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易圣邵康节的济世情怀

2017年01月06日10:5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五代 荆浩《溪山行旅图》立轴(图片提供:北京保利) 五代 荆浩《溪山行旅图》立轴(图片提供:北京保利)

  文/胡思

  导语: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作者的话:

  稽古以知今,无古不成今。稽古者,稽考古之人、事、物,所谓“继往圣之绝学”,以为今日为人处世的指点。古者,故也,尚古而稽古,稽古而悟今,本是中华文明的最优良传统。然而古并非旧,稽古也不是复古,而是厘清亘古不易、万类并举之精神脉流,此为稽古真意。

  北宋理学家、易学大师邵康节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有许多有趣的感人的故事,显示出他十分深刻的利物济人的情怀。

  我纵贫时也不妨

  我们首先来看他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名诗,名《训世孝弟诗十一首》,其诗如下: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邵康节的济世情怀无疑十分令人敬佩。诗中的“三光”,是指日、月、星,邵康节每天清晨便焚一炷香,拜谢这日月星的光明普照,所求的,不是自己的种种功名利益,而是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并声称若得如此,纵使自己一生贫穷又有何妨。

  今天的人们对于古人多有误解。这种误解,一是因时代不同,生活环境和文字的语境都早已大相径庭,而更重要原因大概在于对于人生的认识的不同。最明显者,例如对于邵康节,今人对他的认识,多是“理学家”“易学大师”的云云,然则对于邵康节本人,却未必有成为什么“家”的作意。古人凡事以修身为本、德行为先,而所谓修身,简言之,就是对他人和外境的宽容,反向而对于自己起心动念的明察和警策。如此而已。

  邵康节心心念念,所思所想的都是国家和百姓的祥和、幸福。

  许多“聪明”的今人读这样的诗,或许心中难免不信,认其为某种刻意的造作虚伪和文饰太平。但君子坦荡荡,实则这样的情怀,于古人只是十分平常的自然而已。中国古人,修养到了一定时候,对于天地万物,对于他人,对于社会,都会充满感恩,所涌现出的,都是一种真挚恳切的祝福。

  古今人生观念早已大不同,此非一言所能蔽之,然则邵康节的这首“我纵贫时也不妨”的诗,读来实是令人敬佩,却也不免使人感喟。

  当为仙客坐破

  一生研究《易经》的邵康节,留有一本著作,名《梅花易数》。清代黄宗羲曾为这本书添了一篇序。在序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邵康节得到一位世外高人的指点迷津,从而洞然于《易经》的精髓,渐渐的,其测算就神妙无比。“见老人有忧色,卜而知老人有食鱼之祸;见少年有喜色,卜而知有婚聘之喜;闻鸡鸣,知鸡必烹;听牛鸣,知牛当杀。”凡此种种,可谓料事如神。

  某日,他又用《易经》推算一张座椅后,就在椅子坐面地下写下一行字,某年末月末日,“当为仙客坐破”,写完以后就没有再在意了。后来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个道士,坐在了这张椅子上,一会儿,椅子果然哐当一声就破了。道士惊讶地起身道歉,邵康节说:“物之成毁有数,岂足介意,且公神仙也,幸坐以示教。”然后,他拿起椅子背面所写的字给道士看,果然今日椅子被坐破的日子与当时所写的日期正是同一天。

  邵康节的神妙,并非是技术上的神妙,而是其内心静极以后的神明。他一生不仕,对于功名利禄千方百计逃避,只想着隐逸林泉,研修《易经》,以求道、体道、悟道。他的这种人格,正如朱熹所言:“他气质本来清明,又养得纯厚,又不曾枉用了心,他用心都在紧要上,为他静极了,看得天下事理精明。”

  安乐窝中一炷香

  于己内心清宁,于外惠施济世,这便可谓邵康节的人格。因此,他的诗作,都道味十足,是他高妙之心灵的最直接呈现。例如他另有一首诗《焚香》写道:

  安乐窝中一炷香,凌晨焚意岂寻常。

  祸如许免人须诌,福若待求天可量。

  且异缁黄徼庙貌,又殊儿女袅衣裳。

  中孚起信宁烦祷,无妄生灾未易禳。

  虚室清冷都是白,灵台莹静别生光。

  观风御寇心方醉,对景颜渊坐正忘。

  赤水有珠涵造化,泥丸无物隔青苍。

  生为男子仍身健,时遇昌辰更岁穰。

  日月照临功自大。君臣庇 效何长。

  非徒闻道至於此。金玉谁家不满堂。

  所谓“安乐窝”,是指邵康节的住处。嘉祐七年(1062年),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邵康节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了一处园宅,从此邵雍就在这里自耕自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这住宅起名“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

  据闻邵康节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即停,微醉时兴致来了就即兴吟诗自咏。这首诗,大概也是其似醉未醉时的妙手偶得,而他的妙手而得,又有多少说不尽的人生况味。我们纵然可以读到诗的文字,却未必能明白他所阐明的义理和文字背后的意味。

  邵康节仙逝后,北宋朝廷诏谥他“配享孔庙”——灵牌被供奉在孔圣人的一旁。一介布衣,身后能享此殊荣的,三千年来,也就只邵康节一人而已。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邵康节一炷香易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