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成迷宫 职能部门岂能失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11:12 南方网

  近日,故宫被曝2009年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故宫内部人员勾结导游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被私下勾兑。此事被举报后,传故宫曾付给举报人10万元封口费。而故宫对“封口费”传闻表示无可回应。(8月10日《京华时报》)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话用在故宫身上,可能再恰当不过了。

  从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尘嚣再起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现在又传出了私分门、封口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些新“修”的“门”都快赶上故宫现有的门了。而从这些“门”向里看,其精彩程度可能不亚于故宫其他的门。所隐藏的故事,可能比故宫其他门里的更神秘、更具可探性。

  故宫俨然变成了一座“迷宫”,一座不知还隐藏着多少故事、多少迷雾的“迷宫”。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故宫的故事新编、冷“门”迭报,职能部门似乎都不大愿意介入,更不想有个说法。就拿“私分门”和“封口门”来说,审计署称情况需找其他部门了解,财政部则表示将延期公开有关情况,文化部干脆断言对故宫的审计没有发现财务问题。

  也就是说,故宫是清白的,所有的问题,都是报料人和媒体在无事生非。

  也许,有一个细节很是值得玩味。那就是从“失窃门”开始,故宫玩的都是先抵赖、后承认、再象征性地道歉和检讨的把戏。而相关部门呢,要么失声,要么就当护头。我不知道,“私分门”和“封口门”最终是否也会陷入这样的把戏之中。

  按理,对一个十分神圣、庄严的单位来说,出了问题,不仅单位应当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整改,并向社会和公众说明情况,作出能让公众满意的承诺。而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帮助和督促该单位加强整改,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故宫没有做到,有关部门也严重失换汤不换药了。殊不知,在故宫身上发生任何问题,都不会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都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都不仅仅是经济影响,还有政治影响。更别说事故不断、问题迭曝了。

  我不知道,有关部门集体失声是出于什么考虑,而故宫的主管部门又为什么要帮着故宫掩盖问题。“找其他部门了解”、“延期公开情况”、“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等表述,不仅有推责的嫌疑、包庇的含义。更重要的,如果这样的信息传递到故宫管理者那里,就会让他们感到背后有人撑腰。既然有人撑腰,还怎么可能会在乎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呢?还如何能够真心实意地去检查和整改呢?

  所以,对故宫成“迷宫”的问题,有关部门不能再沉默,不能再无动于衷,而应当组织联合调查组,对故宫近一段时间以来所发生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尤其对涉及私拍文物、私分门票收入的问题,更要查个水落石出,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责任人严肃处理。

  故宫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故宫,而是全体中国人的故宫,故宫不仅仅是一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历史的见证。故宫在国人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出了这么多问题,如果有关部门再失声,不仅会让当代人伤感,也会令先人伤感。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