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河南洛阳盗墓采访拾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11:15 解放牛网

  我——李晓明 摩羯男

  新闻晨报国内新闻部记者。

  思维缜密,言辞犀利,外表冷漠,内心炙热,擅冷幽默。

  《盗墓笔记》、《鬼吹灯》风行之后,盗墓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行当越发引起外界兴趣,我没看过这两本书,但机缘巧合之下,在古都洛阳进行了将近一周的盗墓调查,除万字之外的稿件正文,补上一些趣闻拾遗,聊作谈资。

  盗墓者说

  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可在盗墓贼眼里,可没有什么法规可言。接触到不少盗墓贼,最令我震惊的一句话就是“文物都是祖宗留下来的,谁有能力把它挖出来就是谁的。”此语堪比五代十国时期那句“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父子亦同盗

  千古以来,盗亦有道。盗墓行中的“道”,又是怎样?

  古盗墓行中,有“父子不同盗”之说,意思是一般父和子、亲兄弟不一起盗墓,但是堂兄弟、舅甥却可以。但在当代,这条行规早已过时,现在的合伙盗墓多的是亲属关系或朋友关系,因为是自己人靠得住。盗墓手艺靠经验传承而非家族继续,某盗墓老手一生“桃李满天下”,但他言此生最大遗憾,就是两个儿子没能继承他的“衣钵”。

  古时盗墓中常发杀人越货之事,地面之人为独吞货,害死入洞之人,故有“先拉人再拉货”的行规,此条今人也作废。把货物安全送上来为先,至于害人之心则少了,因为都知道杀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况且同伙者也多是亲属和朋友,盗墓就是为了合伙发财共同致富嘛,何必自相残杀。

  寻破皆有法

  盗墓首先要寻墓,一个入门的盗墓者基本技能是要会识土。

  一铲子下去,出来的泥土结构如果没变化,就叫“死土”;如果有断层或松动迹象,则是“活土”,活土之下,可能有墓。因此盗墓者寻墓的常见办法是:三五个人相隔一定距离,手持小号洛阳铲有序打洞,一旦有人发现下面土层异样,余者皆汇集到此处集中作业。

  随着“盗墓业”的发展,分工也越来越细,尤其遇到大型墓。有踩点的,有望风的,有打洞的,有听声的,有观土的,有放炮的,有“清塘”的(即下到墓里面清东西的)。

  确定墓穴位置后,打洞则有“甩大铲”、“放炮子”、“挑槽子”三种。甩大铲就是用大号的洛阳铲打洞,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放炮子则使用炸药实施爆破;至于挑槽子,则是一个人拿把大铁锨挖土,是一种最笨的方法,很少用,优点是声响较轻,主要是在周围有人,不好用前两种方法时才用。

  闻墓识朝代

  盗墓老手根据墓的外形结构,基本就能确定墓的朝代。

  墓穴所在首先要看地形,有“阴宅”、“阳宅”之分,墓穴一般位于地形高岗、背风向阳处,常依河道而建,因为能吃上水。墓穴一般南北向,葬者“头南脚北”。

  春秋战国墓一般是长方形,规格不同大小不同,一般6×4属于中等档次,8×6较高,还有更大的。战国墓夯土层很规范,一虚一实,非常平整且美观;汉代墓则形状各异,有矩形、拱形等;唐墓则主要是“菜刀型”,刀把为墓道,刀身为墓室。在洛阳,盗墓贼多青睐唐墓,因为汉墓陪葬多金银,早被前辈盗光;而唐墓除金银外,还多陪葬陶瓷器,这些前辈是不感兴趣的,今人眼中却是宝贝。

  千军破流沙

  有盗亦有防,不少古墓都有防盗措施,如何破之?

