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博物馆有哪些《国家宝藏》

2017年12月14日 09: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疆网讯 (记者白帆)这些天,央视综艺频道大型国宝探秘类节目《国家宝藏》首播获赞,故宫博物院推选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石鼓三件重量级国宝惊艳亮相,令网友直呼“震撼”。

  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和东西方文明交融荟萃中心,这里成为中国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看完《国家宝藏》,您一定会好奇在这里又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珍品呢,记者为您一一盘点。

新疆博物馆里展出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记者蒋晓摄)新疆博物馆里展出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记者蒋晓摄)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时间追溯到1973年,考古人员在发掘中惊奇地发现,墓主人竟然是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夫妇,彩绘天王踏鬼木俑,静静地站立在墓室门外,守护着墓主人的安宁。

  现在,这尊唐代木俑珍藏于新疆博物馆,天王踏鬼木俑身披盔甲,脚踏小鬼。你看它面部的浓眉倒立,双眼似铜铃一般瞪得圆圆的,仿佛正在怒斥小鬼。面部和肢体敷以重彩,人物的眼、眉、须发以墨线或赭红线描绘。

  新疆博物馆研究员阿迪力·阿布力孜在《彩绘天王踏鬼木俑:飞扬的盛唐气韵》一文中这样说,纵观全国各地发现的上万件唐朝时期的天王俑,有泥塑、石雕,至今还未发现木雕的天王俑。这是唯一一件木雕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精细的雕刻、华丽的装饰实属罕见,应该遵循了从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汉人的葬俗,堪称古代艺术品中的瑰宝。

  《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们的图像往往被悬挂在墓葬的顶部。

  1960年从吐鲁番市境内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绢画。画面上,伏羲在右,手持矩。女娲在左,手持规。伏羲女娲上身相拥,以红彩勾勒或涂绘的衣服,衣袖飞扬,下身蛇尾相交。伏羲女娲的头顶,用红墨线勾绘着日月星辰。

  而另一幅画里的伏羲女娲,则是高鼻深眼窝,穿着敞领袍子般的胡服。特别是伏羲还留着络缌胡子,头上戴着胡帽,女娲梳着高盘发髻,描眉抹红,周围的星星如沙石一样不规则地散布在整个画面上。

  从这些伏羲女娲画像自楚地、中原到吐鲁番地区的流变,似乎可以理出一条楚风影响汉地、唐韵融合胡风的清晰脉络。伏羲女娲画正是西域多族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精神向往,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例证。

  青花凤首扁壶

  青花凤首扁壶好似昂首的凤,被盛开的牡丹、彩蝶簇拥着,给人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景象。

  珍藏于伊犁州博物馆青花凤首扁壶,刻着白底蓝色花纹,壶口很小,手柄如卷起的凤尾,底部的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釉质莹润,白色中泛着青光。

  1999年6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农民马忠在自家农田里,不经意挖出了一只壶。将这只壶交给了当地文物部门。从此,这只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得到文物部门的专业保护。

  其实,青花凤首扁壶共两尊,为鸾凤(雌雄)各一尊。一为凤(雄),现存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一为鸾(雌),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

  唐代卜天寿文书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这是唐代一个12岁小朋友的“家庭作业”。

  在吐鲁番博物馆,珍藏着唐代卜天寿文书,它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的一卷唐代文书。

  有趣的是,卜天寿抄写完《论语·郑氏注》后,还在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该文书内容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注《论语》中《八佾》、《里仁》、《公冶长》三篇和《为政》的一部分。这几篇都是过去未曾发现或未曾完整发现过的,被录入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来源:新疆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国家宝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