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事增华的明宫廷螺钿漆作

2016年12月28日11:55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踵事增华的明宫廷螺钿漆作

  ——从一件园林仕女图嵌螺钿黑漆屏风谈起(上)

  文/吴美凤 编辑/汤石香

  人物名片>>>

  吴美凤,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在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时期家具的历史及其演变。主要著作有《宋明时期家具形制之研究》《盛清家具形制流变研究》。

  导语>>>

  有明一代的宫廷螺钿漆作,前期因节用之风而停止。成化年间内府始有螺钿嵌饰之作,至万历一朝乃风起云涌地大肆兴造,逐渐踵事增华。

  螺钿,即现今所称的蚌壳,有厚薄之分,厚者称“硬螺钿”,厚度一般在5毫米以上;薄者叫“软螺钿”,以1~2毫米居多。南京博物院收藏一架十二扇“园林仕女图嵌螺钿黑漆屏风”(图1),有些壳片甚至仅及0.7~0.8毫米。

图1 园林仕女图嵌螺钿黑漆屏风图1 园林仕女图嵌螺钿黑漆屏风

  该件屏风横向开展宽约4米,上下高2.48米,通体髹黑地,正面通景为软螺钿加金银片嵌饰的宫苑园林图。图中三五成群的仕女,或下棋、踢球、骑马、投壶、泛舟,或抚琴、读书、吟诗、作画,或歌舞、做女红、戏鹦鹉、荡秋千等种种行乐活动。人物镶嵌精细,山石皴理、水纹粼粼,皆以各色螺钿作出向阳或背阴之光影效果,连仕女手抱琵琶之丝弦都历历可数。

  屏背四周以回纹雕饰边框,并缠枝花带,每扇上部饰文玩、博古、花卉、天文仪等(图2),下部饰花篮、飞鸟、鱼虫等。屏心则每扇一景并附榜题,如“洛阳潮声”“紫云双塔”“笋江月色”“三洲芳草”等十景,描绘的是福建泉州著名的“泉州十景”。

图2 园林仕女图嵌螺钿黑漆屏风(局部)图2 园林仕女图嵌螺钿黑漆屏风(局部)

  其制作工法接近明清之际扬州镶嵌名师江千里的风格,因而被学者断代为17世纪、或出自江南工匠之手。而整件屏风尺寸之大,制作之精,螺钿镶嵌之细,只能是皇室、显宦或巨富所有。若果真如此,这般巨幅的围屏又是何时兴发的?如此精彩绝伦之作是否也在明代宫廷中流通?明代家具的装饰工艺中,螺钿之作占了怎样的地位?凡此皆为本文尝试探讨的主题。

  明代初期的螺钿镶嵌器用

  有明一代螺钿器用之兴发如何?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江苏云间(松江)博雅好古的曹昭撰有《格古要论》一书,是明初古物鉴赏与收藏之作。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年),曾官刑部主事的江西吉水人王佐将其增补并加注为《新增格古要论》,增补的“古漆器论”中“螺钿”条提到:

  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及旧作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元朝时,富家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细、可爱。今庐陵新做者,多用作料灰猪血和桐油,不坚而易坏,甚者,又用藕泥,其贱不可当。然好者须在家自作,方为坚固。今吉安各县旧家藏有螺钿床、椅、屏风,人物,细妙可爱,照人可爱。诸大家新作果合(盒)、简牌、胡椅,亦不减其旧者,盖自作故也。

  明 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其造型小巧玲珑,明味十足,纹饰工艺也属于坎螺法的厚螺钿镶嵌。案面的纹饰为明代器物中常见的官员出行图,与明代的刻本插图风格一致,案侧为花卉纹和绣球锦纹。它的螺片为白色的河蚌,已见老化泛黄。  明 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其造型小巧玲珑,明味十足,纹饰工艺也属于坎螺法的厚螺钿镶嵌。案面的纹饰为明代器物中常见的官员出行图,与明代的刻本插图风格一致,案侧为花卉纹和绣球锦纹。它的螺片为白色的河蚌,已见老化泛黄。

  可知宋代内府或之前所造的螺钿器皿多产自江西吉水的庐陵县,元代富豪大户则多在自家夜以继日地做造。到了王佐的年代,在庐陵的新作因用料不同,而“贱不可当”。有元一代不及百年,所指“吉安各县旧家藏有螺钿床、椅、屏风,人物,细妙可爱”,时间上至晚也应溯及元代及南宋。

  如此看来,宋元时期螺钿家具相当普及,有椅桌、酒桌、坐墩、几榻,还有床、屏风等,品类齐全。不过,入明之后,所见最早的记载还是王佐在“螺钿”条的结语:“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椅桌,螺钿、剔红最妙,六科各衙门犹有存者。”意即太祖开国近一百年后的王佐时代,还可看到六科各衙门使用抄自苏州首富沈万三所获的螺钿镶嵌诸物。

  沈万三原名沈富,与其弟沈贵(沈万四)以商贸起家,经营垦殖有方,在元末群雄争锋时对朱元璋输诚纳贡。入明后其族人担任“粮长”之职,洪武末年卷入逆反案被二度抄家。其庞大家产中的家具当不只剔红及螺钿镶嵌的条凳和椅桌而已,不知是否全部送至六科部会之衙门使用。