  电视电影中常见情节,男女主角进入幽暗古墓,一片鬼声鬼气中突然飞出漫天暗器、弥漫毒烟、然后一番险象环生之后终于得到绝世武功秘籍。现实中,暗器、毒烟确实有,而秘籍不常有。暗器多是弩箭,以牛皮筋束好,呈待发状态。可惜牛皮也是会吹破的,等到今天的盗墓者见到时,早已牛筋腐烂,完全失效了。

  上了规格的古墓,一般都会有防盗措施,弩箭、毒气、暗水、流沙等。其中流沙在各个朝代都有,也是最难破的一种,弩箭会失效,毒气可消散,积水能抽干,但流沙如何破?稍不留神会葬身于此。盗墓老手遇到流沙,有时也只能知难而退。

  至于传说中的水银,不少盗墓贼干了一辈子也没遇到,这个东西从古到今都很贵,死人坑还用那么多实在太败家,传说中只有秦始皇的陵墓才用。比如某电影桥段中的。

  明清墓还有一种“糯米汁”的防盗措施,用白灰、小石子、鸡蛋清、米饭等混合,糊上厚厚的一层包裹在墓室外围,像水泥一样牢固。用这个的墓一般档次很高,肯定有货。

  专家算个球

  盗墓是个“实践出真知”的行当,资深盗墓贼本身堪称民间文物专家。

  那些个鉴宝、讲坛中的不少专家,说不定就是托儿——盗墓贼有时会在暗处冷笑,你丫知道个屁。

  一次某专家夸夸其谈,论断“西汉之前无黄铜”。在洛阳挖出的黄铜,行内都认为是假货,没人敢接手。某盗墓贼怒了:老子挖到黄铜的时候,你丫还穿开裆裤呢。他直接给专家写信,并附上照片为证。随后各地考古活动均挖到西汉之前的黄铜,专家终于认怂。而黄铜一下子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专家没见过,说错了也可以理解;我亲眼见过,当然知道有。”胜利之后的盗墓贼态度相当之“宽容”。

  埋假坑傻瓜

  古墓像店铺,古今来光顾,被光顾得多了,也就没了货。没货怎么办,假货来装扮。

  洛阳多唐墓,唐墓多陶瓷。有“红、白、三彩”之分,红陶最次,白陶贵之,三彩为尊。洛阳“盗墓业”发达,陶瓷文物高仿业也到炉火纯青地步。流传最广的段子是,北京古玩市场上,出现一批北魏时期斑驳古旧的陶俑,被专家一致鉴定为真品,于是北京两大博物馆投入巨资进行收购,结果收之不尽,取之不竭。

  有些不地道的,甚至会事先选好古墓,在旁开一小洞,把高仿品放进墓里去,然后再找盗墓贼去挖,或者直接卖墓坑,跟炒玉石一样。此类骗局如果被行家发现,按行规得赔给一半的钱,行话这叫“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

  防盗防洛阳

  当代盗墓,以洛阳为“尊”。洛阳盗墓行内人也一直以此为“荣”。

  闻名天下的洛阳铲,是盗墓江湖兵器谱上排名第一的人间凶器,它就是由洛阳一名普通村民李鸭子发明的。它的发明,不仅大大改善了文物考古者的生产工具,更促进了当代盗墓界生产力“质的飞跃”。

  除了“卓越”的生产工具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也经洛阳人推广到全国,遍地开花。洛阳本地的古墓被盗掘殆尽后,洛阳人便将洛阳铲伸向外地,足迹上至东北,斜跨陕西。不少地方还专门请洛阳同业前去“指导”盗墓。以至于在一些文物产地,打出了“打击洛阳人盗墓”的标语。盗墓贼坦言,到外地“干活”,运输都不敢用豫C(洛阳)牌照的车,碰到就要严查。

  谍战江湖

  为打击盗墓,洛阳警方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打击盗墓和走私文物,这就是缉私队。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缉私队在风云变幻之中,多数充当了“无间道”的角色,上演了一部黑白交错的沉浮史。

  红透半边天的缉私英雄

  1984年,洛阳公安为了打击盗掘古墓和走私文物,在辖区古墓众多的几个县区公安分局成立了专门机构——缉私队。在全国范围内是成立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缉私队在成立之后,确实有力遏制了盗墓之风,一时威名远扬。

  当时,《人民日报》还整版报道了洛阳公安局郊区分局(该局辖区邙山下的古墓最多)缉私队队长郭勇的事迹。此后,就连辖区没有古墓的县区分局纷纷自发成立缉私队。

  但是,缉私队是警方为对付盗墓等新型犯罪而成立的,上无政府文件,下无执法规范,中间无人监管。缉私队的特殊性质也为其日后的落马埋下伏笔。

  我罚罚罚!

