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贩子张旭:亲历黄花梨家具最疯狂的年代

2016年12月30日11:4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文/谢谷 摄影/刘铜

  藏家名片>>>

  张旭,北京和顺堂古典家具中心经营者。收集古典家具17年,经营和顺堂16年,并制作有传承的古典艺术家具。

和顺堂车间一角。和顺堂车间一角。

  一

  看到我,张旭说,真年轻啊。

  见面的地方,在他的和顺堂,这里他已经经营了16年。最初,只是一处凌乱的仓库,后来用了四年时间装修成了这般模样。一个闭环的空间,四周白墙朱门,抬头只能看到小块天空。

  远离纷扰,张旭想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做自己的事儿。

  聊至饭点,我去了趟洗手间。出来时,他已经坐在了露天的餐桌旁,把主座空给我。

  鲈鱼,几块鸡翅,几片炸馒头片,以及一碗西红柿蛋汤。一只猫卧在脚边,率真地望着我。

和顺堂里的猫和顺堂里的猫

  二

  张旭有个四岁的儿子,名字是他非常尊重的好友邹静之取的。里面有个觉字,他很喜欢。

  孩子有时调皮,他说话重了点儿,总是第一时间跟儿子道歉,既是身教礼貌,也是在灌输平等。

  工作之余,张旭喜欢打高尔夫球,他希望自己有一个健硕的体魄。当然是为了儿子。人到中年,温暖而又百感交集。

会客室上方,邹静之用朱砂题的一幅字。会客室上方,邹静之用朱砂题的一幅字。

  三

  到现在,张旭仍然会买黄花梨家具。但除了形制特异,常规制式,他一般不考虑。他要的是有设计理念且更有审美情趣的器物。

  “可少之又少。”张旭说。

  “能洋溢出不一样感觉”的高古家具,因此成了他更为关注的对象。

  从1999年第一次接触古董家具,这样的价值观转换,不过是近五六年的事。

  “我更愿意追本溯源和静下心来跟它们交流,即便是曲解也很有意思,但特别苍白的器物我就交流不了。”张旭说。

  他在意家具上的符号,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胜过对繁简的单向考量。

  几天前,一件漆插屏报到他这儿,因为要价高,他看得仔细。上面有很多不同时期的符号,单拎出来都很精彩,凑在一起却成了减法。“典型的拿来主义。”张旭说。

海棠梳条椅海棠梳条椅

  四

  十多年前,听到哪儿有黄花梨家具,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连夜开车,说走就走。那是张旭买黄花梨家具最疯狂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每天不下三、五拨人往这儿送家具,那真是长眼力。但更多的是利益驱动,那是市场浮躁的前期。”他说。

  再后来有一段时期,黄花梨家具价格开始提升,他去一线买黄花梨家具,每一件都像在考试:做旧、叉帮,比比皆是。它们被有预谋地放置在农村的平民百姓家,静待愿者上钩。

  一次,一个张旭信任的一线买手带他去看一件炕桌,尺寸和造型俱佳,被放置在储藏间,上面堆放着粮食与杂物。

  一开始,他并没有怀疑这件东西的新老,这位买手却讲起了故事。炕桌系这家农户祖传,一直没卖,现在想多卖些钱,云云。

  “想卖多少钱?”

  “十几万。”

  张旭不免警惕起来,如果知道能卖十几万,怎么会那么随意堆放?待近距离观察后,他断定这件东西确实有问题。

  回京的路上,张旭做了两件事。一是决定不能再疯狂地买黄花梨家具了,二是毫不客气地质问那位买手:你疯了,你觉得那件东西对吗?