  以朱元璋在称帝前后所极力宣示的节用——“夫上能崇节俭,则下无奢靡。吾尝谓珠玉非宝,节俭是宝,有所缔构……何必极雕巧以殚天下之力也。”螺钿镶嵌器用应不太可能进入大内随侍明太祖左右,官府营造螺钿器用或家具之机会应微乎其微。风行草偃,民间对螺钿器用或家具的需求减少,制造渐缓,甚或停摆。如此导致明初曹昭在其《格古要论》中未述及任何螺钿器用,一百年后王佐在其增补的“螺钿”条中才来追忆往昔的“灿烂时光”。

  明 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其造型小巧玲珑,明味十足,纹饰工艺也属于坎螺法的厚螺钿镶嵌。案面的纹饰为明代器物中常见的官员出行图,与明代的刻本插图风格一致,案侧为花卉纹和绣球锦纹。它的螺片为白色的河蚌,已见老化泛黄。2  明 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小案,其造型小巧玲珑,明味十足,纹饰工艺也属于坎螺法的厚螺钿镶嵌。案面的纹饰为明代器物中常见的官员出行图,与明代的刻本插图风格一致,案侧为花卉纹和绣球锦纹。它的螺片为白色的河蚌,已见老化泛黄。2

  明代宫廷何时开始造作螺钿器用

  据《明宣宗实录》载,宣德八年闰8月,浙江左布政使黄泽被劾奏,原因是其在任时曾役使县民采桑、养蚕,充其家用,“又擅用官库螺钿床等物”,可知宣德时期浙江的官库贮有螺钿床等物,不管其是否为前朝所遗,反映螺钿器用在宣德时期仍属奢靡之物。

  晚明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中记宫内御用监承作的项目:“凡御前安设硬木床、桌、柜、阁及象牙、花梨、白檀、紫檀、乌木、鸂鶒木、双陆、棋子、骨牌、梳栊、螺甸、填漆、雕漆、盘匣、扇柄等件,皆造办之。”确定晚明宫廷之内有螺钿之造作,但不知始自何时,又做了哪些器用。由于明太祖的禁奢令,螺钿器用的制作最早也应在宣德或成化时期才有所蠢动。所谓“礼失求诸野”,朝鲜《李朝实录》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12月有一段来自明朝皇帝的敕书:

  朕唯尔世守东藩,恪守职责,顾忠诚之有加……兹后但值朕诞辰……王国中所制所产器物可进御者,着为例,每岁贡献于廷,用表王事上之意。各样雕刻象牙等物件……毋得粗糙。……细巧文蛤五百流、回蛤五百流、斑蛤五百流、细巧文蛤观音脐共一挂一百流……各样黑漆螺钿大小盒儿三十 ……

  明宪宗的敕文中要求朝鲜每岁例贡的方物,不但有各样蛤类的螺钿原料,也有小件成品。此记一则显示,当时朝鲜在螺钿原物料的产出可能较为丰饶或品质优于明朝,另则也许反映明宪宗时期宫内螺钿器皿的兴造已然就绪,但仍需东藩的例贡以满足所需,是否如此仍有待考证。

  最早有关明代宫廷螺钿器用的记载是明孝宗弘治年间的一把黑漆琴。该琴腹的池内有三行墨笔楷书:“大明弘治十一年,岁次戊午,奉旨命鸿胪寺右丞万胫中、制琴人惠祥制于武英殿,命司礼太监载义、御用监太监刘孝,潘德督造。”表明除制琴人惠祥外,至少有鸿胪寺、内府司礼监、御用监等人的参与,应为内府所造的御前用物。琴面上音阶的标志叫做“徽”,据《琴经》记载,“蚌徽须先用胶粉为底,庶得徽不黑”,黑漆琴嵌蚌徽,月下抚琴时,螺钿闪光的琴徽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图3 《大明宣德公主像真迹》(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图3 《大明宣德公主像真迹》(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

  现藏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一幅《大明宣德公主像真迹》(图3),画中宣德公主所坐圈背交椅的扶手出头应为镶嵌螺钿梅花,时代经推算可能为成化六年(1470年)左右(据《明史·公主传》记载,宣德皇帝有二女,一为顺德公主,正统二年(1437年)下嫁石璟,薨年不详。另为常德公主,章皇后生,正统五年(1440年)下嫁薛桓,成化六年(1470年)薨。若后者在下嫁时为15岁,则薨年应约为45岁,接近此《真迹》中的中年妇人样貌),故此推测明代内府至迟到了15世纪下半叶才突破明太祖的禁奢令,开始螺钿器用之兴造。

图4 明中晚期 《金盆捞月图轴》局部(上海博物馆藏)图4 明中晚期 《金盆捞月图轴》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另一幅上海博物馆所藏断代为明代中晚期的《金盆捞月图》(图4),画中宫妇双手伸入水盆中“金盆捞月”,一旁有一张黑漆桌子,桌面四沿及腿足下的托泥为梅花与其它瓣叶相间的螺钿镶嵌,其桌沿、束腰,乃至层层卷云雕刻的牙条中,可见多样而密布的团花嵌饰,或可反映螺钿纹饰有踵事增华之势,但均以单色漆作为主。

  (未完待续。本文原载于《紫禁城》,内容有删改。)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螺钿屏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