  缉私队成立之后,尽管打击了盗墓之风,但是由于缺乏执法规范,张口闭口就是:“追求经济效益”,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的目的日渐变成了罚款。

  缉私队一开始是主动打击盗墓,后来卷入其中不可自拔。因为盗墓这一行水太深,钱来得太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缉私队也无法幸免。据介绍,当时的缉私队民警很来钱,经常比谁的打火机有钢音、防风。

  (具有这种功能的打火机在当时属于高档货、稀罕品)。

  来钱的手段,就是罚款。当时,缉私队抓到盗墓贼和来洛阳买文物的老广后,大多采取的执法措施就是“罚款走人”。罚完款后还问盗墓贼“以后还干不干?”如盗墓贼回答“不干了”,缉私队民警就大手一挥:“继续关!”;若回答“还干”,就放人,也为下次再抓再罚款留下后路。

  发展到后来,更有甚者,缉私队还做起监守自盗的买卖,执法过程中发现盗墓者,将他们赶走,自己去挖,挖出后找文物贩子交易。当时洛阳的盗墓界大佬人物,以“二王”为首,郭勇与他们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军覆没的缉私队

  很快,监守自盗的缉私队就出了问题。

  1990年,一封海外举报信引起公安部重视,在洛阳掀起一场打击风暴。郭勇被举报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倒卖文物。缉私队上至队长,下至队员,全被调查。

  经调查,原分局缉私队长郭勇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倒卖文物、侵吞罚没收入、索要收受贿赂,由开始单干到逐步把全体队友拉下水,贪污受贿总额79万元,投机倒把、非法经营总额70万元。最终,主犯郭勇被依法处决,2名民警被判死缓,其他3名民警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0年。至此,这支以郭勇为首,曾经红透半边天的缉私队“全军覆没”。

  郭勇案发的同时,洛阳各县区缉私队皆被查出与盗墓者有关联,这些缉私队队长、民警或被组织处理或被调离公安机关。

  癫狂的继任队长

  缉私队的风波并未停止。接郭勇缉私队队长班的徐斌也出事了。

  1993年,接班还不到两年,缉私队代队长徐斌等3名民警,就在一起文物案件中因刑讯逼供致死人命被依法逮捕,法院对徐免予刑事处分,另2名于警分别被判缓刑3年和2年。但是,因此案被安排到分局内保科工作不到半年的徐斌,因悲观厌世、精神失常,持刀杀害了缉私队员邢某,夺取其枪支后又枪杀了4名无辜群众,而后开枪自毙。

  自郭勇、徐斌后,缉私工作成为高压线,人人畏惧,洛阳公安系统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要想害他就让他当缉私队长!”洛阳市各县区分局的缉私队不再行使打击盗掘、走私文物之职能,只负责“外协”和案件质量审查工作,缉私队“名存实亡”。

  警方蛀虫被清理的同时,洛阳数十位盗墓大佬,包括“二王”也锒铛入狱,从此销声匿迹。洛阳盗墓江湖一时间出现权力真空。

  新的“霸主”

  洛阳盗墓江湖出现的短暂权力真空,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时期,洛阳宋氏兄弟“脱颖而出”,迅速发展为盗墓界大佬,地位比之先前的“二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宋氏兄弟不断发展壮大后,洛阳警方开展绝密行动,要对宋氏兄弟实施抓捕时,宋氏兄弟却闻风而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