  五

  张旭用星级酒店后厨的标准,装修了和顺堂的厨房。不允许厨房使用味精、鸡精,自己每天和工人吃一样的工作餐。

  他还给每间工人宿舍都配上空调。今年还为工人换了新的制服,整齐划一,也更有气质。资历最老的一位工人,从张旭做这行第一年起就跟着他。

和顺堂厨房,采用星级后厨标准打造。和顺堂厨房,采用星级后厨标准打造。

  本世纪初,老外掠夺式地购买中国旧家具。仅天津一个港口,每天就有不下二十条集装箱出运。张旭让工人们修复后,再装集装箱发走。里面有自己的家具,也有外国人交付给他修的家具。

  那时候,他在车间里一呆就是一天,观察家具打开后的结构,看工人如何修复。等做到第三年,工人打趣说,再也蒙不了老板了。通过修复,张旭累积出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

等做到第三年,工人打趣说,再也蒙不了老板了。等做到第三年,工人打趣说,再也蒙不了老板了。

  买一件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他惯用逆向思维,从不对往对了推,直到推不倒为止。久而久之,对做旧家具,即便不用靠近,也能通过望气一目了然。

  六

  车外。雪还在下着,那把刀闪出的寒光仿佛撕裂了整块天空的黑。

  张旭背着一个包,里面有三捆钱,一捆十万。卖主要价28万。

  “有没有刀?”他问。

  卖主拿出菜刀,把捆钱的绳子割断。张旭拿走2万,把剩下的递给他。

  翘头案已经装上了车,这时候卖主手里还拎着菜刀,突然堵住车子不让走了。这是农村一个普通的夜晚,一把刀像落在句子中的一个错误标点。

  “你要怎样?”说不怕,多少有些心虚,张旭声音有些发抖。

  “太便宜了,你得加钱。”卖主亮了亮刀。

  “加多少?”

  “你包里还有多少钱?”

  给掉最后的2万,张旭才获准离开。又颠簸了七八十公里,找了一家旅店,把翘头案全部拆散,放在睡觉的屋里,一颗悬着的心,才算回到了胸膛里。

  多年以前的往事,他讲得真切,我听得惊心。

  明 黄花梨骰柏楠面翘头案。《格古要论》楠木条中有“骰柏楠”一条曰“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此案面长205厘米米,宽50厘米,这样的尺寸非千年造化不可。  明 黄花梨骰柏楠面翘头案。《格古要论》楠木条中有“骰柏楠”一条曰“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此案面长205厘米米,宽50厘米,这样的尺寸非千年造化不可。

  七

  这件翘头案用料壮硕,楠木板心,余为黄花梨。

  张旭曾感到费解,就这件案子对黄花梨材料的使用,主人并非缺料,缘何板心用的是楠木?他查遍所有可能给他提示的资料,唯在王世襄的书里出现的“骰柏楠”,令他眼前一亮。

  在《格古要论》中,他了解到,这种楠木的生长环境极为严苛,形成的纹理之美较黄花梨,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在当时,其价值并不输于黄花梨。

  北京著名的收藏家后来接手了这件家具,并把它放置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后来一次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非常类似的家具,成交价不菲,精彩程度却未必更高。这位藏家乐坏了,对张旭说,旭,咱省钱啦。

  “是你省钱啦。”张旭回他。

展厅中的家具,有供奉的仪式感。展厅中的家具,有供奉的仪式感。

  八

  张旭定义自己为“家具贩子”,将姿态放得很低,从未想过争夺话语权。他说这样更接地气儿。

  有一段时间,他觉得心态特别不好,太有占有欲。他不断用贩子这个身份暗示自己,自己跟自己打架。既然不是收藏家,就没必要看见一件好东西就想着去占有。

  “那会儿真有点走火入魔,那也是我看书最多的一个阶段。整整一个夏天,每天很早就到院子里,看了一小时的书,才有人起床。”张旭说。

  对占有欲,他现在看淡了许多。不喜不悲,若有所失,若有所得。货卖有缘人,即可。

  看似平静,却也脆弱。自己卖掉的东西,他不愿意留下任何的影像记录,也从不愿指着出版物中曾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豪。

