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大山深处的自由木匠

2017年01月20日 11:0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编者按>>>

  在匠人的世界里,总有许多思想独立、特立独行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据于德”而“游于艺”的生活。他们中的有些人,思维活跃,喜好热闹,刻意创新,并不拒绝所谓的社会的“浮躁”和市场的“虚假”;他们中的有些人,坚持以艺为本,虽不敢称说“德艺双馨”,但必定坚守这个行业的准则和底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磨练自己的技艺上面;而他们中的还有些人,甚至离群索居,不只追求技艺层面的自由,更追求自我身心愉悦洒脱的自由。他们率真坦诚,不亏待自己的手艺,不亏待自己的人生,更不愿意在城市里面委曲求全,亏待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本文的主人公小佛,就是这最后一种匠人,一个藏在深山的充满个性的“木头人”。

  文/杨阳 编辑/陈桂湖 图/受访者提供

  手艺人名片>>>

  小佛,90后,木作手艺人。

  匠心语录>>>

  我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劈柴时流的汗,而不是点起篝火的快乐。

  ——小佛

  某一天,小佛在翻地种菜时不小心伤了手。手掌内侧,浮起了几个肿块。

  他觉得其中有一个看起来特别像小写的英文字母“d”。于是,他就用红、蓝色的颜料“拯救”患处。一勾一描,淤血肿块便幽默地变成了纹身“Bad”。

  如果他没有给自己贴上“木匠”的标签,他和城市街头的嘻哈青年别无二致:帽子反戴、纹身、板鞋、牛仔裤、T恤、滑板……所有的这些标配一样都没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推崇和羡慕城市的生活,这充其量也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滑板就是木头,玩滑板的人都喜欢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玩滑板也不等于闹,其实,我挺安静的。”小佛说。

  的确,他似乎更喜欢离群索居。

山居生活山居生活

  把工作室搬进深山

  他的工作室原本在景德镇一个叫“三宝”的地方。尽管他没有像其他陶艺家那样聚居在那个颇有名气的“国际陶艺村”里,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居处不理想。“那个地方,知道的人还是太多,总是会有人过来玩,蹭下工具做点东西什么的,节奏比较乱,不够安静。”

  为了给创作腾出更完整的时间,他就带着所有的“家当”往更远更杳无人迹的地方搬。“现在的地方完全就在一座山里面了,前面的路都是泥巴路,不容易找,不容易进去。”远离了喧闹与烦扰,小佛每天的时间就变得纯粹。“一天能工作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天黑了不好做事情,就尽量把白天时间都用好,不让别人来打断我的创作进度。”

  在小佛的眼里,做木匠就是做木匠,并没有什么高尚的华丽的理由。他认为,若是一定要将木匠的工作提炼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活!“这是一段时间里的生活状态,一切都在生活里,轻松舒适都是生活外的娱乐。我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劈柴时流的汗,而不是点起篝火的快乐。”

  小佛说,待在山里,他更能“把自己想明白”。劈柴生火,翻地种菜,肚子管饱,闲暇之余,他会跑到山林深处,或是在水潭里划皮划艇,或是在高高的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林间的吊床上打盹晒太阳,或是临流而坐喝茶发呆,或是跟朋友喝酒看星星……全然是一种隐者的生活。

小佛的木器作品:茶则小佛的木器作品:茶则

  自由是永恒的信仰

  其实,小佛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一股豪放恣肆、蓬勃生长的野性,一种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他发来一张自己的人体艺术照:前景是一泓碧潭,上方是一面黝黑嶙峋的岩壁,数丛幽草,点缀罅隙。一丝不挂的他,披散着头发,背对着镜头,默立在飞瀑垂落撞击成的水帘中,脚边水花四溅。山,水,人,以及时间,就像是都突然静止了一样。

  他要用最没有挂碍的身体和心灵去拥抱自然。“可能我更喜欢野人或原始人的生活,不过,现在还不太可能。”这个男孩很腼腆地笑着说。

  自由是他永恒的虔诚信仰。他坦言,他的木工创作很随意随性,“太没规矩”。

  圆为“规”,方为“矩”,“规矩”本来就是来自传统木作的术语,从而由“规矩”而引申为法度和准则。一组锋利的金属工具在木面上游走,锯、削、刨、锉、凿、刻、磨,刨花木屑如雪飞扬,一块木头,在这样一个层层剥落的过程中,慢慢被打造了成一件规整光洁的木器。

小佛工作室一角小佛工作室一角

  木头天生的温暖

  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木料,经由小佛手上创作出来的作品,却都有着颇为另类的风格。例如,茶铲、茶则是他创作最多的木艺作品,但它们的形制不一而足,绝不可能有批量的生产。而更令人感到惊愕的是,他还故意地拒绝光滑,有很大一部分还原原本本地保留了锉凿的痕迹,只是打磨掉了刮手的倒刺,保留了锉凿过后的种种“不规则”,使木器呈现出粗粝朴拙的质感,仿佛就是要对传统有一种反叛。

  打量一件木料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太多,脑海中没有一个大致的、可供参考的原型,而是遵循材料的自然形态和纹理去自由发挥。“我做的都比较随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材料长啥样减去一些多余的,留下的部分就是作品了。”

  器具是否实用,他也不怎么在乎,更不会为了“有用”而去钻牛角尖。对于茶铲、茶勺之类的器具,他比较在意握持部位,如柄的长度、角度等,因为他喜欢那种握住东西的感觉,那是一种安妥和持稳。

  “我特别爱送东西给朋友,从小就是,还喜欢捡东西。木头天生有一种气质,就是可以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这是大自然给的礼物,所以我一直在做木头的礼物,尽量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圈住它,还是自由些好。”小佛说道。

  大山深处的“木头人”小佛,用他喜好自由的热忱与大自然做最坦诚最亲昵的接触。他以木头作为体察自己和体会自然的方式,义无反顾地尽显质朴和天真。今天,我们对于许多特立独行的人已是见怪不怪,但是小佛的态度,自有天地悠悠可以引为知音。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结识这位山中自由的“木头人”小佛,于我只是一次偶然的邂逅。

  然而这次邂逅,却也触动了我对于“自由”的思考。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木匠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