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生:故宫如此回应难服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 11:1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从热闹一时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尘嚣再起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围绕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近日,媒体刊发了题为“10万元封口费悬案”的记者手记和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前文称,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封口费”,而故宫方面则付出10万封口费。10日上午,故宫对此回应称,封口费的传闻不实,当年他们已协同公安部门对此案进行了调查。

  旅游景点工作人员与导游勾结,绕过买票环节,将游客付出的票款与导游私分的事,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过。不过,故宫玩得不够利索,被人将过程偷拍下来并遭勒索“封口费”。而当前的故宫,恰好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面对媒体的追问,故宫方面只回应称封口费的传闻不实。

  传闻不实,那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故宫并未拿出更翔实的证据,只是一句轻飘飘的“传闻不实”,这并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联系到此前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等诸多“门”,故宫总是在公众爆料之后要么否认,要么是简单的回应,给人的态度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总是那么傲慢。故宫面临的信任危机,也是遇“门”而加深,层层在推进。那么,没有第三方参与的“回应”有多少可信度?

  接二连三地被网友爆出负面新闻,而所揭之“黑”大多被证实,只能理解为故宫的管理存在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对国家级文物负有重大安全保护与文化开掘职责、被公众寄予厚望的故宫,是否具备文物管理素质?文物损坏如何担责?这样的问题如果总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故宫就必然有负公众的期待。

  舆论穷追猛打,故宫疲于应付。那么,其上级单位的作为又在哪里?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就公开逃票被勒索封口费一事,就算真的对故宫的审计没有发现财务问题,封口费的传闻不实,那么能不能就网络揭出来的情况,给公众一个详细的解释以消除质疑呢?

  问题在于,是否有勇气公开,肯不肯从体制、机制上做出改变,给公众带来信心。

  马龙生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