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船工匠30年造600多艘船 让老手艺“活”下去

2017年12月14日 14:4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经过我手的船只,大的木船二三十米长,小的都有四五米长,一年造了20多艘,30多年大概造了600多艘吧。”袁信文说。

  袁信文是东莞麻涌镇有名的古木船工匠,他从19岁开始就独立造船,生意红火的时候,一个月可造4条木船。在麻涌镇广麻大道第三滘桥边,循着锯木的“吱吱”声,金麻妹看到正在专注地加工拼装木料的袁信文。

▲专注加工木料的袁信文▲专注加工木料的袁信文

  船价比市场价高出300元,订单仍排得很满

  今年52岁的袁信文出自一个造船世家,祖祖辈辈都是做古木船的,他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学造船手艺。刚开始,要先做3年学徒,要想弄懂所有的船体构造和造船工序,需要五到七年。

  袁信文坦言,父亲对他没有任何优待,还常教育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想3遍再动手,这样才会让每一道工序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3年学徒生涯,袁信文收获不少,他和父亲每月造1艘船,1年造12艘,3年造了36艘船。“每造一艘古木船,我都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袁信文说。

  19岁那年,袁信文独立造出第一条渔船,随后慢慢拥有了自己的小型造船厂。谈起造船“威水史”,他自豪地说,当年以造孖呢艇为主,是渔民常用的一种船。“那时附近一带,百分之七八十的孖呢艇都出自我家。”

  上世纪80年代,船是麻涌镇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一艘农家自用古木船。由于袁信文建造的古木船质量过硬、航速快,即使每艘船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300元,订单仍然排得满满当当。他被誉为当地“船王”,还有来自香港、虎门的客户,“客户的订单档期都排到了几年后。那时,作为古木船工匠,我感到很自豪。”袁信文说。

▲谈起船袁信文如数家珍▲谈起船袁信文如数家珍

  制作工序复杂,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袁信文制造的木船类型分为渡船、渔船、运输工具船和龙舟等。他介绍,“这些船看似造型简单,但是制作起来并不容易,有大小20多道工序,主要工序有3道。”

  第一道工序就是做龙骨,即贯穿船头至船尾的主梁,龙骨选材最好的为泰国的油木,油木质地紧密,能够压住一艘船,让船在风浪中保持平衡,类似“不倒翁”的底座。第二道工序是做角梁,这是造船最关键的技术。角梁就类似房屋的小梁和椽子,由于担负着船底的结构,同样需用上好的木料,角梁的造型类似弯刀,龙骨和角梁安装在一起后,木船的外形看上去就类似X光片下的人体脊椎和肋骨。第三道工序是上舱板,由木匠用斧头和锯子加工拼装成。木船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全身涂三遍以上的桐油,以防海蛆蛀咬,一般涂过桐油的木船能在海水中行驶两三年的时间。

▲造船师傅正在作业▲造船师傅正在作业

  袁信文说,由于船行驶的水位、船的高度、宽度的差别,每一艘木船的比例和弯曲的弧度都有区别,这需要经验的积累。用于收割香蕉的木船一般行程较远,船头要做得很尖,便于破浪前行。农民们运送香蕉苗肥料的木船,要根据需要定制。工艺最复杂的是“疍家艇”,船头弧度大,没有几十年的造船经验,根本就做不成。

  袁信文正在造的一艘木船叫“孖呢艇”,这种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宽阔的船舱,还有供渔民休息的舱室。他说:“一艘长10米左右、沙木材料的木船,一般需要两个师傅做1个月,价格在3到4万元之间。”

▲袁信文分享造船心得▲袁信文分享造船心得

  希望传统手艺不要失传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发展、道路改善以及交通工具的变化,古木船渐渐淡出江湖,许多民间造船人选择转行,而袁信文和少数几个师傅仍苦守着老本行。

  为了生存,袁信文寻找着其它商机。他开始将古木船建造业务拓展成古船木家具,熬过了10年古木船无市场的时代。十年间,他一边经营各种将军椅、茶几、拉床等木家具,一边坚持造船,时刻寻找市场,希望古木船在麻涌不要消失。现在仍有一些游客非常喜欢他造的船。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船只的制作也不再局限于手工木船。袁信文表示,无论如何,自己都将坚守造船的手艺,不让老祖宗传下来的造船手艺失传。

▲袁信文希望传统手艺不失传▲袁信文希望传统手艺不失传

  (部分资料来源:南方工报)

  来源:美丽麻涌mp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