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简工素的古典方桌

2016年09月20日17:0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文、图/余伟新 编辑/吴少菊

  人物名片>>>

  余伟新,山东省青岛市人,1970年出生,1996年从事中国古代家具的收藏活动,同时成立了韵生堂家具厂,从事古代家具的仿制工作。2014年至今担任青岛市古家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余伟新余伟新

  “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天地直接观察的印象概括。道家宣讲“天圆”即心性圆融通达,“地方”即务事严谨缜密,一则运动变化,一则收敛止静,此乃中华民族崇尚含蓄美的体现。而“方形”代表理性、秩序、等级、和谐、稳定,兼具无限增长性能,在中国文化的数千年流变中,一直作为理想寄托的对象、完美秩序的化身和道德崇拜的图腾。

  方桌四四方方、平平整整,与古人心中大地无二,在形状上亦是对“地方”的模拟。所谓“法地”不仅是法其形,更是法地之厚德载物、平坦磊落的精神品质。作为承具,方桌有着承载一切、包容万物的内涵,出落得沉稳大方、含蓄内敛。

  方桌发展

  总体来看,宋代以前,桌子的使用并不十分普及。尽管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方桌雏形,但周文化重礼敬神,作为神圣器物的代表,方桌只在祭祀或举行其它盛大典礼时使用(图1)。

图1 战国中山王墓龙凤足座铜方案图1 战国中山王墓龙凤足座铜方案

  一、唐宋:形成关键期

  唐宋是方桌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宋代更具重大意义。这与国人起居方式的变化有关。

  唐代以前,中国社会起居方式为席地而坐,家具为方便生活设置较矮。至唐代,文化高度开放融合,受西域和佛教的影响,高坐起居方式逐渐兴起,高型桌具出现,并在功能和形制上发生进步变化。如唐代画家周昉《宫乐图》所示(图2),桌子高大浑厚,装饰也很华丽,属于重型家具,与明清桌具区别很大。

图2 唐 周昉 《宫乐图》座铜方案图2 唐 周昉 《宫乐图》座铜方案

  到了宋代,国人起居方式完全进入垂足高坐时期,床退出中心地位,桌椅等高型家具成为主流,方桌也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市肆小店中,无不陈放各式家具,方桌、条凳十分普遍,其发展程度,可见一斑(图3)。

图3 仇英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3 仇英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与前朝相比,宋代方桌在制作上已有不少变化:装饰上,逐渐启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形式,同时出现牙板、罗锅枨、矮老、霸王枨、托泥、收分等结构部件;用途上,产生书桌、经桌、棋桌、酒桌等多种类型;形制上,亦有框架类的粗腿桌、细腿桌、花腿桌等区分;在制作方式及艺术风格上也趋于朴素雅致。

  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不仅受到起居方式的影响,也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不无关系。进入宋代以后,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两股形态彼此排斥吸引,进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其生活化、世俗化、精致化、典雅化的主体倾向,也使该时代家具制作形成内敛天真、不事雕琢、质朴自然的风格特征。宋代帝王大多提倡简素朴拙,并因金石学的兴盛而使宋人审美整体好古。正因如此,宋代工艺美术得以摒弃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炫耀,而达到更高的脱俗层面。这样的简淡审美还派生出宋代文人对自由适意、灵活便捷的生活风尚的追求。

  宋代家具典雅平正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清淡雅致之感,这也为明式方桌的制作提供了启示。

  二、明清:由巅峰至式微

  明代初期手工业繁荣,手工艺从业者增多,加上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住宅和园林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无限空间。明初,家具依旧承袭宋元风格,及至中期以后,才出现独具时代特色的明式家具。

  这一时期,方桌作为其中最普遍的一类,上至达官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用,并以形简工素者为最上品。而明朝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制作,则将明式家具的发展浪潮推至中国家具史的巅峰。

  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灵性自由,恨不江湖载酒,推崇恬淡脱俗的审美观念,天然去雕饰的四平式方桌(图4)成为其首选形制。同时,明式方桌所形成的开放式气场也适合文人雅客的心灵放逐,用途多样、制式不一的方桌,更方便其宴饮、会客、下棋、交友,从而得到身体上的闲适自在。

图4 四平式方桌图4 四平式方桌

  明代中后期到清代早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顶峰,方桌制作工艺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准。

  清早期统治者虽然保留了满族的传统文化,但也受到不少中原文化的熏陶。当时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皆表现出与明代相似甚至一致的习俗,在家具制作方面亦是如此。

