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红木家具今古谈:红木的广义概念

2013年11月07日 14:55   光明日报  

  海 岩

  前面述说了狭义红木各种俗称的复杂现状,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红木广义的概念,即五属八类三十三种。为什么都叫红木,不叫硬木呢?因为它只是硬木的一部分。为什么它非叫红木呢?因为在历史上确有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约定俗成地把所有用做中国传统家具的高级木材、有历史文化涵义的深色硬木统称为红木。尽管在《红木》国家标准中,有一部分木材现在已被证实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被用于家具的制作,但是也划进来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凡是珍贵木材,均是以文学名称来命名或以木材颜色来命名的;凡是普通木材,则是以植物本身的名称来命名的。比如紫檀,因呈现紫色,故称紫檀,实际上它的学名是檀香紫檀;比如黄花梨,因呈现黄色,所以叫它黄花梨,而它的学名则是降香黄檀;红酸枝是红色的,所以叫做红木;还有呈现鸂鶒(音为“西翅”,一种貌似鸳鸯的鸟)纹的鸂鶒木等等称谓,都是文学化的名称。所有软木(或称柴木)的木材,都是按照树木的名称来命名的。比如:楠木—楠树,榉木—榉树,枣木—枣树,榆木—榆树,等等。

  刚才说道,所谓“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都是对一种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的家具体系的称呼。“明式家具”的基本特征自明代中期开始形成,其中,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将珍贵硬木特有的光泽与纹理所构成的材质美,融入家具的审美体系中,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

  自上古文化中玉、骨、牙等开始,在中国传统器物类文化中,对美丽物质的精神崇拜,通过材质寄托文化意义和审美意趣,构成了中华文明一个鲜明的特征。明代文人首先打破历代漆饰家具独美天下的格局,将硬木天然的美感与家具简洁隽永的造型互托共荣,无疑是对古人崇尚各种天然材质悠久传统的承袭。于是,“明式家具”诞生时所使用的硬木,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就成为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木材,在传统文化的心理认知上,就有了难以替代的特殊地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自明清以来直到今天,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设计无论发生了怎样的创新变化,人们无论更偏爱广式、京式、苏式哪一种类型风格,但明代文人推崇的那几种主要家具用材,始终是决定家具价格和收藏价值的主要标准。

  历史上,“明式家具”的主要用材是:黄花梨木、紫檀木、鸂鶒木(南方也称杞梓木)、铁力木(也称铁犁木、铁栗木、东京木、格木、铁木、铁刀木)等等,在一些老家具收藏家和修复师的提示下观察铁力木老家具的材质,基本可以认可铁力木也分细铁力和粗铁力两种。其中细铁力的外观与古代鸂鶒木比较相似,故而常被收藏者认错。我在北京高碑店的一家古董家具店里就曾将一条细铁力木的条案误认成老鸂鶒木条案,差点打眼购回。

  在明清家具经典用材中,铁力木曾经有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但在今天的新仿传统家具市场上,铁力木却是一木难寻。

  《红木》国家标准中的铁刀木与古代家具使用的铁力木并非一种木材,是红木家具圈内多数人的见解。据资料显示,古代铁力木多产于我国两广、云南等地,广西最多。现在还有少量铁力木野生林存在,为国家保护植物,限制砍伐,所以多年来,市场上见不到用中国铁力木制作的家具。《红木》国标中的铁刀木产于东南亚地区,目前在家具市场上也很少见到。

  古代铁力木材色暗红,纹理与鸂鶒木相类,重量与红酸枝略同。质地坚硬,抗腐耐磨。建于宋,修于元的广东德庆学宫的铁力木柱材,是明代之前铁力木用于建筑的物证。粗铁力是我国最早用于制作家具的硬木之一,至少在明代已有大量粗铁力木家具出现。和众多厚重朴拙风格的粗铁力古家具相比,细铁力家具则多为清中期以后的款式,推断细铁力用于家具制作的年代相对较晚。

  粗铁力家具是从清中期以后开始衰落的,清中晚期以后,社会繁华浮躁,时人争奇斗富,官、商阶层的购买需求和审美趣味逐步主导家具艺术的走向,硬木家具蜂拥追求繁褥雕琢,造型与细节日益浓华俗艳,并不擅长雕刻和打磨的铁力木于是渐渐失宠,其地位渐渐被色如紫檀,适合雕刻的红酸枝木取代。直到今天,铁力木古董家具的收藏仍然被多数藏家冷淡,与其他明清古董硬木家具的价格尚有较大差距。

  明代硬木家具的重要用材还有榉木和乌木。这些在当时被归为硬木的木材中,只有榉木(亦称南榆)在后来的植物学分类中没有被归入硬木之中。有很多明式家具的收藏家说,不仅铁力木,明代使用的乌木和鸂鶒木也都已经绝迹,与现代家具使用的《红木》国标中的乌木和鸡翅木并非同种木材。榉木自上世纪60年代后,也不再被大量用于家具制作。在明式家具的主要用材中,只有海南黄花梨以降香黄檀的名称,紫檀以檀香紫檀的名称,被纳入到了在2000年出台的《红木》国家标准中。越南黄花梨只被红木业界归入与海南黄花梨同属同类的黄檀属香枝木中,其正式名称在国标中“香枝木类”之下的“种”里,没有标定。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