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用雕刻记录强国路

2017年10月23日 11:57 新浪黑龙江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侯玉莹

  从枯树根、拖布杆到精致的木雕手杖,一个从未学过雕刻的普通老人,用双手记录了他眼中的强国之路。

  这位普通老人,就是住在铁人二区的82周岁的陈习淼。老人退休前在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供电公司让胡路发电站从事设备分析工作。

  日前,在老人家中,除了小木剑、山核桃筐等小物件之外,老人用略显粗糙的双手捧出了几件珍藏多年的宝贝。

陈习淼老人和他亲手雕刻的中国龙手杖、和谐社会手杖、嫦娥探月手杖。陈习淼老人和他亲手雕刻的中国龙手杖、和谐社会手杖、嫦娥探月手杖。

  第一件石雕记录改革开放

  1992年10月1日,老人完成了他的第一件雕刻品——改革开放,一件近30厘米高的石雕。一位体态丰腴的黑发女子,怀抱“改革开放”册子,昂首仰望着天空。

  老人珍爱地摩挲着石雕:“那时对改革有很多想象和期待,即便偶有迷茫,也充满向往,像石雕一样抬头仰望,保持一股向上的力量。”

  老人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1992年是自己工作生涯的最后一年,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祖国的不断发展都令他期待。

  中国龙木雕手杖记录新千年变化

  2000年10月1日,“中国龙”手杖在老人手中诞生了——这根1米多长的用桃木枯树刻成的手杖,以龙身缠绕,顶端张口的龙头造型颇有气势。“中国龙气势美在龙牙,把料尽量多地留在这儿。”龙牙突出、龙眼有神,片片龙鳞被老人点缀得细致逼真。

  老人反复向记者强调了龙头造型的意义,“中国龙已经抬头了,生活变好了,积蓄的力量终于露头。和歌里唱的一样,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手握着龙头,老人的话让人似乎回到17年前,祖国生机景象浮现眼前。

  “和谐、友谊、平安”,老人将这几个字刻在了手杖上。“那一年,生活保持着安稳,我的退休生活有保障,孩子的工作生活也顺利,进一步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老人说。

  娃娃木雕记录“中国梦”

  2010年10月1日,老人刻出了第二根木雕手杖——和谐社会,顶端除了尺寸略小的龙头,还聚集着跳跃的豹子、飞翔的鸟儿等近10种动物,更融入了曼妙女子、倒立的婴儿等人物造型。

  “万物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是和谐发展的象征,不仅人与自然和谐,各行各业都相互交融。”据老人介绍,其实他雕刻的每个造型在不同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发挥想象,羊可以看作是鹿,鹿也可以看作是羊,甚至龙角里也藏着动物。

  老人说:“和谐友爱的生活让老年人感到踏实,也利于保持自己的活力。”

  和谐木雕手杖记录和谐社会进程

  2013年,为了记录“中国梦”重要指导思想,老人用两个月时间雕刻出新木雕。一个憨态十足的绿衣娃娃,手捧脸、歪着头若有所思。

  手捧木雕,老人笑呵呵地解释:“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现在国家富了,小家也富了,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根本想象不到现在生活会变得这么好,所以要敢于去想。”

  琢磨的时间多于雕刻肯钻研就能成事

  在陈习淼老人家中,记者还见到了纪念中国首次“探月”之旅的嫦娥探月木雕、“母爱”木雕。“每件大事我都想记下来,让孩子们记住国家的重要时刻。”老人说。

  废弃的门镜猫眼、拖布杆、衣服上的小饰品,细看每件木雕,配件材料都来自生活。

  “手边有啥工具就用啥,小学生用的水彩上色很好,再喷上亮油。”小锯条、锉刀、砂纸,这些最简单的工具将他的工具罐插得满满当当。

  在调到大庆做供电分析工作前,陈习淼老人曾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做过稀土及核潜艇供氧系统研制工作。当时保密的工作性质使他回家次数很少,研究工作则令他习惯于钻研。后来迷上雕刻,兴趣之外全凭一股钻研劲。

  老人说:“只要记得一条,必须动脑筋,不钻研是不行的,肯钻研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搞研究要这样,雕刻也是。”

  怎样刻一只松鼠保留原来木质上的疙瘩?龙身缠绕的紧凑程度如何体现气势?老人在钻研中找到了乐趣。“其实琢磨的时间总是多过雕刻时间,我做的慢,修修改改地总要两个月。”雕刻这个乐趣,老人说,他会继续下去。

  来源:大庆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木雕手杖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