  清中期以后,原有明式家具简明古朴的风格不再符合当时贵族炫耀富贵、贪图享受的审美心理,取而代之的是程式化制作与僵固风格:每件制作必装饰雕刻,纹路繁复;同时摆设位置不似从前四面临空自由,改为靠墙置放,多有束缚,典型的大户人家也普遍形成于厅堂摆设长条木案,案前置方桌,左右各放两椅的固定摆设模式。自此,明式家具文化日渐式微,风华不再。

  方桌文化特点

  一、以“礼”为规

  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向来以“礼”为规,而礼制规范不仅在于约束言行,更渗透到日常器具。于方桌而言,不论在设计制作,还是日常使用,都需按照礼制而行。

  方桌四角规矩,本身是一种理性的暗示,于方桌就坐也要保持仪态端庄,以遵循礼的规则。在古代,方桌通常摆放于厅堂,并在此待客会友、宴饮聚会。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宴席上,方桌往往按照客人辈分大小、身份尊卑进行排序。但实际上,由于方桌自身方正、无前无后、无左无右的特征,仍能令落座于方桌周围的客人感受到来自主人的谦恭尊重。作为待客家具,方桌带给客人宾至如归的尊严和无差别对待的心理平衡,给人一种受到礼遇和欢迎的暗示。

  二、中庸

  “守中”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儒家将其发展为“中庸”,朱熹以“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作释。将这一思想运用于中国家具设计之中,便形成了各种矩形造型的框架式结构家具,并于宋朝之后趋于方正。方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因此,它所体现的“中庸”思想尤为显著,整体呈现制式和谐,均衡对称,统一平稳(图5)。

图5 方桌均衡对称的“守中”之道图5 方桌均衡对称的“守中”之道

  三、简素

  庄子认为朴素自然、虚静恬淡是天下至美。而当“朴素”被定型为文人家具的基本品格,其亦成为文人品位的艺术风格。因此,文人以自然为美,崇尚简朴、平淡的自然艺术:在方桌的制作上,推崇宁朴勿巧、宁简勿俗的自然之宜,体现其去俗存雅、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在方桌设计上,文人认为美不在奢华工巧,而在于普通材料别出心裁、构思巧妙。

  在家具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文人雅士参与工艺制作,引导整体社会的审美标准与风尚,导致其所推崇的艺术形式成为社会主流风格,在创造传播文化的同时,一并影响其他阶层的审美情趣。在文人的影响下,“雅”成为方桌制作的基本格调。“尊雅”“从雅”源自文人士大夫所秉承的儒道文化传统,而古汉语中“雅”意指正确、规范,讲究适中、均称、平正,这也正是方桌美之所在(图6)。

图6 明代文人士大夫推崇恬淡脱俗的审美观念,这也直接影响到明式家具的艺术风格。图6 明代文人士大夫推崇恬淡脱俗的审美观念,这也直接影响到明式家具的艺术风格。

  文人参与使得简素文化得以全程融入家具制作中,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而以简约、流丽、中和而备受称道的明式家具作品,更达到传统家具制作水品的高峰。

  四、精巧

  在崇尚简朴的同时,文人家具也讲究精巧,即要求家具构造做工精良、构思精细,强调设计巧妙得体。

  精工巧艺是制作方桌的必要条件,也是方桌主人显示高雅品位和尊贵身份的手段之一。文人方桌的精巧在于简洁优雅的线条美和空间美的结合。空间与线条构造出一种极简的形式主义,朴素自然中不失端庄大气,同时用细部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小中见大、局部暗示整体的装饰思维,传达出方桌含蓄意蕴的深远气质。远看取势,近看取质,无论仰视、俯视、平视,任选其中,都能尽显精妙之姿。

  五、舒适

  方桌面板四方,四腿和压板相连接,分割出底部的负空间,人们坐于周围,既能保持上肢的仪态,又能保持下肢的松散自然,具有较强的舒适感。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遵循尊严第一、舒适第二的原则。于方桌而言,则二者兼顾,既能灵活移动配合使用者对不同生活场景的需要,又能不断丰富其自身功能:将其陈列在厅堂,便作待客之道或饮食之用;放于书房,则配合香炉等其它饰物搁置成为香几。

  中国古代的文人崇尚散淡,最怕拘束,宴饮品茶讲究随性适意,不设牢不可破的规则和程序,追求雅致脱俗的感觉。在方桌发展的黄金时期,方桌在房间的摆放更为随意,常因主人兴致所起而被用于不同场所。四面空间开放使人得以随性而坐,舒适自由,恰与文人茶饮所追求的无拘无束境界相合,符合古人“以天为盖、地为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001 微信号-放页尾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方桌家具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