富丽,具有清代宫廷器物的工艺风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北京藏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是一件清前期宫廷家具的珍贵标本,它的原始保存状况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前期的宫廷陈设以及明清家具的断代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应该好好地加以珍惜和保护。目前,大柜的五指龙爪已经复原(图17),正在为它补配一对顶柜,以期再现其昔日雄伟壮观的身姿。

  (注)金脚漆:又名“金胶漆”,粘贴金箔用的底漆,传统工艺是以笼罩漆(成分为浅色熟大漆掺熟桐油)加入颜料调成。(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2年第四期,作者:朱宝力)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