壸门插肩剑腿书桌壸门插肩剑腿书桌

  九

  第一次下乡收家具,他仍旧历历在目。那次他身上背着40多万元现金。

  “那会儿还没那么辛苦,只要在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等着,连周边村子的人都会拿着家具排队来让你选。”张旭说。

  他走出院门,发现村里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想到带了许多现金,不免开始紧张,怕发生意外,拉上朋友赶紧就走了。

  到今天,张旭的微信里,还有30多人不时地从一线给他报货。

  线人有些驻扎在自己的区域,区域里也有自身的藏家,根据这些藏家买家具的感觉和种类,报货者制定相应的价格区间。“当地藏家不认可的家具,偶尔会有些非常有意思的,也会便宜地卖出。”张旭说。

  买卖之间总是呈现微妙的转换关系。有藏家买他一件东西,180万,张旭没卖。最后150万卖了。信任来自藏家投递出的专业眼光。“一下给我点醒了,把我想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张旭说,“这样最终成为朋友的买主,不止一个。”

  十

  跟朋友打高尔夫球,张旭严格遵循No touch原则,球打到哪儿就是哪儿,即使是一个无法有效击球的异常位置。

  球场规则,遇到这种状况,可以抛球,把球重新放到一个易于击打的位置,但要举手示意,并罚杆。

  “球有时候偏偏落在别人的打痕里,大家其实都在关注自己,没人理你。你可以用球杆轻轻一拨,将球置于打痕外,获得新的击球角度。但我还是喜欢No touch,这是一种诚信和自律。”张旭说。

  他认可适度的修复,却无法接受对古董家具的臆造与杜撰。这些家具在市场上的流通,令他深感不安。

  展厅中展示的家具,张旭尽可能都为它们做了白色方台,以供奉的仪式感表达对它们的尊重。这些家具都甚少修复,既然不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他想充分吃透那些残留的原始信息,维持想象的时空距离。

  美术馆看到了张旭藏品的学术价值,邀其举办个展,知道他东西不多,建议他去借一部分。这种暗度陈仓的做法,张旭觉得极不诚实,无法接受。

  十一

  一位藏家好友送他一本书,《“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让他多看看,说有让思想找到组织的感觉。张旭看得认真,遇上喜欢的句子,就划横线,直言信息量太大。

  闲是一种法度、停止、境界,而不是游手好闲。这是他看过书后,对闲的理解。

  认真与执拗,这是我对他的观察。

  后来,张旭遇到一块门楣上镶嵌的匾,匾上有三个字:闲有家。他说,会把它布置到新的展厅。

闲是一种法度、停止、境界。闲是一种法度、停止、境界。

  到今天还能静下心来做家具这行当,张旭说,要得益于邹静之,邹老师。两人刚结识的时候,邹静之并不宽裕,却酷爱家具。他对家具的切入点、认知和语言的准确性,让张旭直到今天都深为叹服。

  不迷不成家,是邹静之文章里的一句话,却在张旭心中变得根深蒂固,历久弥新。

  十二

  邹静之与张旭聊天时,正好,一个在一线跑货的人带来了一只黄花梨禅凳。张旭让他当场把包装打开,邹静之在一旁看了非常喜欢,又有些为难,终没忍住向张旭询价。

  张旭让跑货的人不要考虑他,直接给邹静之报一个最低价。最终,这只禅凳以邹静之意料之外的价格归于其手。

  第二天夜里,一点多,张旭接到邹静之的一个电话。问明缘由,邹静之说自己难眠,是觉得既然是一桩生意,又是兄弟,没让张旭赚到钱,于心不忍。

  我抬头,看到这间会客室,张旭坐的头顶上方,是邹静之用朱砂题的一幅字:增长菩提心。我问他,你怎么理解菩提心。

  张旭笑笑说,就是智慧和清净之心嘛。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张旭家具黄花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